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封建社会的独立教育机构,在清代开个书院需要多大的开销?
迪丽瓦拉
2025-07-15 07:32:27
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对于封建社会来说,教育自然也是必不可缺的一个方面,其中书院就是最早流行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早在唐朝时期,书院就已经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出现了,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一教育组织形式已经发展到了巅峰的阶段。实际上

书院能否正常的运行,与经费的收支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清朝时,

不管是书院的收入还是支出,途径都是相当丰富的

,有的是通过官方的渠道获取的,有的则是通过私人的方式得到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

清朝书院经费对于书院的兴衰发展,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王朝的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一、渠道丰富——通过多途径获取经费

对于清朝的书院来说,在各种经费收入之中,官府拨给的绝对算得上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官府的支持下所建立起的书院,也被称为是官方书院。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民办的书院就不会受到朝廷的赏赐。

自清军入关之后,统治者就表明了对于书院发展的支持,尤其是到了康熙帝时,因为王朝逐渐的稳定,各方面发展都比较繁荣,有更多的精力去支撑书院的发展了。

雍正帝时期皇帝拨款一千两,要求各个省会建立起书院

除了皇帝拨款之外,各级官府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去支持书院的发展。

不少官员认为书院建设是属于当地文化领域的一项,因此会对书院进行定期的拨款建设

。不过相较于中央政府来说,地方政府的钱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会将官府内的一些其它收入,用作书院建设。像罚款所得,或者说是赈灾的余款,这些通常会用作来进行书院建设。

《蒙阴县志》之中记载:

“光绪十八年,知县陶振宗创东蒙书院,由沂州府知府锡思拨银一千两,发商生息”。

单单靠官方的拨款根本就难以维持书院的日常开支,毕竟要花费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

对于许多民办的书院来说,官府的拨款数额相对来说更是少的多

,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依靠地方士绅的捐赠。当地的许多士绅,或者说是官员,很多都会以个人的名义去对书院进行捐赠,捐赠的内容自然也是相当多样,除了最为基础的银两之外,还有的捐赠房屋,书籍。

不少的书院还会通过自我经营的方式,来获得稳定的经费收入。毕竟依靠外力的话,相对来说都不如依靠自己稳定,因此许多书院就会将朝廷赏赐的田产,或者说是收到的捐赠进行出租,以此来收取租金。

书院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大多数还会进行书籍的刊印活动。不过能够进行书籍刊印的书院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刊印书籍不仅能够大大缓解民间缺书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增加书院的日常收入,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可以看出,清朝书院各种收入渠道还是相当丰富的,毕竟如果说只局限于一种收入来源的话,也难以支撑书院长久的发展。

不过清朝书院能够发展繁荣,最根本的还是离不开朝廷的支撑

,毕竟只有在朝廷的支撑下,书院才能沿着持久繁荣的趋势发展。

当然,有收入就自然有支出,清朝书院的支出数额也并不小,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有支出的需要,但好在收入和支出还能够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二、支出多样——书院各方面开销相当大

对于书院来说,

想要维持日常的开销的话,各种开支自然是少不了的

。首先对于清朝的书院来说,需要定期的进行修整,所谓修整不光是建筑的修建,还有就是内部一些教学设施的添置,书院的负责人一般会将书院的一部分收入专门用来承担书院的修建。

《长治县志》之中记载:

“下余银十二两九钱二分作为岁修裱糊窗栅,添置零星家具之用,仍由监院据实造书院,设有大工禀府估勘,另行筹款修理”。

每年书院都需要添置一些新的桌椅家具

,这些都是必不可缺的,同时还有各类书籍,纸笔等都是必然要支出的一些东西,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开支。

清朝书院中的人员数量也是相当多的,有的是负责教学的,有的是负责日常行政,还有一些杂役人员,再就是在书院学习的生童了,自然需要给这些人发放报酬。毕竟封建社会之中相当信奉尊师重要的思想传统,因此书院给教工的钱款数额自然也不少。

不同地区,不同书院对于教工给出的报酬数量有一定区别,这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的。教工负责的只是教学工作,除此之外,

书院日常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事务,像对于学生的管理,书籍的管理,这些也都需要专门的人去负责

,这些人的薪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清朝时期,科举制依旧是相当重要的选拔制度,因此社会上依旧流行着读书的风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进入书院学习,而是要经历层层选拔的,最终选拔出的人都是能力出众的,被称为生童,书院为了鼓励这些人能够继续学习,会设立专门的奖励,这些奖励也得从书院的经费中支出。

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清朝时承担了王朝讲学教育的任务,这是最主要的活动任务。

但除了讲学之外,书院还会承担祭祀,还有刊印活动等。

像祭祀活动在书院的各项活动中,属于地位比较高的一项活动了。基本上每月的初一,十五都需要举办祭祀活动,祭祀的都是些微教育事业,或者是文学发展作为了较高贡献的名人,祭祀的花费也都有具体的标准要求。

《襄阳县志》

之中记载:

“二月八祭祀圣人香烛三牲银八钱”。

对于一家书院来说,藏书是必不可缺的。因此

一般书院都会广泛的收集各种书籍,用来给师生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源。

后来随着慢慢的发展,书院不仅仅收集书籍为自己所用,还承担起刊印书籍的责任,刊印书籍来满足书院其他读书人的精神需求,这也成为了书院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不过只要刊印书籍肯定要面临着一定的支出,这些都得用书院的经费来支撑

和收入一样,清朝书院的支出数额也是相当大,方面相当多,很多时候书院的经费甚至不足以支撑这些日常的支出。同时清朝书院经费对于各个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方说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三、影响深远——与王朝的多领域关系密切

其实从隋朝开始,就已经确立了科举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读书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护统治,统治者也是相当支持这一社会风气,书院则是承载这一科举制的教育基地,书院的教育目的也是相当明确,就是培养科举所需要的人才。

对于政治发展来说,书院就像是科举制度的一种保障

,为朝廷输送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人才。这个时候如果说经费充足的话,那么书院就能够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优秀的师资保障去培养人才。

可以看出,清朝时期书院与政治的联系相当的密切,也是因为这样,清朝时期的书院正逐渐向着官学化的方向发展。而只有经费充足,才能够对书院投入更多,才能够为政治上的科举取士提供保障。

前面有提到过,虽说朝廷会定期给书院拨款,但是因为日常需要开支的方面太多,所以仅仅只是靠着朝廷的拨款是不够的,这种情况下书院就开始另辟蹊径,自己经营相关的事业来赚取收入。清朝时期经济上商品化发展逐渐兴盛起来,

书院进行商业经营的话,就成为了一个具有经济实体的机构

不少书院会将自己所有的田产,或者是房屋进行出租。从这样的方式看,更像是一种商业形式的经营,加上本身朝廷是支持书院的发展的,因此书院的经济发展更是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了。书院的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对于王朝的经济来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院是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存在的

,自然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毕竟原先的书法知识主要是掌握在皇室贵族的手中。但是当书院成立之后,慢慢的学习的风气就开始向下移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热衷于读书学习,久而久之知识在社会上逐渐的得到了普及。

正是因为书院的存在,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有识之士,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这些都与经费多少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在书院经费充足的情况下,书院才能够举办各种各样的讲学活动

。这种公开的讲学活动受众相当的广,基本上是面向所有民众的,这样的活动是最有利于知识普及的。

清朝的书院发展,对于后世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尤其是在经费的收支方面,现在高校很多举措都是在原先经验之上确立的。

结语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书院产生的时间相当早,等到了清朝时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甚至连统治者对于书院的发展都是秉持着一个支持的态度。

对于书院的发展来说,经费是影响其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书院经费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的领域和数额都是比较多的,不过总体上还是保持着收支平衡的状态。

不管是清朝的书院,还是当下的高校建设实际上都是一脉相承,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因此之前的书院建设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蒙阴县志》

《长治县志》

《襄阳县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1、 中国人是怎样移民美国的? 1834年,美国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 在报纸上,她被称为“朱莉娅.福...
原创 叛... 毛主席曾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话在战争年代是很受用的,要么和敌人达成一致,达到阵...
原创 元... 封建帝制时期,男尊女卑是社会的主旋律,无论是谁,想要跳出这个圈子,都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不过在人类历...
原创 7... “中国必须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这才是中国站起来后避免再次摔倒的关键。” 面对江青的发难,李政道慷慨陈词...
原创 苏... 现在虽然很多人对那种言辞犀利的人颇有微词,但是在很久之前的战国,有许多人都是以此为生的,他们还有一个...
原创 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历史中,这个合的人,往往就是最猛的人,扭转乾坤之人,在我国浩瀚的历史...
原创 谁... 当初,刘备在遍寻谋士不得的情况下,水镜先生司马徽对他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令世人叹息的是,刘备...
原创 嫁... 年轻时的林碧春 1970年,在遥远的中非土地上,一名面容清秀、衣着华丽但脸上布满乌云的女人坐在富有当...
原创 张... 在《三国志》的张飞传记中,作者陈寿对这名三国猛将的评价非常简单:“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
原创 原... 中国文明发展了五千多年,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其中有一种文化最为特殊也最为古老,但又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湘潭黎氏,百年望族-续修家谱,... 走进历史悠久的湘潭城,不得不提的便是那些令人敬仰的世家望族。 其中,湘潭黎氏家族以其百年的历史和深厚...
原创 蜀... 在我们中国有句老话: 虎父无犬子,父亲英雄儿好汉。 一个人若是在哪一方面做出了成绩,成就很大的话,那...
原创 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胜利之后,大国基于均势制衡,构筑了雅...
原创 曹... 古往今来各路枭雄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时势造就英雄,但是时势也能毁掉英雄。 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人物的...
原创 清... 左宗棠,2万两白银!为子孙留下2万两白银,相当于他一年的俸禄。 李鸿章,4000万两白银!房产,地产...
原创 李... 如果我问你李世民的名臣有哪些?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提及课本上的“房谋杜断”,或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确实...
原创 他... 在开国上将中,有些非军事主官出身的政工干部,不为人所知,像朱良才便是其中一位。他战争年代一直担任政工...
原创 三... 三国里的顶级营销大师,最终一鸣惊人,流芳百世,他的名字叫做诸葛亮。 纵观历史,但凡成大事者必须具备两...
原创 原... 看《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越往后看越感到心惊肉跳,越感觉人性的多变和不可琢磨,越琢磨越觉得可怕。 秦...
原创 黑...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9世纪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