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时期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农民,为何能百战百胜,原因其实很简单
迪丽瓦拉
2025-07-15 10:03:06
0

元末时期,内外矛盾突显,政局动荡不定,帝位更迭不止,经济萧条凄惨,百姓水深火热!在这样的极端严酷的环境下,慢慢孕育出反元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个环境下只需一点小火星,就能烧遍九州大地!一时间,各路反元力量四处涌现,汇流成河!

其中,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力量较为有代表性,可以说都是农民起义大军!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一统天下,夺取政权,问鼎中原!那朱元璋的得力干将徐达、常遇春功不可没!可他们都是农民出身,没有读过书,怎么打仗那么厉害呢?以下几点原因稍作探讨。

一 、时代趋势

元朝后期,各种矛盾十分尖锐,在这种环境下,反元有一定的政治基础,百姓基础。农民阶级其实是很散漫的阶层,不能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核心,农民起义军一般多失败,少成功!一旦利益稍微满足,农民起义军领袖就可能放弃起义,满足享乐,最终失败!

但是徐达,常遇军是农民出生,为啥打仗很厉害呢? 元朝孤木难支,元军战斗力直线下降,相比下,他们势如破竹就有了条件!元军战斗力太菜了,显得徐达、常遇春他们战斗力爆表!

当时大环境是支持农民军起来反抗的,对于昏庸残暴的元末政权,大家内心都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想法。大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干翻元朝,获得生存空间!大家的心往一处使!

二 、跟对领导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房屋檐下能避雨! 跟对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时刻都能起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朱元璋是直接指挥徐达、常遇春的,是他们直接领导!他们打仗厉害,其中体现着朱元璋的谋略与智慧!

徐达、常遇春二人都受教于朱元璋,他们从朱元璋身上学到了大量的打仗智慧与谋划战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们有了朱元璋的智慧加持,必然,他们领导军队打仗就十分厉害、十分勇猛!

徐达、常遇春都非常崇拜朱元璋,对其顶礼膜拜,视为圭臬!虽然他二人是农民出生,但是他们极其愿意听朱元璋的话,学习其智慧,必然两人打仗方面就提升很快,必然带兵打仗勇猛!

三 、个人领悟

徐达从小就和朱元璋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一起滚泥玩水、打架撒尿、土里刨食! 徐达虽然是贫苦农家出生,但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学习练武,功夫练得非常好!

徐达在22岁的时候,去参加农民起义军。在那里,他领悟能力非常强,表现十分优秀,虽然农民出生,但是他凭借练武时候的聪明劲,让他脱颖而出!一年后,他便成为了朱元璋军队的将领!

常遇春是一名猛男,肌肉十分巨大,力气比牛还大!身高非常高,手臂非常长!性格就是一个野莽草夫,他心气极高,不满足农民贫苦生活,加入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麾下,天天大鱼大肉地吃着!但是他又不满足这样的生活,认为要进取更好的!

常遇春在1355年加入朱元璋的军队。在1359年,他巧妙地打赢了衢州之战,一战成名! 他采用奇兵袭扰的方式,大破元军城池,堪称经典! 他虽然是农民,但确实很有智慧,很有脑子的人!

历史上徐达与常遇春都具备极强的军事才能,他们两个人非常擅长于调兵遣将,对战场把握对非常高,总可以抓准敌方的弱点,然后打败敌人!这与他们个人的领悟能力是分不开的!

四 、战争实践

一切脱离实践都是空谈!会打仗的将领一般都会在实践中总结智慧。不管他们是什么出身! 徐达、常遇春二人打仗那么厉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实际战争总结出来的。他们大大小小打了无数的仗,每打一次仗增长一次经验教训!

两人即使有一点运气的成分,他们也都是从大头兵做起,是经过无数战争的洗礼存活下来的,给了他们上升的空间!他们越挫越勇,不断进取,不断斗争,不断总结,不断取胜!仗打多了,自然会打了。路走多了,自然会走了。战争实践是他们打仗厉害的基础!

一般来说,实践是第一老师,如果只是学习兵法理论,道听途说的几个兵家故事,几个军事典故的话,那是不行的!那都是纸上谈兵,不能起多大的作用!

只有学会在战争中反思自己的、总结自己的人,才能实现个人军事才能的突飞猛进,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洗礼,才能对战争战场极其熟悉极其敏感,才能了如指掌!

战争态势是时刻都在变化的,如果只是掌握一些兵法理论,而且只会生搬硬套,移花接木是没有用的!只有学会观察战场局势,分析战场环境,研究战场动态并且能依据这些及时作出合理应对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五 、文化基础

徐达与常遇春二人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也懂一些历史典故,儒学兵法。他们能借鉴历史上的典故经验,同时也总结战争经验,形成一套自己的厉害的带兵打仗的体系!

他们虽然不一定有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但是文化基础必不可少,他们懂文化,才会学习知识,不断进取,打仗时总结经验。有了一定文化基础,他们对战争的理解力非常强!

六 、总结

历史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晓了,在徐达、常遇春的汗马功劳下,朱元璋顺利登上帝位!他们二人也算是明朝的开国元帅,位高权重,举国功臣!他们都是明朝初期耀眼的恒星!

虽然他们出身于农民,生长于腐泥烂草之中,喘息于陋乡莽村之内,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带兵打仗的过人之处,他们都懂时势,知进退,晓利弊,明事理!各自原因下,促成了他们成功的原因!

读史明智,让人豁然开朗! 他们的事迹鲜活地告诉我们,出生卑微只是起点较低,那么我们真的无法改变,但是终点有多高,是无法被安排上限的!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出身农村,就什么做不好,做不成!我们完全可以努力做得很强,而徐达,常遇春就是榜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字古以来丨一个“子”字中满满的...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借助AI技术...
原创 为... 家人们,今天咱来聊聊封神故事里一个让人好奇的事儿哈。周文王姬昌大家都熟,他智慧过人,为后来周朝建立打...
原创 1... 1998年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而言,都是充满沉痛回忆的一年。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波及的范围...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不认...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原创 元... 元朝曾经横跨亚洲,甚至一度延伸至欧洲。蒙古骑兵如洪流般席卷了欧亚大陆,将一个个国家击溃。 它以惊人的...
原创 刘... 在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中,每当谈到那些智谋卓越的历史人物时,几乎无人不提到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一位...
原创 我... “班长,这红布条子真能吓得住小鬼子?”1939年春,河北涞源新兵小赵攥着刚发下的红缨枪,带着一丝疑惑...
原创 狄... 狄仁杰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唐朝政治斗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从忠诚谋士到被权力漩涡吞噬,他与武则...
原创 为... 华人文化深厚,根源自称“炎黄子孙”,其中“炎黄”是指炎帝与黄帝这两位祖先,而黄帝更被视为最为尊贵的代...
原创 黄... 黄河被誉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这种情感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中都充满敬畏与感激。自古以来,人们对黄河源头的...
原创 三... 养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道德和伦理上与亲生子女享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的养子文...
原创 关... 《三国志》卷三十六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合为一传,这便形成了“五虎大将”的称号:“关羽、张...
原创 1... 1995年,朝鲜人民军第6军团政委李镇淑因贪图私利,垄断了当地的对外贸易和水产业,导致百姓陷入贫困和...
1966年伍市斤粮票:计划经济... 在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粮票作为一段特殊时期的经济凭证,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与国家发展的印记。其中,19...
原创 1... 1977年,安徽的农村里,一名名叫于文娟的女知青,在返城的前一天,选择了将自己交给了身边的农村小伙王...
原创 三... 三国时期,人物众多,其中不乏有些奇葩人物,他们的行为和决定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今天...
原创 诸...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文学家...
原创 中... 鸦片战争之后,尽管西方带给中国一个又一个屈辱,其中强盗行径表现的毕露无疑,但中国依然给与西方各种美好...
原创 春... 在春秋时期,尽管齐桓公首先崛起并建立了霸权,但在他去世后,齐国因内部纷争而逐渐走向衰败。由此,晋国与...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5届高三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春秋末年,孔子据《鲁春秋》而写出编年体史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