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南宋抗蒙40年不过是个笑话而已,要不是蒙古内乱,宋朝早就亡了
迪丽瓦拉
2025-07-15 11:32:28
0

靠着兵权而走向正统的宋王朝,在杯酒释权之后,自然是对着兵、将有着强烈的忌惮和谨慎,故而对于文官的侧重和兵权的统摄,让得宋朝在建立之初便是埋下了隐患。

而这种思想在南渡之后,在面对国仇家恨和少数民族的崛起和侵略时,渐渐开始有所转变,对于军队的重视与管理逐渐加强,但这点微末的改变并不能挽救南宋的困局。

随着南宋的建立,中原的经济中心渐渐由北方,迁移到了气候更为宜人的南方,少数民族占据着西北常有的交通要道,陆上的商贸彻底被切断。

面对侵略,宋朝大量财产的流失以及相关的战争赔款和朝贡让得南宋朝堂不得不另谋生路,他们将目光放在了海洋贸易。

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南宋朝堂靠着海上贸易不仅还清了赔款,甚至国库逐渐充盈,较北宋有了更大的发展,可想而知,海外贸易的利润之高,足以令人称奇。

然而经济获得巨大的发展,却并未让得南宋在军事上有所发展,军队战力的疲弱直到南宋的覆灭也未能有所改善。

这样疲弱的战力让得金辽二国侵占了许多的领土,这样的屈辱史在宋朝建立之初便是早已存在。

因此在面对逐渐崛起且在具有巨大优势的骑兵以及极为剽悍的游牧民族的蒙古之下,更加显得十分孱弱,如同砧板上的肉。

很多人便指出在联蒙灭金之后,南宋之所以能在蒙古的攻击下苟延残喘,全是因为当时蒙古在内乱,暂时将征伐南宋的脚步停止了下来。

非一言而能定

然而一个国家的兴衰,并不是简单地凭借一语而盖棺定论,一个国家的覆灭,不仅仅是因为外部的侵略,也是因为内部的不断衰败而导致的。

对于古人对于故国不存的原因也有着许多思考,第一便是指出了从宋建立之初的制度的缺陷,其二便是指出了导致南宋覆灭的直接因素。

首先为亡国之民所诟病的是,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为奸佞所占,遗民学者认为,其虽然有着一定的才干。

但是利欲熏心,把持朝政多年,任人唯亲,把握着官宦晋升的途径的他始终打压着反对者,虽起举荐之人,善有一些颇有才学,但是善有不合意便进行随意贬谪。

这种对权力的滥用,势必造成了朝堂政策的不通畅,无法广泛吸取各处的经验与见解,也同样宣告了这个国家必将逐渐固化。

当上升的渠道固定在了人身上,而不是法制和科举上时,必然会使得见势趋利的小人闻风而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庞大的利益链条。

因此官官相护,凭借门阀与贿赂而形成的官僚体系,也将进一步加剧了国家与朝堂彻底走向终结。

或许贾似道的初衷甚至是他的初心一直没变,但是这种对于权力的渴望而打开了擅权之路,便只能在这条无法回头的路上越行越远,哪怕个人也无法阻止。

在中央文官擅权之下,政治的黑暗同样导致了宋朝法制的混乱,贪官酷吏的出现让得其鱼肉百姓,民不聊生,而导致了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无法富己纳税。

因此每当出现战事危机,当地官府都陷入到了无法及时征调粮物以资征军的尴尬困境之中,粮草的匮乏也成为了宋兵之所以在抗击辽金和蒙时无法打持久战的重要原因。

武官地位的低下

而自宋朝建立以来对于武官的压制和文官对于战事权的垄断,首先出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文官对于战事与战术的不了解,而混乱指挥导致战事不利,极大削弱了宋兵的战力。

其二便是长久以来对于武官地位十分不高,待遇之差,让得有着战事军事天赋的人才丧失了正常的上升渠道,哪怕是当上了武官也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这也必然导致了恶性循环,上升途径的封闭也就必然导致了武官的青黄不接,经过长期的发展,武官的基本素质直线下降。

而对于百姓的竭泽而渔也导致了人口基数的不断下降,武官无发展前途,百姓无可之民,因为饥荒和苛税的出现,而导致流民和草寇十分之多。

宋朝的起义之多,流寇之盛未尝没有此等缘由,因此兵源不足常常是从流放的犯人和沦为流寇而被强行征兵,这些如同乌合之众强行拼凑而成的队伍,势必不能抵挡蒙军的铁蹄。

宋朝重文自然也极大促进了文学思想的发展,但是过度重视文人的功用而忽视实际也导致了空谈误国的思想。

对于儒家的推崇而对推出了以朱熹为主的理学,这种存天理而灭人性的思想,流于感性而很难着眼于实际,不仅僵化了思想,同样也导致了学风的糜烂。

而这种理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无数人荣登仕途的必要途径,而凭借此登上仕途之人绝大多数也是无法在国家政事上有着贡献。

结语

而最后不得不谈的问题,便是强大蒙古,也就是在当时即将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的元朝,作为拥有着游牧民族的粗狂和勇猛之气的国家,加上其强大的骑兵军团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强权。

自古游牧民族之所以没有形成强大的实力大多数是因长期的看天而活,随着草地而四处漂泊,从而无法形成固定的部落。

而忽必烈所在部族突破性地完成了对蒙古各族的一统并开始了对外的扩张,灭西夏,破契丹,东至俄罗斯,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

在南渡后,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时日,正是蒙古在进行权利交接的重要时刻,故而暂时放下了对南宋的侵略。

而对于南宋的征伐其实是不仅仅是因为蒙古内乱,也跟南下所需要度过的天阙有着很大的关系。

南宋的覆灭,必然跟征服中原的强大蒙军有着直接的关系,诚然蒙古在政权的更替上出现了动乱帮助了南宋缓解了一部分的军事压力。

但归根到底依旧是南宋内部朝政的腐败,以及重文而轻武,而导致了自身后期无法形成强大,而持久地抵御外敌入侵的军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前言 2008年,一则震撼的消息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专家们通过尸检结果揭露,光绪帝并非因自然原因...
原创 年...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贵妃因病重而被晋封为皇贵妃,雍正皇帝在此时对她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皇帝称年贵妃性格温...
我国古代的四大藏书体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典籍,浩如烟海。中国几千年来,历遭磨难,但中国的历史记录...
原创 1... 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局势愈发危急,但它迎来了重组,这一重组使得新四军的发展速度得到...
原创 崖... 宋朝祥兴二年,即公元1279年,在蒙古军队的一路追杀下,大宋君臣和士兵、百姓退至崖山一带,也就是今天...
从银本位的建立到白银时代的终结... 人类社会早期往往会使用实物充当货币,如贝壳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重金属也渐渐被赋予了货币职能...
原创 刘... 诸葛亮 最早跟随刘备的关羽是来自河东郡的英雄人物,张飞与简雍则出身于涿郡两位勇将,糜竺与糜芳是来自...
原创 明... 蓝玉,这位被大明王朝视为“战神”的英雄人物,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勇猛的战斗精神,成为了朝廷的支柱。他...
原创 卧... 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向刘备留下了两句富有深意的话,第一句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这句...
原创 玄... 唐朝历史上最令天下震惊的事件之一,便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至今被人们讨论不止,史书上多有记...
明朝最早到江西的传教士——罗明... 明朝最早来到江西的传教士——罗明坚与麦安东 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十月十八日,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神...
原创 明... 引言 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权力,梦想着登上权力的巅峰。然而,一旦掌握了权力,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发生改变...
原创 李... 赵高怂恿胡亥篡位,矫诏诛杀扶苏,这一事件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政治丑闻,且常常成为影视剧的创作...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词汇,如“亲王”、“郡王”和“贝勒”等。这些名词虽然看似简单,...
原创 历... 公元1856年,载淳在紫禁城储秀宫降生,成为咸丰皇帝的长子。两年后,载淳的弟弟不幸夭折,这使得他成为...
原创 东... 东吴之所以能够在动荡的三国时代崛起,并且保持强大的影响力,离不开那些顶尖猛将的鼎力相助。这些英雄或勇...
原创 他... 这个人的名字或许在人们心中并不常见,甚至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然而,历史上的名将韩信曾亲口承认,如...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猛将各有千秋,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后人铭记。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中,徐...
原创 朱... 铁马冰河入梦来:元朝女将观音奴的忠烈人生与时代困局 一、青铁家族的末世荣光:王保保与观音奴的血脉传...
原创 此... 公元276年,一份关键的奏疏送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手中,最终,这份奏疏上的战略帮助西晋完成了三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