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上面的一首诗,是晚清名臣李鸿章所著,充分反应出作者忧国忧民,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苦心境。说起李鸿章,大家也许都不会陌生。李鸿章建立北洋舰队,平定天平天国而名噪一时。
晚清的中国,在各国列强的欺辱下,国事不振,作为清朝的代表,李鸿章一生共签订30多个条约,绝大多数都是不平等的条约,被世人嘲讽为“磕头外交家”。这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的出现,国人对这位清末重臣,评价也越来越多元化,可以说毁誉参半。
被迫受辱
李鸿章有过很多被迫屈膝受辱的经历,有一次德国海军大臣来到中国,把军舰停到渤海湾,距离大沽口20里外的地方,并且指名道姓让李鸿章到军舰上赴宴,以此向清政府示威,显示自己多能耐。
彼时的海面波涛汹涌,狂风大作,李鸿章只好坐着小船抵达了德国军舰。刚一见面,德国海军将领就让李鸿章喝一壶残酒,还吹嘘这壶酒是上等的好酒。可以说这种做法十分羞辱人,李鸿章哭笑不得,但是毕竟自己受制于人,只好把那壶残酒一饮而尽,然后扫兴而归。
李鸿章发明一道菜
李鸿章在外交中也有很多趣事,露脸的事也干过不少。比如吃西餐有很多礼仪,就拿吃烤鸡来说,先用叉子按住,再拿刀子割,割好了之后再用刀按住,再用叉子叉着鸡肉吃。
在1896年,李鸿章出访英国,受到了英方热情的款待。在宴会上,就请李鸿章吃的西餐,其中就有烤鸡。李鸿章是中国人,只会用筷子,根本没用过叉子和刀,这可把李鸿章给难住了,最后索性用手抓着鸡吃。在座的英国外交官,看到李鸿章这个样子,都吓了一跳,但是出于外交的尊重,谁也没言语,反倒是学着李鸿章的模样,都用手拿起鸡吃了起来。虽然不用刀叉,但是这么一吃感觉还很好,很放松的样子。自从这件事以后,英国人吃烤鸡,也就不局限于用刀叉了。
李鸿章在英国住了很多天,每天都是大鱼大肉,根本就吃不惯。他就让随身携带的厨师,把西餐的原料,混合着蔬菜,烧成了一锅大杂烩,香气扑鼻而来,英国官员赶紧跑过来问这是什么菜,怎么这么香啊。李鸿章回答说:杂碎!
英国人根本没见过这道菜,表示一定要品尝一番,吃过后每个人都赞不绝口,从此饭店的菜单上,就有了一道新菜:李鸿章杂碎。
结语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处理过很多重大的外交,面对诸多不平等条约,李鸿章竭尽所能与列强周旋。孙中山曾经评价李鸿章:“伏维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
我们只能: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