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为何要定都在南京?
迪丽瓦拉
2025-07-14 22:02:56
0

在几千年封建历史中,历朝历代的更迭总有惊人的相似性。当一个朝代趋于腐败黑暗,天下大乱,将逼得人民起义推翻政权,再建立起新的政权统治。谁能在乱世中大杀四方,铲除其余起义势力以及朝廷势力之后,君王宝座上便宣布“换人”。

和尚皇帝朱元璋,就是在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崛起,一路铲除其他的起义势力之后将朝廷军队打倒,建立起一个全新王朝——明朝。作为明朝开国皇帝,选址定都的任务就落在朱元璋身上。

在位期间,朱元璋曾多次动过迁都的想法,还多次去考察是否适合定都。但最终还是将保持最初的选择,将都城定在南京。西安、开封、北京都曾是前朝定都之地,为什么朱元璋要定都在南京呢?

历经多年考察,朱元璋将几处宝地一一对比,最终才确定南京为最优之地,便没有再迁都,而他为何会选择定都在南京呢?

定都南京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明朝自此宣告建立了起来。

作为昔日六朝古都,朱元璋将南京定为国都。之所以不选择昔日历朝君王常选的定都之地,如西安、北京、开封等,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朱元璋还没有拿下这些地方。

当时西安和北京等地还处于元朝残余势力的统治之下,尚未被朱元璋攻克。称帝时,必然只能在已经拿下统治劝的地方选择一个作为暂时的国都。一番对比之下,南京便是最适合的一个地方。

实际上,朱元璋对定都南京,起初有些忌讳。

虽曾有多个朝代定都于此,但毫无例外都是短命王朝,不久之后便被取代。朱元璋带有一点迷信思想,不愿与昔日的短命王朝带上关系。

但当时已无别处可选,只好暂时定都。更何况,除了有些“不吉利”之后,南京在经济及交通等方面,都极具定都的资本。

当时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发展迅猛,对外贸易也十分便利。经济繁荣的地方,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远超北方,此时将都城定在南京,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建朝安民,能省下更多的力气。

尤其重要的事,南京易守难攻,在军事部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将都城安在南京,周围也其他城市作为抵御和防守,外敌不能轻易打进来,安全性远比其他城市要高。

而安全性也是定都时重要的选择之一,前期政权不稳,元朝残余势力还没完全铲除,安全的南京就成了朱元璋最好的选择。在大臣的力荐之下,他还是同意暂时在南京安定下来。

此后数十年间,朱元璋多次动过迁都的念头。但历经几番考察他最终想通了,西安、北京、开封等地,并不是明朝定都的最优选择,安心待在南京才是上策。

战略位置不佳

在几个常被作为国都的城市中,西安最受朱元璋青睐。以至于到了1391年,朱元璋六十多岁的年纪还为迁都西安而想尽办法。为此,他派出太子朱标前往西安实地考察,倘若各方面条件合适,迁都西安将提上日程。

但和昔日大臣所说的差不多,西安在当时根本不具备定都的条件。

最麻烦的一点在于,西安农业发展不足,倘若作为国都,西安自有的农业生产能力不足以提过足够的粮食。国都内粮食不足,要依仗其他地方运来粮食,问题就棘手了许多。要缓解西安粮食不足的问题,势必从江南运粮入关中,不仅麻烦,成本也水涨船高。

相比南京发达的农业以及便利的水陆交通,西安实在算不上多好的选择。定为国都的地方,各方面的条件都势必要优于其他城市,倘若要靠附近的城市救援,定都也就没有了太多意义。

至于北京,更不是朱元璋能做到选择。北京气候干燥,同样面临和西安一样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再加上当时北京毗邻北元,从安全上考虑,实在是风险比较大。

多年来,朱元璋一直将权力侧重于南方,对北方的了解不多,也不愿轻易冒这个风险。

再加之,定都这些地方,朱元璋还要考虑劳民伤财的后果。“长安、洛阳、汴京,实周、秦、汉、魏、唐、宋所建国,但平定之初,民力未苏息,朕若建都于彼,供给力役悉资江南,重劳其民”。

多方对比、思考之后,朱元璋只能做最稳妥的决定,以防大业不稳。毕竟是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朱元璋比起后代君王,必然更担心安全性,几次迁都不成,都是如此。

等到他的儿子朱棣登基之后,才下定决心迁都北京。与朱元璋不同,朱棣对于北京的掌控性更强。因此在坐上皇位之后,才完成了朱元璋几次想迁都而不敢的愿望。

除了几个昔日被定为国都的城市之外,朱元璋一度还起了将都城定在老家凤阳的念头。

回乡定都

考虑了几处古都之后,朱元璋都不满意,竟想到在老家安徽凤阳新起一个定都之地的想法。

明初就形成了南北两京、中都并存的情况。中都,便是凤阳。朱元璋生于凤阳,回乡建中都,也能光耀门楣、有衣锦还乡之风光。

为此,朱元璋说干就干,开始在凤阳修建中都。但在动工修建了六年之久,宫城都初具规模之后,朱元璋却突然叫停了这场建设。因为他意识到,定都老家,负面影响可能还远远超过好处。

为修建中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六年中朱元璋逐渐感觉到似乎不太值得。后来确定修建过于劳民伤财且换来的利益不明显,但不如及时止损,中途叫停,虽浪费了过去六年的付出,但也好过继续下去。

更为让朱元璋产生退意的是,他忽略了定都在老家,会产生宗亲权势过大的弊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多数都是他的乡亲故友,本就因是亲信而享有更大的权力。倘若回到老家,昔日的乡亲难以因有皇帝亲戚而居功自傲,逐渐拉拢建立起宗室门派。

但对于疑心重的朱元璋而言,最忌讳的便是拉帮结派,影响中央集权。因此,即便他一心想回乡,考虑到掌权问题,还是决意叫停修建中都的计划。

他已是开国皇帝,无论在哪都能光耀门楣,也无需纠结于一定要回乡。想通这一点之后,朱元璋迅速改变计划,重新回南京安稳扎根,再也未提过迁都之事。

朱元璋虽是布衣出身,也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正是出身贫寒,打天下极为艰难,他对皇权的重视程度更深。

定都为重要国事,即便朱元璋更喜欢其他地方,但从便利性和安全性着想,南京都是定都的最优选。

因此,在三番两次动过迁都的念头之后,朱元璋还是回到了老地方南京。在那里,他的政权将最为稳妥,也是他最理想的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说起唐初名将,第一印象便是罗士信、秦琼、尉迟恭等人。然而有一个将军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才为唐朝效力,...
原创 从... 不许寸板下海——朱元璋 众所周知,明朝初期朱元璋就定下了上述的祖训,后世子孙不得开放沿海。不过,随着...
12年发掘13处地点,考古新发... 亮点 布设4条发掘探沟 再现中轴道路遗存 12年的北京中轴线考古,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永定门内中轴历史...
原创 霍... 《霍去病:军事天才与矛盾人生》 在西汉时期,匈奴人威胁大汉的北疆,挑战着汉朝的统治。为了应对匈奴的...
原创 别... 编辑丨想吃巧克力豆 排版丨后宫冷婶儿 第一位:爱新觉罗·韫媖 大格格韫媖本身就生得很蛾眉皓齿,自小端...
原创 清... 说到古代女子的发型,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来进行了解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来自《甄嬛传》或者是...
原创 希... 和美国的珍珠港被日军偷袭后,罗斯福总统立即在国会发表演讲不同,苏联在被德国闪电突袭的两周内,苏联的领...
原创 三... 中国古代有着一些颇为搞笑的段子流传,如张飞战岳飞,秦琼战关公,这主要是讽刺那一些知识水平较低,但是又...
原创 晚...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也就是驾崩的前六年;唐太宗李世民决定要干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凌烟阁中绘制二十...
原创 成... 说到中国历史最能带兵打仗的帝王,自然绕不开成吉思汗和李世民,李世民被草原各部尊为“腾格里汗”,也就是...
原创 活... 活了49年的秦始皇,经历了怎样孤独又害怕的一生?这篇文章应能诠释一二。 公元前229年秦灭赵时,赢政...
原创 隋... 隋朝故事:只是和亲终下策,伤心远嫁感流离 适都蓝可汗亦遣使至隋廷,隋主令与突利可汗辩难。突利理直气...
原创 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7... 文| 蒋冉Jiang 编辑| 蒋冉Jiang 1973年邓小平复出,尤太忠去看望老领导邓小平,两人辞...
原创 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南... 据CNET报道,1915年“坚忍号”(the Endurance)船舶载着著名的南极探险家欧内斯特·...
原创 她...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许多曾经的王公贵族都失去了往日的尊贵地位,除了直系的皇室成员外,其他人都或是...
原创 清... 我们现代人对清朝宫廷生活的了解和想象,大多来自于这些年风靡一时的宫廷剧。宫廷剧中,有对于皇室贵人们的...
原创 朱... 大明王朝的江山基业可以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凭借着武力打下来的,而后又经过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
传承非遗文化,共享镇江太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为深度挖掘镇江当地非遗瑰宝的制作与文化精髓,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