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率领着五万关宁铁骑,成为大明王朝在北方最后一支可战之兵。这支铁骑也是明朝抵抗满清八旗入关的最后屏障。然而,在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后,吴三桂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他没有为明朝死节,也没有归顺李自成,而是投靠了宿敌多尔衮。
早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数月前,崇祯皇帝就听从朝臣的建议,调遣吴三桂入关勤王。崇祯皇帝甚至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要求他率领关宁铁骑入驻北京。吴三桂接到这一旨意,内心喜忧交加。多年来的封爵愿望终于实现,但关宁铁骑早已在宁远扎根,入关勤王意味着要舍弃家园,相当于自断根基。然而,在大明王朝未灭亡的情况下,吴三桂不敢违逆皇帝旨意,只能下令收拾行装入关勤王。
随军南下的军属达五十万人,由于人数庞大,关宁铁骑犹如难民队伍,每日行进不足三十里。艰难抵达山海关南侧的丰润地区时,却得知北京城已破,崇祯皇帝已故。吴三桂震惊无比,深思熟虑后,下令原路返回,进驻山海关,决定等到局势明朗后再决定是否归降李自成。
然而,李自成并未忘记吴三桂带领的五万关宁铁骑。他派遣前朝居庸关总兵唐通携带赏赐和吴三桂父亲的亲笔劝降书前往山海关。李自成向吴三桂承诺,只要关宁铁骑归降大顺朝,吴三桂仍可裂土封侯。这一条件无疑是诱人的,吴三桂很快同意入关归降。他将山海关的防务交给唐通,带着关宁铁骑再次入关,这一次是为了接受封赏。
吴三桂一路上得意洋洋,甚至派遣轻骑先行,在沿途的郡县张贴布告,宣称此次入关是为了朝见新皇,对沿途城镇充满了礼让。然而,当吴三桂所部行进到河北玉田地区时,遇到了一批蓬头垢面的难民。这些难民自称是从北京城内逃难而来,吴三桂心生好奇,下令亲自召见询问北京城内情况。
难民中涵盖了各阶层,有普通民众,也有明朝的文武群臣,甚至还有一名吴三桂父亲吴襄府上的仆从。他们向吴三桂陈述了李自成的暴行,肆意抢夺财物,对前朝官员实施严刑拷打。已降顺军的大明三大营统帅李国桢甚至被折磨致死。吴三桂的家仆透露,吴家府邸被查抄,吴襄被下狱,陈圆圆则被大顺朝的权将军刘宗敏霸占。这一系列惨状令吴三桂怒火中烧。
实际上,吴三桂对于北京城内的种种情况并不难以接受,只要他能前往北京,被查抄的财产和下狱的吴襄必定会得到恢复。至于陈圆圆,也只是一名歌姬而已。然而,李自成对待明朝降将的手段让吴三桂大为震惊。三大营统帅吴国桢的悲惨遭遇成为了前车之鉴。此时,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吴三桂麾下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
吴三桂陷入沉默,良久后仰天长啸:“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上不能保存社稷,下不能保存妻小,生者何用。” 随后,他下令全军返回山海关。唐通刚刚入驻山海关,对于吴三桂的回马枪毫无准备,短短几个时辰后,唐通所部被击败,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重新占据山海关。
吴三桂降而复叛的消息传入北京,李自成大惊失色,急派刘宗敏率领八万大军前往山海关。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吴三桂,他暗中与多尔衮取得联系。
在这个曲折离奇的历史转折中,吴三桂的选择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又反映了当时政局的混乱和变幻。他在崇祯皇帝自缢后的一系列决定,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命运,也对整个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段历史故事,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无常,成为明朝末年一段值得深思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