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的东汉西汉,是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之间的,这一整段中国历史时期的代称,这是我们划分历史时期的方式,而不是针对政权。在这层意思上来讲,和两汉时期对标的时候三国两晋南北朝才对~所以蜀汉虽然可以被称为汉朝的延续,但没法算到两汉历史里去。因为蜀汉已经被算到三国时期的一部分了,这不仅仅是蜀汉,东吴和占据大部分中国疆土的曹魏也是一样。就像明朝一样,我们通常认为将明朝的消逝时间是1644年,也就是李自成破北京为止。但作为明朝延续的南明政权一直活到了1662年,而占据台湾的明郑更是活到了1683年。
然而这两个割据政权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都是直接被包含在了清朝时期之内的,而不是明朝。另一个反例是宋,宋王朝从来没有统一过中国,始终是一个割据政权。然而我们还是习惯性的将这段历史称之为宋朝时期,实际上宋朝时期的中国格局其实仍是五代十国南北多国分立的延续,一直到元朝完成统一为止。其次,蜀汉虽然存在了四十多年,但是先主昭烈帝刘备只当了三年皇帝至于后主孝怀帝刘禅还是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汉赵不是正统那么合着谥号也不能用。合着汉朝存在一个长达39年没有谥号的皇帝。汉朝四百年留个39年空窗期?即便是尊刘的,也不敢这么写?
再者,如果从胡汉不两立出发,那么汉族就不能说自己的文化文明五千年来不曾断绝,也不能说中国一直没有消逝国。因为他们已经把中国等同于汉国。汉民族传统生活区域基本就在长江黄河流域,广大的东北、内蒙、新疆、西藏、珠江流域都是非汉族居住区,这种论述观点十分狭隘,等于限制了汉族活动区,也很容易激化种族矛盾,导致一定程度上否定自己的历史。因为中国历史的特点就是,古代任何一个王朝的人民都不是单一民族构成。所以这种观点已经被史学界众多有识之士所唾弃,却被汉服爱好者中的一小撮人奉若珍宝并大肆宣扬,可以说蒙蔽了很多人的双眼和大脑。
如果从统一多民族观点出发,也有一定的问题,就是会出现所谓政治正确。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的感情,一定程度上刻意否定在中国历史上对汉民族历史发展和文明存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功绩。真正的汉朝正统在汉献帝一脉,然后禅让给了魏,所以法理上汉朝已经消逝了,在消逝之前通过三揖三让法统传给了魏文帝曹丕,后来魏又发生了同样的故事,三揖三让禅让给了司马家。所以我们汉家苗裔华夏正统在西汉—新—东汉—魏—晋一脉。是王莽创了关于禅让的所有礼节,包括三揖三让等等,这项制度一定上改变了改朝换代的残酷性。
理论上,清朝禅让给了民国,所以是当时世界上最文明的一次政权更替,可惜了。从今天中国官方历史叙述的角度出发,或者说从当今世界史学角度出发,以现代历史研究的立场来说,无所谓正统不正统。正所谓成王败寇,你再正统,输了江山,丢了法统。即便后世王朝不是合法从前朝手中接续,也有的是方法让后人闭嘴。所以,今天人看待历史,应该首先明确自己是站在什么标准之下来看待历史问题,然后再明确自己的立场。不同的观点是个性,而很多方面都是共性。
其实今天三国的历史,大家已经基本上全部认可其正统身份。魏国承袭东汉,东晋承袭西晋、但片居一隅亦可说承袭东吴,蜀汉虽无法统却有道义制高点且被后世王朝认可,因此要说正统,三个国家都是正统。这一点,从西晋时三都赋的写就,就可以看出一二了。东汉是在西汉完全消失后二十多年,在攻灭王莽的新朝,又平定了四方的无数割据政权后,才建立起的一个全新的政权。这个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个部分,都是刘秀和他的团队一刀一枪自己打拼出来的,与西汉没有任何关系,毕竟西汉已经消失二十多年了。
只是因为刘秀姓刘,和西汉皇室有点血缘关系,所以仍然把国号定为汉而已。蜀汉虽然紧接在东汉的后面,但东汉的一切,都已经禅让给了曹魏,留给刘玄德的只有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皇叔的虚衔。蜀汉的全部土地,都是刘关张兄弟和诸葛亮等人,流血流汗,自己创建的。也只是因为刘玄德是刘家人,依旧用了汉这个国号而已。三唐的关系,更是不值一提,只是因为姓李,连血缘关系都没有,什么正统不正统的,都什么年代了,一只破鞋子,要它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