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居正清理书院,无论清浊善恶,一一铲除,毫不容情
迪丽瓦拉
2025-07-14 13:33:29
0

张居正清理书院,无论清浊善恶,一一铲除,毫不容情

书院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一般是民间有学问的人在一起读书的地方,比较著名有岳麓书院、白鹿书院、嵩阳书院,这些书院都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朝的书院,不光是读书的地方,更重要的还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心学大师王阳明就利用书院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在当时很有影响力。

万历初年,泰州学派作为心学主流,思想解放,时不时地批评朝政,对张居正的改革颇有非议,批评张居正好大喜功,专权滥权。普通的谩骂,他张居正完全可以忍受,他从老师徐阶那里学到了隐忍之术,不会太在意别人对他的批评与指责。但是涉及政治,那就另当别论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了保证改革成功,他别无选择,无论清浊善恶,一一铲除,毫不容情。

万历三年,张居正制定十八条措施整顿学风,其中就有一条是禁止创建书院。理由很简单,读书就要到官办的学校读圣贤之书,各州府县学比比皆是,为什么要私自办学聚集论道?私自办学,妄议朝政,罪不容赦。一旦违反这一条,当官的罢官,老百姓抓起来治罪。张居正真实目的,就是要铲除政治上的隐患。

张居正说,吾所恶者,恶紫之夺朱也,莠之乱苗也,郑声之乱雅也,作伪之乱学也。张居正以实用为主,尽管他本人也曾从徐阶等人那里受到心学的熏陶,接受王阳明的观点,但对于昔日学友,还是毫不容情地挥起了镰刀。

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弟子何心隐思想激进,批评理学,抨击腐败,对张居正的专权也毫不客气,他活动量大,难以对付。但对于张居正来说,对付何心隐并不难。

万历七年,有一天,何心隐正在讲学,被湖广巡抚王之垣秘密逮捕,随后死于监狱。何心隐曾经对张居正的老师徐阶说,你不能兴旺心学,严嵩也不能灭亡心学。心学兴亡之间,在于张居正。可见何心隐识人还是很准的。

对张居正而言,这样做并非本意。他要一个相对清静的环境,好放手改革。所以,统一思想,控制舆论,也是无奈之举。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鸿门宴后十年:项羽与刘邦,谁在... 秦二世三年冬,咸阳城飘着咸腥的雪。我站在阿房宫废墟前,脚下是项羽焚宫时未烬的铜柱,焦黑的纹路里还嵌着...
原创 中... 许多看过古装影视剧的朋友都了解,在古代社会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职业——太监。他们是皇宫中专门服务于皇帝、...
原创 “...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占领了洛阳和长安,唐玄宗在危急时刻匆忙逃往蜀地。当他最终抵达成都时,随...
原创 诸... 马超与张飞的单挑战,实际上结果并不如外界所想那般精彩。第一天的对决中,马超深知无法取胜,于是先发制人...
原创 关... 在民间,拜祭关二爷的习俗由来已久。关二爷,指的便是三国时期的关羽,民间流传着将他视为财神的信仰,江湖...
原创 为... 在秦朝末年,曾爆发过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尽管最终这场起义以失败告...
知名艺术史学者陈履生辞世,享年... 澎湃新闻获悉,5月29日下午1点59分,知名美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因病在北...
原创 朱... 朱元璋所发明的酷刑究竟有多可怕?其中的刑具仅仅是“几张纸”,为何却无人能承受得住?你能相信吗?几张宣...
原创 刘... 众所周知,刘备在夷陵之战后,并没有回到蜀汉的都城成都,而是一直停留在白帝城,直到在那里托孤去世,这让...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因病去世,终年54岁。生前,他一直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整顿蜀汉政权,即便...
原创 安... 因为一座鼓楼,凤阳再次成为焦点,实际上,除了鼓楼之外,朱元璋才是这个小县城最大咖的代言人。 凤阳是...
原创 美... 美国著名摄影师彼得·特恩利因其对人类生活瞬间的深刻捕捉而享有盛名。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
原创 抗... 1984年3月10日,一位年约五十的老者来到山东文登县府,将一封信交给了当地的相关部门。信件来自辽宁...
原创 明... 前言 他真的是“贪婪之斩”吗?自古以来,权力对人的诱惑如同潮水般汹涌,浸透了每一个人的内心。谁能在...
原创 北...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宋朝,迫使宋朝在压力下寻求和议并撤兵。然而,仅...
原创 孙...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情况,往往需要通过出土的文物来...
原创 后... 在后梁时期,建立了侍卫亲军,作为君主的亲兵力量。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认为,侍卫亲军可以看作是君王自...
原创 朱... 时光回溯至公元1398年,中国南京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朱元璋,历史上著名的明朝开国皇帝与杰出统治者...
原创 曾...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清末的历史人物中,曾国藩和洪秀全无疑是两位非常重要、紧密相连的角色。太...
石应康自杀,「阚全程被抓」,两... 中国有两个标志性医院,华西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有两个标志性人物,石应康和阚全程。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