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8纵、9纵、10纵、11纵、12纵等5个纵队。
其中,10纵由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率领,南下的目的不仅仅要增加刘邓大军作战力量,更重要担负运送物资,以及掩护地方干部南下的重任。
刘邓大军南下作战,是在无后方情况下打仗,要想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必须有充足的物资保障,以及地方干部发展和根据地建设,这是刘邓大军当务之急。
10纵成立后,兵力有1.2万人,而随军同行的地方干部多达3000人,数目大,对刚刚组建起来的10纵来说,任务不小。
为了运载更多物资,军区给10纵调配1000匹骡子,里面有金条、银圆、弹药等物资。牲口驮不完,又把他分给干部、战士们背,每个携带五六十斤物资行军。
这对于刚刚组建的10纵是一个考验,这支部队是由冀南军区地方改编而来,战士们没有出过远门打仗,有恋家的情绪。如果部队在行军时出现问题,能不能顺利抵达大别山犹未可知,这会影响到大局。
也正因为这样,曾经在冀南军区工作的王宏坤,认为自己了解冀南的部队,而自己又是大别山人,执意要南下增援刘邓大军。
部队在冀鲁豫军区和华野部队的策应下,强渡黄河,经过一个月多的行军,最终与刘邓大军主力会合了。
10纵抵达刘邓大军司令部附近,王宏坤赶紧去见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人。他简要汇报了纵队南下的情况。
邓政委赞扬10纵工作做得好,给部队讲话鼓舞很大,他说到:10纵来了是大家的希望。
确实是这样!蒋介石在大别山纠集了16个整编师,刘邓的4个纵队压力很大。不仅军事压力大,根据地刚刚建立,群众尚未充分发动,粮食、弹药等物资非常困难。为此,刘邓大军分兵行动,刘伯承司令员带领1纵到外线发展开辟新解放区,邓政委率领3个纵队坚持内线都在。
如今12纵、10纵前来增援,给部队增加了信心和士气。10纵给主力部队带来一大批地方干部,也带来不少弹药、粮食、医药等,缓解主力部队很多压力。
刘邓首长决定让王宏坤的10纵开赴桐柏地区,发展根据地。这支部队快速进入位置,在建立根据地时,也发起不少战斗,像邓县战役歼敌8000余人。又参加宛西战役、襄樊战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