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曹操最渴望得到的武将,毫无疑问,就是关羽。他对关羽的特别青睐,甚至让身边的部下感到不满和困惑。众所周知,关羽曾在一段时间内为曹操效力,曹操对他非常重视,不惜施以重金和美人,希望以此换来关羽的忠诚与归顺。
然而,关羽心中秉持的“义”字是不可动摇的,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曹操。若是其他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选择极端措施,既然无法拥有,那就绝对不让他人轻易获得。可曹操却深知关羽的脊梁骨,不忍心对他下杀手,最终不仅亲自将其送走,还赠予他良马和华美的衣袍,令人感动不已。那么,为什么关羽执意要离开曹操,真的是为了刘备吗?这个原因,恐怕只有张辽能真正看透其中的深意。
关羽坚决选择离开曹操,誓言无论如何都要重归刘备身边,当然他首先考虑的确是兄弟情义。毕竟当初与刘备和张飞结为兄弟,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如果关羽随意投降曹操,未来的他必定会成为众人的笑柄,失去尊严与立身之本。但即便没有刘备,关羽也绝对不可能留下来成为曹操旗下的一员。
关于关羽的性格,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描写得相当明确,一个字可概括,就是“傲”。曹操曾派遣张辽前去劝说关羽投降,但由于曾经是敌人,关羽宁愿在战场上英勇就义,也不愿意在敌人的营地苟且求生。因此,无论张辽提出怎样优越的条件,关羽都坚决不为所动。
关羽深知,一旦接受投降,就必然背负起俘虏的名号度过余生。对于他这样一位孤高自傲,重视名声和节操的英雄而言,这种耻辱简直比身死还要难以承受。张辽自然也明了这一点,因此没有强迫关羽改投曹营。毕竟,像关羽这样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值得得到尊重。这便是关羽离开曹操的根本原因,许多人以为他只是为了刘备,实际上,这其中还隐藏着他对于个人名声与尊严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