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
纪人物
1959年,内蒙古的一个偏僻小村里,来了几辆小汽车,为首的是副师长翟文清,下车后向村民们打听了一个人。
村长回答说:
“领导,他就是个流浪汉,你找他干啥呀?”
翟文清听见后很是激动
:“你认识他呀,能不能带我去他家一趟。”
在村长的带领下,翟文清来到了一个马棚,马棚里有一个独臂的老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看见了翟文清的到来,这个老汉瞬间红了眼眶,上前紧握着翟文清的手,哽咽的说:
“教导员,是你吗?”
当他看到衣衫褴褛,面露尴尬的于水林时,眼泪瞬间滑落,并责问道:
“于水林,你个臭小子,这么多年你跑哪去了?”
村民们看着这一幕,十分不解,在大家印象里这个人沉默寡言,实在不像是能认识大人物的样子,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
翟文清向大家解释,“于水林不是流浪汉,是国家一级功臣,是战斗英雄!”
村民们因为翟文清的话而愣在原地,看似不起眼的流浪汉竟然是国家一等功臣?那他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般模样?他的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随着于水林身世的揭开,大家才知道他曾经有多厉害。
1925年9月,于水林在内蒙古的赤峰市出生,而1931年九八一事件后我国开始了抗日战争。可以说,自于水林记事起便始终生活在日本侵略战争的阴影下,也因此对来犯侵略者有着深入骨髓的恨意,对保卫祖国也有着较为深刻的执念。
好不容易长大了,日寇却已经被赶出了中国,本以为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国民党又不安分了,发起了内战,国家再次陷入了战火之中,于水林选择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百姓们都知道,解放军才是真正为了老百姓的队伍,参军没多久的他,还没有进行训练,就因为战事吃紧被拉去了战场,于水林看着满天的炮火没有丝毫的畏惧,跟着战友往前冲。
几年过去,祖国渐渐强大,全国各地的战事也相继无几,终于迎来了全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
部队也逐渐闲了下来,就在于水林想要申请退伍回乡,不给国家再添困难时,兄弟友国朝鲜,发生了战事。
组织上经多方商议,决定支援朝鲜,而于水林连队也相继收到了消息。就这样于水林和战友们,一起上了绿皮火车,踏上了抗美援朝之路。
于水林被分配到志愿军第45军第352团第3营,当时的教导员就是如今来找他的翟文清。
当时只有23岁的于水林平时话不多,但是打起仗来却异常凶猛,在冲锋陷阵的的路上,总能一马当先,冲在最前边。
先后获得一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的荣誉,所以教导员翟文清对于水林的印象十分深刻。
1951年1月25号,大雪笼罩了整个朝鲜,空气看似突然安静时,则敌越在继续前进,此时我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决定首先诱敌深入再实施反击。这是志愿军在朝鲜进行的第四次大型战役,这场战役对后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这样,横城反击战就打响了。
上级向于水林所在的第40军352团3营发出了命令,让他们深入敌后纵深穿插。
于水林他们小心翼翼地向着敌后穿插着,想要利用对手的防御间隙和翼侧,让对手腹背受敌到处挨打,减轻正面主攻部队的压力。
当他们穿插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地面忽然震动了起来,三营的教导员
翟文清
警惕地让手下的士兵们隐藏起来。
一个超乎预料的变故却突然从天而降。根据我军事先的摸排查探,这个三岔路口前方是敌军的前沿关口,由韩军第8师21团负责防守。而我军的原计划是,在三岔路口设伏,前后夹击韩军21团,将其全部歼灭。如此一来,既能重创敌军战力,又能打开进入横城腹地的通道,一举两得。
可没曾想,不知是敌军恰好调整了防御部署,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原因。韩军21团残部内,竟多出了一个美军机甲炮兵营,有将近100辆车子和两辆坦克。
指导员翟文清带领8连在正面展开进攻,3连和7连抢占制高点,从两侧进攻美军装甲营,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说时迟那时快,敌人的装甲部队出现在8连战士们的视线中,翟文清看时机已到,大喊一声:“
同志们,扔手榴弹!
”顷刻间,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敌人领头的两辆装甲车被炸飞,一时间整个装甲部队进退两难,动弹不得。
美军显然没有预料到,志愿军竟然会在中途设下埋伏,在为首的两辆汽车,后方的车队们也乱成一团。
但美军很快恢复了状态,两辆坦克轰隆隆地开了出去,试图冲出一条线路。于水林知道,一旦坦克冲出一条道,那自己的八连就无法压制住对方了。
翟文清深知以目前敌我双方的战斗装备来看,炸毁坦克车是最有利作战胜利的办法,但由我方士兵人力炸毁两辆大坦克无异于以卵击石。“这并不是最明智的做法,毕竟...”,翟文清的话还没说完,于水林已经手持全营仅有的两枚反坦克手雷做好冲锋准备,他告诉教导员:
“我是美丽河的于水林,我能行,请教导员指示”!
于水林就好像一只灵活的猎豹,在敌人的火力下闪转腾挪,准确地避开了炮火的打击。
而且敌军的坦克为了突出包围圈,不停地向前开寻找生路,于水林没用一会儿功夫就靠近了坦克,反坦克手雷只有放在坦克的履带上,才能把坦克炸成一堆废铁,于水林摸索着来到坦克履带旁边,将背后背着的米袋用力撕破,迅速取出反坦克手雷塞到履带下面,然后滚到旁边的一个坑里躲避,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随着一声巨响,坦克顿时报废,履带断裂,犹如废铁。坦克里的士兵想要借此逃亡,却被坑洼处的于水林发现。
他眼疾手快,一枪射死刚探出头的美军。
周围的美军围上来想要对他进行攻击,于水林一边躲避藏身,一边举枪狙击,
把靠近的敌人一一击杀
,干练至极。
可到这里任务只进行了一半,美军还有一辆坦克在进行轰炸。更不利的是,由于第一次的击杀
暴露出于水林的位置
,美军对着他藏身的坑洼处周围开始狂轰乱炸。
“三连、七连加大火力!”观察到这一点的翟文清大声下令,被两个连队火力夹攻的坦克不得不往后方退去,给了于水林短暂的调整机会。冒着被射杀的风险,于水林微微撇了下头,用余光判定后方敌军的主要火力点。
战场上的情况都是瞬息万变的,即使一直注意周围的环境,于水林也还是受了很多伤,但这也无法阻挡他炸毁敌人坦克的决心。他拖着受伤的身体奔向第二辆坦克,将剩下的那颗手雷同样塞进坦克履带。
不过这次于水林因为躲闪不及时,右臂被严重炸伤。或许是精神高度紧张的缘故,他没有感受到太大的疼痛,甚至在简单包扎后又投入到战斗当中去。
见到坦克被摧毁,翟文清下了全营冲锋令。此时眼见前路被两辆报废的坦克堵住,后路又冒出大股志愿军,一时间整个美军装甲营如同陷入布袋中,进退两难。
战斗中于水林的右臂受了伤,后半程几乎都是在用左手举着手榴弹,用牙齿咬着拉环,继续追击敌人。
最后硬是俘虏了8名美军。
教导员翟文清看见于水林伤势严重,赶紧让战士们送他去治疗包扎,由于右臂被子弹打穿,被紧急送回了国内治疗。医生为了保住他的性命,不得不将那只被炸得血肉模糊的胳膊给切除了,而他也因为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获得了
一等功臣
和
二级战斗英雄
的称号。
这场遭遇战,3营缴获汽车136辆,各型火炮20多门,高射机枪9挺。就在3营战斗时,其它部队也没有闲着,2营攻占了歼敌1个步兵连和1个炮兵连,缴获迫击炮7门,炮弹200余发,各型枪支50余支,占领了阻击有利地形。
美第10军指挥官阿尔蒙德将军知道情况不妙,立即命令韩8师后撤。但是已经晚了,野牛再野掉进陷坑里也没那么容易逃脱。横城反击战,志愿军全歼韩8师和美2师一部,共12200余人。
但是鲜花和掌声也难掩其落寞,
“我再也不能拿枪了,再这样下去就会成为军中的拖累,与其等着部队赶我走,不如我识趣一点,早早离开。”
于水林在打定主意之后悄悄收拾了行囊,又买了回家的车票。在某一个早晨,于水林坐上了回家的火车。这时候于水林心中没有“衣锦还乡”的欣喜,反而因为离开自己热爱的部队而满心悲凉。
之后,于水林回到了家乡继续生活,家里也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又因为残疾的缘故,于水林在家乡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他也没有娶妻生子。成了村里过得最困难的人,甚至是一所房子都没有,只能栖身于马厩中。
不过好在村里的邻居们都对他照顾有加,时不时地都会给他送来食物衣服之类的。
当时村民们只知道有这么一个残疾人的存在,但却不知他是怎样断了自己的右臂,更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穷困潦倒得像一个流浪汉一样的人,竟会是抗美援朝中的英雄。
战争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可是之前导员还是没有办法忘记他当年在战场上什么也不怕还继续奋战的样子。
就这样,他也没有放弃,一直找都了他所在的家乡,千辛万苦才找到他。
从来都是在村里过着平凡的生活的他,看见领导的那一瞬间,满脑子都是之前两人曾经在战场上一起奋战的日子。现在想起来,他的心里还是十分的激动。
而当他问于水林为何不回部队,或者给他写封信时,于水林只是笑着回应道:
“我不能给部队添麻烦!”
当时的军政委谭顺田知道于水林的事情后,也忍不住落下泪来,他叹息道:“于水林同志在战场上威武不能屈,回乡后又贫贱不能移,都体现了革命战士的英雄本色,都是我军应该加倍珍惜的精神财富。”
虽然这一天来得有些迟,但还好没有酿成更多的遗憾。政府得知情况后,特意给于水林盖了房子,为其下发了相关待遇补贴,还给他张罗起了婚事儿。只是于水林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配不上健康的人,便和一位有眼疾的姑娘结了婚。英雄终于有了一个家,也终于有了枕边人,可以说说心里话。
翟文清还专门为于水林定制了一块非常大的英雄匾,这块匾做好后由翟文清亲自过目,他点头表示合格后,专门派兵将这块英雄匾送去了于水林居住的地方。
118师到赤峰地区拉练的时候,翟文清就亲自到于水林的家里去看望他,直到于水林后来因病去世。
在得知于水林去世之后,翟文清第一时间来到赤峰,亲自为这位战斗英雄操办了葬礼。可以讲,老首长翟文清对于水林的关爱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也是战斗英雄于水林应得的回报。他用自己的勇猛与无私,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老兵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凋零,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不死。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堪称是时代的楷模,我们只有从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够拥有这样的精神,为报效祖国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