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对于租界,广州人不屑一顾,上海人迷之倾慕,为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7-13 17:34:25
0

北上广深这4个城市是全中国公认的发达城市,北京是首都,深圳是特区,广州和上海这2个沿海城市倒是有很多相似之处,除了各自拥有悠久的历史、发达的经济之外,二者也都是在西风东渐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大都市。

历史上,因为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广州和上海都曾被列强建立过租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主权的独立,如今两地的租界早已不再是外国人专属的居住生活区,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历史痕迹浓郁的洋楼建筑群。

广州人对租界并不热衷,甚至可以说是不屑一顾,而上海人则不同,上海人以那些西式古典建筑群为傲,对租界始终保持着一种迷之倾慕的态度。

广州老城区中寂寂无闻的英法租界

广州荔湾区的珠江叉岔口处,有一个面积为0.3平方公里的小岛,这里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此名为"沙面"。

自宋元时期开始,沙面就一直是中国对外通商要津,鸦片战争后,此地沦为英法租界,曾经有10余个国家在此建立领事馆,不少外国人在此居住、经商,不许中国人随便进入,不许中国船只靠近停泊,实际就是将沙面变成了外国的侵略基地、国中之国。

二战时期,日军接管了沙面。日军战败后,沙面被国民党政府收归管理,直至1949年广州解放,此地才真正还归于广州人民。

历史底蕴堪称厚重的广州,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自盛唐以来,广州就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独揽全国外贸生意,经济异常繁荣,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广州稳居中国贸易第一大港的地位。

广州的沙面租界自划建之日起,便一直处于严格的封闭状态,只允许外国人居住及往来活动,很少与广州当地居民互通有无。

广州是个开放之地,对祖祖辈辈见多识广的广州本地居民来说,沙面租界既无趣又不神秘,对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如今,人们到广州去游玩,都喜欢去著名的"羊城八景",只有一些年轻人会向当地人打听"沙面"怎么走,因为,如今的沙面似乎只成了一个网红景点,年轻人到那里看一看、拍拍照便会离开。在"老广"们看来,沙面除了可供拍照取景之外,几乎无甚可讲。

要是你非拉上一个广州人聊沙面租界,一定远远不及聊"沙茶面"这个话题更讨喜、更有趣,更有共同语言。

上海租界里的纸醉金迷和灯红酒绿

19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尚是一座小县城的上海成为了西方列强眼中的一处通商宝地。

1845年冬,上海地方官员宫幕久与英国领事共同签署了《上海土地章程》,文件规定了将北起北京路、南自洋泾滨、东至黄浦江这一块土地"租借"给英国人使用,而且,这块区域内完全不受中国法律所管制和约束,这便是上海第一个外国租界区的由来。

此后,从外滩一直到人民广场这一带便成了英美的公共租界;虹口区成了日租界;杨浦区成了德租界;徐汇区和卢湾区则成了法租界。

列强们争相在租界区内建设公共事业、发展商业贸易,吸引了很多上海本地商人与之接触、交流并进行商业合作。

彼时的上海,只不过是一个发展迟滞的小小港口县城,而租界中那些非富即贵的外国人,带来了充满了异域风情的文化和事物,西方新鲜的生活方式、租界经济的繁荣和通达,吸引了当时上海上流阶层人士的目光,他们争相以在租界里定居、消费为荣,还积极效仿外国人的夜生活,

在租界里尽情享受着从未感受过的灯红酒绿与纸醉金迷。

因为那些热闹繁荣的租界区,上海便成了时尚和繁华的代名词,人们称上海为"十里洋场"。

如今,上海的外滩成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一枚闪亮的城市名片,这片昔日的英美公共租界上,矗立着赫赫有名的"万国建筑群"。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入夜便被灯光装扮得美丽异常、兼具不凡气度和浪漫风情。

外滩因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风格并存的建筑而成为这座城市的第一旅游胜景,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这叫上海人民一提起外滩,骄傲之情便会溢于言表。

城市历史仅有170余年的上海,因为租界的存在而徐徐敞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租界外溢的西方文化侵染着沪上文化和民风民俗,加速推进了上海的国际化进程。

昔日那如同白纸一般的上海,因为租界的舶来文化而变得灯火辉煌、异彩纷呈,无不在说明上海人对西式先进事物的向往和渴望,他们不自觉地去接近、去效仿,都想让自己与西方人一样拥有"高大上"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氛围。

广州人和上海人对租界的态度迥异究竟是何故

如今,广州人提起沙面那个租界地,大多数都会摇摇头,给你个不屑一顾的表情。而若是对上海人谈及租借地,基本上都会看到他们用迷之倾慕的表情滔滔不绝地跟你说起十里洋场的繁华和美丽。其实,如若细细地追溯历史,你会发现租界的存在对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实际意义是大相径庭的。

当外地人来到广州,一般很轻易就能感受到岭南文化的融融魅力。岭南文化带着厚重的中国风格,他们的养生汤文化、早茶文化及西关大屋文化,从不会因为西风东渐而受到影响和改变。

作为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人见识过世界各地的人种,接触过不同国家的风俗和文化元素,见识甚广的他们面对外国人一向是昂首挺胸、坦坦荡荡的。

相比那些西餐和舞会,戏剧和礼服,广州人挚爱的生活元素始终仍是东方的、中式的,粤剧、中药养生汤、中式蒸点和粤绣、岭南画派……从古至今长盛不衰,这是广州的文化底蕴,也是广州人的自信之所在。

相比广州人的眼界和务实,上海人更注重面子和时尚,上海从昔日那个刚开埠的小渔村,变成如今人人知晓的东方时尚之都,都是"托赖"了租界引来的西方风潮。

租界里生活的外国人与上海人来往频繁,影响并改变了上海人的视野和观念。

上海之所以成了经济发达、风格时尚的东方明珠,与租界的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租界里外国人的行事风格和风俗文化曾深深地影响着上海人的一切。

上海兴起的较晚,它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门被洋人打破以及租界的建立,实际上,代表着"国耻"的各国租界却成了上海兴起的主要因素之一,也难怪现在还有人对上海旧时租界的时光念念不忘。由此可见,广州人和上海人对租界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就很正常了。

老广们钟爱饮茶,上海老克勒喜欢清咖,一件日常小事便可管中窥豹,更何况是看待租界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讨... 1984年春天,《红二十五军战史》编委会扩大会议,在北京拉开了热烈研讨史稿的序幕。 与会者们,都是原...
原创 中...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国可谓是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既然是各领风骚,那么千百年来,有哪些人的智商是最高的呢...
原创 抗... 抗战时期,抗大、党校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不少人才,大多数干部都在抗大或者党校学习过。可要想进去,是有“门...
原创 1... 提到边疆,人们能将各种各样的边塞诗娓娓道来,提到近代的边疆却时常倍感屈辱,因为极贫极弱的清王朝,在列...
原创 唐... 唐玄宗,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和毁灭者,在历史上属于前明后暗都很极端的人。他一生共有29个女儿,这些孩子几...
原创 李...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虚弱地时期,由于当时清朝的软弱无能,中国在面对列强时几乎是一败再败。面对这种...
原创 鲁...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行了二十等爵制,打仗立功就可以升职升官,种田种得好就可以免除徭...
原创 毛... 文| 九月纪实 编辑| 九月纪实 1950年5月,为了迎接国际劳动节的到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悬挂出了...
原创 加... ——鄂州市老年人文化体育协会召开历史文化交流联谊会 8月16日,鄂州市老年人文化体育协会历史文化交...
原创 7... 1976年9月9日下午四点,一片静默之后,全国的广播不约而同地播放起了同一则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
原创 孟... 1947年,国民党先后集结了45万大军,准备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除此之外,还以其精锐整编74师...
原创 他... 天赋这种东西,说起来很玄妙,但是不得不承认,某些人在某些方面,的确学得比其他人快,而且会在某些方面非...
原创 曹... 导语: 其实在《三国志》曹魏篇中的武帝纪里,对曹操的称呼有三种,分别是太祖、公以及王。 为什么同一篇...
原创 斯... 文|文史探索家 编辑|文史探索家 斯大林作为俄罗斯历史当中公认的伟人 ,其以冷酷铁血的姿态带领苏联完...
纪念路、广中路缘何而建?这场读... 百年前,修筑纪念路是为了纪念谁,开辟广中路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昨天,“江湾:历史与风景”读书分享会在上...
原创 英... 从进化出人类,到发展成文明,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而从最早的文明传承到后世如今,一样需要漫长的时光。...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二里头夏都... 央广网洛阳8月17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在中国,文明灿若星河。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
原创 李... 如果说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是谁,那么清末的李鸿章一定榜上有名。作为洋务运动的开创者、领导者,李鸿章是晚...
湖南博物院成立马王堆研究院 新华社长沙8月18日电(记者张格、刘芳洲)记者从18日在长沙举办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
原创 毛...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58年10月,张国焘对中央表示愿意为新中国政府做点事,并要求给他以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