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在哪一个年代都不乏有英雄人物的出现,感动着我们。尤其在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提起这些英雄,我们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但是这位英雄跟我们之前想象的英雄不太一样。他并没有为了拯救国家,而英勇牺牲。
而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
为了救下掉进冰窟里的那个名叫崔莹的孩子,
牺牲掉了自己的生命,这位英雄叫罗盛教。那么如今被罗盛教救起的那个少年如今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志愿军舍己救人,朝鲜人民感激涕零
在朝鲜的大地上,有一座佛体洞山被称为罗盛教山,有一个农村被称为罗盛教村,甚至连有一条河流都带着罗盛教的名字,这是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安葬着我国解放志愿军的躯体,他叫做罗盛教。
甚至为了纪念这位最可爱的英勇战士,朝鲜人民在青山上建立了一座专门纪念罗盛教的纪念亭和纪念碑,甚至连朝鲜最高首相金日成也为罗盛教亲自题匾。
纪念碑上镌刻着:
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将和朝鲜人民一起共存。
中国人民志愿军最高领导机关,为了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的精神,给他追封为特等功并且授予
“一级爱民模范”
的称号。
在抗美援朝一次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为了解救掉到冰窟里的朝鲜民族的一个少年,
而他自己不幸溺水身亡。
朝鲜人民感激涕零,罗盛教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老百姓纷纷请愿,希望把他的遗体安葬在他牺牲的那片国土上,用朝鲜最高葬礼埋葬他,青山有幸埋忠骨。
就这样,
一代烈士埋在了朝鲜他乡,
受到朝鲜人民的世世景仰。
罗盛教救下的那名少年如今怎么样了?
那个被罗盛教救起的男孩名叫
崔莹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如果没有罗盛教救了他一命,他的人生可能会像其他农民一样,整日砍柴,耕地,烧火做饭,最后碌碌无为地过完这一生。
罗盛教的英烈牺牲,
改变了这个农村小子崔莹的人生轨迹。
崔莹从小到大便以罗盛教为榜样,一直发誓要继承罗盛教的遗志,成为像罗盛教哥哥那样的英雄。
罗盛教的父母,在得知罗盛教救了一名朝鲜少年英勇牺牲时,悲痛万分。
悲痛的同时,
他们也知道救人是自己儿子的职责,因为不管是换做志愿军哪一名战士,必定会和自己的儿子罗盛教一样,做出同样的抉择。
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缓了好一阵子,终于缓过神之后,向上级领导请求,希望可以亲自见一见,自己儿子救下的那位朝鲜少年。
真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罗盛教的上级领导告诉他的父亲,这位被罗盛教救的少年崔莹,也想见一见这位英勇牺牲英雄的父母。
同时崔莹在被罗盛教救过之后,一直也想要报答救命之恩,曾经三次访问中国,亲切慰问罗盛教的父母。
1954年3月,崔莹作为朝鲜访华团成员抵达北京,1954年6月,崔莹等人在湖南省民政厅厅长等政要的陪同之下,一起开车前往罗盛教的故乡。
双方的愿望不谋而合,过了不久,在抗美援朝取得胜利之后,
崔莹便跟随朝鲜访华的代表团一起抵达了北京,紧接着就来到了罗盛教的故乡新化。
在坐车的路上,崔莹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如坐针毡,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他好亲自答谢这位救命恩人。终于汽车缓缓停下,这时崔莹激动的心感觉像跳出来一般,像飞出笼的小鸟一般急匆匆地跑下车门。
而罗盛教的父母站在路旁,眼巴巴地望着汽车开来的方向,当他们看到从汽车上下来的那个背影时,脸上的焦虑和着急,一下子舒展开了,有一种阔别许久的喜悦。
崔莹终于见到了自己救命恩人的父母,罗迭开夫妇。在那一刻,罗迭开有一些精神恍惚,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儿子罗盛教,欢快着向自己跑来,罗迭开非常激动,声音有一些颤抖。
回来了,欢迎回家……罗家两位老人的眼泪顺着脸颊无声地流了下来,
与崔莹紧紧相拥,
在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停留在这美好的一刻。
虽然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彼此之间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是却因为罗盛教这个英雄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而他们的背后是两个友好交流的强大国家:中国和朝鲜。
崔莹为了表达对罗家人的救命之恩,甚至把罗爸罗妈亲切地唤为爸爸妈妈,甚至嘴巴里用流利的汉语说着:
“对不起,非常感谢!”
此时距离罗盛教牺牲已经过去两年,在这两年的光景当中,崔莹的内心无不是痛苦挣扎着,心中满是对罗家父母的愧疚之心,甚至对自己产生了埋怨,对罗家父母说: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年少气胜,喜欢贪玩儿,那么罗盛教哥哥就不会英勇牺牲了。”
罗迭开轻轻拍着崔莹的肩膀,好孩子别哭,都过去了,只要你好好地活着,活出个人样来,就没有白费工夫。你要像你罗哥哥一样,也要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为你的国家英勇战斗,
这才不枉你的罗盛教哥哥白白牺牲。
崔莹听后轻轻地点了点头,他认真地对罗家的两位老人说:
“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你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以后会像孝顺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去孝顺你们的。”
崔莹在心底里记下了罗迭开夫妇的叮咛和嘱咐,他一定要成为像罗盛教一样英勇的战士,报答罗盛教的救命之恩。
当天晚上,崔莹便留在了罗家,和罗迭开,共睡一张床。在晚上爷俩说了好多悄悄话,第2天清晨,罗盛教的母亲看到崔莹起床了,亲切地问候崔莹:昨晚是否睡得安好?
崔莹用流利的中文回答,非常好。罗妈妈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等着他们吃。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仿佛真的是一家人似的。
崔莹和罗盛教父母的亲切互动,代表着中国和朝鲜两个国家深厚的友谊。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很快就到了崔莹和罗家老人分离的日子。
离别之际,双方互相赠送了纪念的礼物,崔莹抱着罗迭开一直不肯撒手,饱含深情地说:
“爸爸,您和妈妈有空一定要来朝鲜看一看啊!”
罗迭开饱含泪水地轻轻点了点头。
1955年,崔莹随着朝鲜人民军代表团访问广州,这是崔莹第二次访问中国,在广州与少年儿童会面。
1960年10月,是中国志愿军出战作战10周年的日子,罗迭开,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纪念大会。
毛主席亲自接见了罗迭开,一直宽慰罗迭开:
“来到北京不要过于拘束,要洒脱一些,随意一些,你是罗盛教的父亲,你是英雄的父亲,你现在还有一个外国儿子。”
这几句话让罗迭开微微一笑,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又融洽起来,随后罗迭开城,有过8次来北京的经历,其中有7次都是毛主席亲自接见的,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耀。
长大之后,我就成了你!
罗盛教牺牲之后过去这么久,那个暗暗发誓要成为和罗盛教一样的少年崔莹,之后又怎样了呢?
崔莹在回到朝鲜之后,没有辜负任何人的期望,向他的救命恩人一样,加入到了朝鲜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当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
军人
。他发誓要把罗胜教的积极精神传递下去。
崔莹在加入解放军之后的每一天,从来没有喊过疼喊过累,把罗盛教当成了他的榜样,鞠躬尽瘁,兢兢业业地恪守着作为军人的职责。
因为他现在的生命不是他一个人的,他的肩上还背负着对罗盛教的责任和承诺。
很快他就升到了排长的位置。
巧合的是,他当上朝鲜人民军中尉的那个年纪,正好是和罗盛教光荣牺牲的一样的21岁,是啊,21岁多么勇敢又美好的年纪,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光荣的岁月。
时间又过去两年,朝鲜韩国边境的冲突再次爆发了,崔莹作为朝鲜人民军中尉,在战争当中,前往一线,英勇杀敌,一马当先,毫不畏惧。在他心中保家卫国的信念十分坚定,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撼动。
在战场上,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很快就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仅获得了朝鲜人民军的光荣称号,甚至连升三级,
成为了朝鲜人民军青津军区的总参谋长,军队授予他中将的称号。
又过了一段日子,罗迭开收到邀请访问朝鲜,罗迭开刚刚抵达平壤区,就看到了整个平壤区人山人海,人民群众热烈地盼望着他,欢迎着他,期待着他的到来。
崔莹看到罗爸爸的到来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紧紧地和罗爸爸拥抱在一起,在那一刻或许他们是真正的父子吧!
罗盛教如果在天堂看到崔莹最光荣的时刻,也一定会为崔莹感到自豪吧!
罗迭开精心准备了自己的礼物送给了罗莹,一个是毛主席的石膏像,另一个则是罗妈妈亲手制作的衣服,这件衣服包含着罗妈妈对崔莹深深的爱,看到这一件件有深刻意义的礼物,崔颖饱含热泪,非常感动。
在这场晚宴上,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以最高礼仪亲自接待了罗迭开,端起了酒杯,用中国话对罗迭开说道:
“非常感谢你啊,你生了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我们朝鲜人民永远和罗盛教站在一起,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谢谢你这位英雄的父亲。”
随后,金日成还和罗迭开一起来到罗盛教的墓前进行了扫墓活动。
到了1977年,崔莹也因公殉职了,我们也一直相信,他是变成了一颗星星去守卫罗盛教去了,在天堂他们终于相聚了。
这个悲壮的消息传开,让很多人感慨万分,一位朝鲜军人,循着中国志愿军先烈的足迹,也成为了一名烈士。
因为罗盛教,使得崔莹,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了朝鲜军队的中将,甚至最后英勇牺牲也成为了一名烈士,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罗盛教。
在崔莹的心中,罗盛教的英雄事迹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指引着他努力前行。
为救失水少年,深陷冰窟,与世长辞!
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下罗盛教的英雄事迹。作为中国和朝鲜的志愿军勇士罗盛教,在1951年,跟随着中国志愿军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朝鲜战场,和其他战士们一样,想要冲到最前线,保家卫国,奋勇杀敌。
在1952年的年初,冰冷的寒冬丝毫没有因为热烈的新年气氛变得稍微缓和一点,很多战士,虽然身上裹着厚厚的棉服,但是依旧能感受到凛冽的寒风。
但即便天气如何寒冷,条件如此恶劣,战士们赢得战争的热烈愿望也不会停止,一直在加紧操练着。
罗盛教虽然身为一名文职工作者,但是在武器装备的练习上,他从来没有松懈过一丝一毫,每天清晨在别的战士还在睡觉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投弹和射击的练习。
有的战士问道,你又不需要上前线,为何还要这么拼命?
罗盛教说:
“如果哪天前线需要我,我也可以和你们一样投笔从戎,奋勇杀敌。”
这天,他跟往常一样,独自一人在河边进行投弹的练习,突然听到有一个人在大声喊,
“救命!”
听到这里的罗盛教,下意识地往声音传来的地方追去。
原来是几个农村的少年看到了,河面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便相约在冰面上滑冰玩耍。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冰层过于薄弱,过了一会儿,厚厚的冰层已经开始发生破裂,其中有一名叫崔莹的少年,突然之间就掉进了深不可测的冰窟洞里。
其他的朝鲜孩子见到此景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直不停地哭喊着:
“救命啊,救命啊……”
罗盛教终于赶到,看到这几个孩子一直指着冰面,而用朝鲜语不停地说着:“掉下去了!”
罗盛教轻轻点头,心领神会之后,马上脱掉了自己的棉服和鞋子,
丝毫没有顾及现在的湖里已经是零下20多度的严寒
,但他没有任何迟疑,跳进了冰窟窿,赶忙寻找不幸落水的少年崔莹。
罗盛教第一次潜入水底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崔莹的任何行迹,他心中万分焦虑,生怕因为自己的迟疑耽误了去救助这个孩子。
第二次,他又不管不顾地潜入了水中,但现在的罗盛教早已被寒冷刺骨的河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
罗盛教开始了第三次潜入水底,但是过了好一会儿,两个人都没有露出水面,这让在场的其他孩子更是感到害怕,不停地伸头张望,这时崔莹被拖出了水面,但是由于周围的冰太薄了,根本承担不了一个小孩的重量,崔银又再次跌入水里。
就这样反反复复,罗盛教不停地救援,但此时此刻的他早已被寒冷的冰水耗尽体力,身体早已冻得僵硬,但在这生死存亡的那一刻,他仍然有坚定的信念:
一旦自己坚持不住,那么崔莹也会没命,于是咬紧牙关,把崔莹顶到了自己的头上。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侦察连的宋志云同志赶来了,他不会游泳,找来了一根木杆,伸向了水面,崔莹终于抱住了这根木杆,他被得救了,但是罗盛教因为此时早已全身冻僵,根本没有任何一点力气,被河水冲走了。
等过了一会儿,大家在河的下游找到罗盛教的时候,这位21岁的年轻小战士已经永远的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但是罗盛教牺牲的事情在部队里只是被记录在档案,根本没有得到部队的重视认可和表彰,这急坏了崔莹和他的父母以及当地的人民群众。
他们一起来部队请愿,寻找罗盛教的领导
叶建民
。叶建明一时还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朝鲜人民来到部队,崔莹的母亲抓着叶建明的手,饱含热泪地告诉他罗盛教舍己救人的事情。
甚至一位老奶奶哭着说:
“罗同志就是我的亲生儿子一样,要是没地方埋罗同志,我愿意把我死后的墓地献给他。”
其他的老百姓也纷纷点头,他们一致决定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葬礼来安葬罗盛教。
这让叶建民内心深受触动,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罗盛教在朝鲜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他立刻要求部下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终于在了解完事情的原委后,他们才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差点错过了一个好同志。
整个师党委决定用最高的礼仪为罗盛教举行追悼会,并授予罗盛教特等功,给予他一等战士的荣誉勋章。
在整理罗盛教的遗物之时,有同志发现了这样一位诗句:
如果我被侵略者的子弹不幸打中,不要为我悲伤流眼泪,请继续前行,为牺牲的同志和人民报仇血恨。
如果我是一块钢铁,那么就把我放在炉火里,看看是否也会放射出英雄的光芒。只字片语,便能看出罗盛教是一位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的同志。
结束语
有人这样评价罗盛教:一腔热血救人于危难,一身正气化陷于绝境。虽然他的生命仅仅定格在了年轻的21岁,但是他舍己救人,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罗盛教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下,反而更加大放异彩。
罗盛教的精神是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努力前行,我们将以罗盛教为前进的动力,积极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