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敏勤慎”,从张廷玉的从政思想看他何以成汉人配享太庙唯一人
迪丽瓦拉
2025-07-15 14:03:14
0

有人说官场如战场。的确,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官员的竞争都十分的激烈,尤其是古代的臣子当真是“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落得满门皆斩的凄惨下场。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便如此无数的文人士者为了荣华富贵、为了死后的生前生后名均如同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的进入官场,以期望获得君王的赏识。

在古代,如果说武将的最高荣誉是封狼居胥,那么文人的最高荣誉是被封太庙。尤其是清朝时期,那是少数民族统治的阶段,汉人为官本就异常艰难苛刻,更不用说获得最高荣誉了。

但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位汉臣做到了,《碑传集》中评价其一生:“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这便是清朝第一汉臣张廷玉,也是死后配享太庙唯一汉人。

接下来探究张廷玉的从政思想。

一、修身齐家:为人之道

1、打铁还需自身硬

须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的荣宠实际上与张廷玉自身的本事有关。

第一,张廷玉学识渊博,受到皇帝的喜爱。

他出生名门,受家族的影响,自幼便博览群书,熟读诗书的同时能够融会贯通。当时他初入仕途便被康熙帝召见,原来康熙帝怀念其父亲张英,特意召见他问其父境况。

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的张廷玉欲给皇帝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其表现的落落大方,条理清晰的回答了皇帝问题。

心情不错的康熙帝心血来潮的让张廷玉作诗一首,用来考验其的学问水平,诗文一出让他十分的满意。果不其然,他下旨称“张廷玉学问素优,……加迁擢,以示奖励”,之后张廷玉便调到了康熙的身边做事。

第二,张廷玉不仅能力出众,其还博闻强记,才思敏捷。

人们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廷玉凭借自身的能力打破这个说法。史料记载,“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那时康熙帝去世,雍正皇帝继位后,已经40多岁的张廷玉仍然受到皇帝的倚重和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当雍正帝生病的时候,其一旦下旨,张廷玉只需听一遍,便很快的记住内容,这种能力在朝堂当中十分的稀缺,即“彼时在朝臣工中只此一人”,因而他深受皇帝的喜爱,这也是他后来能够历经沉浮三朝元老而不倒的重要原因。

还有文献记载,“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了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儿,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皆称当”,可见其博闻强记,记忆超群。

对皇帝,特别是雍正帝这样一天只睡5个小时的“工作狂”来说,这样的臣子是不但十分的好用,还省事情、省时间。

后来雍正帝评价张廷玉其人,“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不能及也”,可见其能力和本事。甚至之后还将编撰康熙帝实录的大事交付给他,称“惟汝是赖,汝其勉之”,给了他高度的信任和认可。

此外,他的品行端正,敢于大义灭亲,例如,其兄弟张廷璐制造了一场闻名一时的科场舞弊案。当时得知此事后,他没有包庇亲人,直接写了奏折给雍正帝,从此越来越受到雍正帝的赞赏和信任。

2、忠于君王,凡事谨慎

张廷玉出生不错为官宦世家,祖孙三代皆为官员。他的父亲张英为康熙帝时的大学士,为官经验丰富,张廷玉受其为官之道的影响,小小年纪便明白忠君谨慎的道理。

他一直秉承着“凡事贵慎密”的思想,在家时他告诫家中族人做事谨慎,不能自满,甚至将这一点写入了家训当中,以正家风。

家训中他提到:“古人以盛满为戒”,正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尤其类似他们这样的官宦之家更要注意,小心谨慎。

鉴于家风严谨如此,乾隆时期发生的那一件大事,才没有真正的波及张家人。

彼时,张家人天资聪颖,为官之道不错,渐渐的做官人数越来越多,到乾隆时期几乎占了朝堂的一半,这样的现象损坏了其他人的利益。后被有心人攻讦,上奏皇帝认为张家人会造成朝堂结党营私局面,不利于君王维护统治。

听到此事的乾隆帝派人细细查明张家人的情况,最终只能查到“人人皆知谨饬检点”这个事实,由此可以看出其家风严谨,以及为官谨慎的重要性。

事实上,张廷玉除了要求家族人谨慎外,他自身更是如此。时刻将“谨慎”二字记在心中,表现在为官做事的方方面面。例如,他从不和家人谈及朝政,也不把政务带回家中办理,甚至举荐人才也不会主动向对方提及他的帮助。

另外,他忠君爱国,以皇帝旨意为准,从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甚至为了避免被人拉拢,除非遇到丧事、婚宴等特殊情况,他几乎不会在家宴请大臣,故当时皇帝都十分的器重和信赖他。

不仅如此,张廷玉当官的时候也不参与皇帝的家事,如争夺皇位,这种不争不抢的态度使他的为官之路愈发的一帆风顺。

自古便有家业父死子承的惯例,皇位也不例外。一般皇帝在位时便会选择自己的一位儿子为继任者,而康熙时期,正是历史上著名的“九龙夺嫡”事件发生的阶段。

那时许多的大臣都想获得“从龙之功”而平步青云,忠于皇帝的张廷玉却从不参与皇子的纷争,专心的为皇帝本人做事,正是如此,后来的他才能被雍正和乾隆任用。

基于张廷玉这种谨慎自持、忠于皇帝的态度,他才能在一众朝臣当中脱颖而出,历时三代皇帝的更替。

乃至后来张家的家族强势、势力过大而被乾隆皇帝猜忌,乾隆皇帝也找不出张廷玉的过错,评价其为“两朝纶阁谨无过”。最后得以善终、享配太庙,可见他的深谋远虑,不愧为清朝“第一汉臣”。

二、治国处事:为政之道

1、廉洁做官

张廷玉其人,纵观历史文献均没有找到其贪污的记载,可见其为官之时,真正做到了清正廉洁、淡泊宁静。

故除开上述的原因外,他的为政之道上的作为也是能够配享太庙的又一重要原因。

“今日行事俭,即异日做官清”这是少年时还未做官的张廷玉确立的为人、为政准则,这条准则一直贯穿了其的一生。

他严于律己的要求自己洁身自好,等他做官时十分廉洁,对于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员尤为的痛恨,在朝堂上有着“淡泊宁静,气质高雅”的美誉。

康熙晚期腐败之风盛行,随着他官职的上升,熟悉官场规则的他圆滑的应对其他官员的‘刁难’,依旧坚持自己洁身自好的态度,“不受非分之财”。

直到雍正帝上位立即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用来整治朝野上下贪污腐败风气。这时,清正廉洁的张廷玉进入了他的视线,很快受到重用。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时期的张廷玉因各种原因先后被乾隆皇帝抄家两次,均没有找到多余的“贪污”钱财,致使乾隆帝不得不加倍补偿其儿子,可见其的为官之廉洁。也正是因为此,后来乾隆帝听到其去世后,为他惋惜,让他配享太庙。

2、爱岗敬业

最后,爱岗敬业也是张廷玉治国处事的为政之道和从政思想。

他在做官是时候深深的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故日常的工作中他一般都是少说、多做事,这也给统治者留下了有本事、有才能的印象。

张廷玉先后被康熙、雍正重用至位极人臣、就连后来抄他家的乾隆也看重过他,这都与他的爱岗敬业精神分不开的。

要知道,康熙、雍正两位皇帝都是十分勤政的皇帝,特别是雍正更是被后世人称为“工作狂”的存在,能够得到这两位皇帝的重用,可见张廷玉日常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均是被皇帝看在眼中。

据说,当时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上下朝的路上都会看文书,甚至回家后工作到半夜,这与雍正帝每日为了处理更多的奏章只睡5小时的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爱岗敬业的好臣子。

张廷玉曾说过:“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圣贤骈手胝足,劳心焦思,惟天下之安而后乐”,由此可见其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干实事。

三、结束语

终上所述,张廷玉的从政思想无外乎是两大部分内容。其一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修身齐家的为人之道。

他先通过自身的本事能力为后来的高升之路奠定了基础,后来用忠于皇帝、谨慎做事的态度给三位皇帝留下了都能放心的重用他的深刻印象。

其二是张廷玉治国处事的为政之道。

他坚持自己定下的准则,不贪图财钱,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正廉洁的为官处事;以及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作风深入统治者的心中,这些都是其能够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几十年的秘诀所在。

参考文献

《张廷玉的为官之道与为文主张》

《张廷玉辅政思想评述》

《论张廷玉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周平王是否迁都,无法阻止周朝的衰退,其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西周的天子们已经把国力耗尽。 1. ...
原创 同... 中国历史上有着众多英雄人物,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无论成败,他们最终都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
原创 这... 如果要在《三国演义》中选出一个无可争议的顶尖高手,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吕布。在《三国演义》中,吕...
原创 刘...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的消息传来,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大将军陈平却依然在奔波途中,...
原创 清... 清朝晚期,国力日渐衰退,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在1851年爆发了金田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从广西起...
原创 他... 朱元璋手下有一位大将胡美,他不仅是明朝开国功臣,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岳父,拥有特殊的关系。胡美凭借着赫赫...
原创 三... 三国机密: 鲁肃的真实贡献与孙权的深情厚谊 大家好,今天小编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位在三国时期颇具影响...
原创 关... 在三国时期,曹操最渴望得到的武将,毫无疑问,就是关羽。他对关羽的特别青睐,甚至让身边的部下感到不满和...
男主也有失算时,藏海被庄芦隐重... 文|吴清浅 电视剧《藏海传》里藏海当上平津侯府长史后,先是搬入侯府内院郁园,接着能跟庄家人一起上桌吃...
原创 清...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涌现出众多文武百官,他们在帝王的统治下各司其职。无论是文官出谋划策...
原创 元... 朱元璋在处理蒙古女子的政策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可谓极为仁慈。元朝时期,蒙古少数...
原创 太... 太平天国,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堪称其中的巅峰之作。它的战火曾蔓延至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省...
原创 朱...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皇宫辞世,一代帝王在历史的长河中画上了句号,然而,关于他的...
原创 杨... 提到李渊,大家应该都对这位唐朝的开创者相当熟悉。他出生于北周的一个显赫贵族家庭,并在年仅七岁时就继承...
原创 隋... 在《隋唐英雄》中,有许多重要人物,他们个个特点鲜明。例如,深得民心的秦琼、宁死不屈的单雄信,以及以算...
原创 不...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王朝,还有一些曾经建立过的朝代,他们名义上拥有正式的国号和皇帝...
原创 宋...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宋献王,他的姓氏为子,而名字为偃,属于戴氏。他是宋剔成君的弟弟,担任战国时期宋国...
原创 韩... 韩信被杀是必然的吗? 提到刘邦处决功臣,许多人首先会想到韩信。实际上,韩信只是西汉初期被杀害的众多...
原创 汉... 在汉朝历史中,虽然汉武帝刘彻名声赫赫,但真正实力最强的皇帝却是汉宣帝刘询(即刘病已)。虽说刘彻的威名...
原创 康... 鳌拜独揽朝政,成为康熙登基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康熙帝在八岁即位,当时的他年幼无力,显然无法掌控朝政。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