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杜甫
在中国的历史上,诸葛亮的形象简直是智者的化身。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诸葛亮给除了隆重对策。他分析天下局势,告诉刘备将来三分天下之计。刘备按照诸葛亮吩咐占据荆州、益州,随后联合孙吴抗曹。这才使得三分天下的一员中有了刘备的位置。东汉末年局势变幻莫测,不过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
诸葛亮懂权谋之术、懂治理国家之术,也懂得发明创造。其实诸葛亮的辩论功力也不错,他既能写出感人肺腑的《出师表》,也能舌战群儒联合东吴抗曹,还能把曹操旗下的儒生王朗骂得吐血而亡。如今诸葛亮骂王朗那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已经成了网络热词。王朗想不到几千年后,他有被嘲笑了一边。
有人疑惑,打仗就打仗,两边的人为什么要先开骂呢?先了解一下这次骂战开启的背景,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曹魏根本想不到他竟然敢主动挑衅。刘备已死,蜀国国家下降,诸葛亮这样做风险很大。都说打仗的时候士气很重要,王朗早就做好准备骂得诸葛亮满地找牙,打压蜀国的士气。
哪知道诸葛亮贼能辩论,竟然把王朗给骂得吐血身亡。实际上王朗的说辞没有错,而且他的辈分比诸葛亮还要高。王朗又是怎么在占道理的情况下,被诸葛亮给骂死的呢?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掌握了骂战技巧——不接坨。王朗说得句句在理,诸葛亮根本不管,始终按照自己的逻辑走,而且句句直击王朗的要害。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主动出兵曹魏,实际上是不占理的。王朗言之凿凿地骂诸葛亮“你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诸葛亮怎么解释的呢?他说自己是“奉召讨贼”。。实际上曹操和刘备都不具备的继承大统的合法性。诸葛亮说封了皇帝的旨意行事,这是狡辩。当然王朗也没有立场指责他。到这里,两人的辩论成了谁才是正统了。
王朗给出的理由很正统,也很在理。他认为朝代更迭是正常的事情,秦朝灭了、夏朝灭了,汉朝灭了也是正常的。天下就应该像曹魏这样有实力、有德行的人统一。诸葛亮现在行为是逆天而行,简直是自取灭亡。如果真的顺着王朗的回答,诸葛亮必输无疑。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根本不理会王朗说了什么,而是重新建立了逻辑。
诸葛亮抛出的核心观点就是,汉朝的确气数已尽,不过汉朝之所以灭亡就是有因为像你这样的贼人,变节不忠,祸乱朝堂。诸葛亮说得不仅句句在理,而且还踩中王朗的死穴。王朗说得话没有做,但是这句话不应该他来说。一个背叛了汉朝的人,用汉朝的帽子压人,这不可笑吗?接着这个机会,诸葛亮疯狂输出,把王朗给骂个狗血淋头。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诸葛亮这句话先是表扬王朗一番,随后一句“反助逆贼,同谋篡位!”。这句话把王朗气得够呛,他倒是想反驳,但是没法反驳啊。背叛汉室是事实,忠义是正确的。这些东西摆在一起,王朗连说个“不”的气势都没有。
在君臣之间,忠义就是最高的正义。要不然关羽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会受到尊敬。诸葛亮一场来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然后疯狂对王朗进行个人攻击。古时候游说都是从天下大义出发,王朗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诸葛亮不讲武德,揪着王朗的死穴“背叛汉室”疯狂输出。王朗又这个致命的弱点,最后落得一个吐血身亡的下场。
看完诸葛亮和王朗的骂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如果你还在想着如何骂赢王朗,那说明你白看这一段了。想要在骂战中取胜,就应该像诸葛亮一个样,不管你说什么,我建立自己的逻辑体系,在自己的逻辑体系里击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