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独揽朝政,成为康熙登基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康熙帝在八岁即位,当时的他年幼无力,显然无法掌控朝政。早期的康熙如同汉献帝一般,做了数年的傀儡皇帝。然而,不论是出于个人因素还是外在环境的变化,康熙还是相对幸运的。鳌拜虽然权倾朝野,然而他只是四位顾命大臣之一,而康熙凭借着聪慧的年少加上孝庄皇后的深谋远虑,最终成功地将鳌拜拉下马,重新将权力归还给了自己。从这个角度看,鳌拜的种种行为,足以被视作千古罪行,但令人惊讶的是,康熙却从未明确这样评价他。反而,康熙称“索尔图诚本朝第一罪人”,这一说法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按理说,康熙能够掌权,大部分归功于索家,这一点毋庸置疑。当时,鳌拜已经在朝中独揽大权,孝庄皇后凭借着眼光独具的判断,选择了依赖索家,尤其是索尼的力量。纵观朝廷上下,能与鳌拜抗衡的忠诚大臣,索尼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拉拢索家,孝庄不仅破格提拔了索额图,还安排了与索尼的联姻,将索尼的孙女纳入康熙后宫。事实证明,索家对权力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对鳌拜的惧怕。自从这段联姻后,索额图便全力支持康熙,帮助他成功亲政。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索额图不仅是康熙亲政的功臣,也是康熙的岳父,怎会被康熙称为“第一罪人”?
除了辅佐康熙顺利亲政,索额图还参与了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准格尔丹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几乎每一项康熙的重要成就,都能看到索额图的身影。然而,康熙所称的“索尔图诚本朝第一罪人”并非空穴来风。或许是由于康熙在位时间过长,期间发生了一场极为罕见的王位之争。康熙有24个儿子,其中9人参与了这场争斗,而皇太子胤礽正是索额图的外孙。按理说,皇太子应当是未来的帝王,但胤礽的地位并不稳固,争夺皇位的人实在太多,尤其是大阿哥的存在更是使得局势变得复杂。
大阿哥是明珠的外甥,作为舅舅,明珠自然为自己的外甥撑腰。因此,明珠与索额图就处于对立面,而皇长子与皇太子之间的争斗也日益加剧。虽然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对康熙来说无可避免,但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却触犯了皇帝的底线。索额图未曾意识到自己已经卷入了帝王家族的内斗,而康熙之所以称他为“第一罪人”,正是因为此。在与明珠的争斗中,索额图早已丧失理智,结党营私成了轻微罪行,但这远远不足以触犯康熙的底线。更重要的是,索额图甚至开始加害康熙。
按理说,作为皇太子,胤礽只要稳妥行事,皇位的归属只是时间问题。然而,索额图却急于让胤礽登基,为了给自己的外孙铺路,竟然让朱三太子的女儿进入皇宫,让胤礽与她交往,意图借此联手朱家势力共同加害康熙。朱三太子身为前朝朱家之人,这无疑是一桩重罪。然而,更为严重的是,索额图为胤礽争夺皇位,竟然在朝廷中散布谣言,声称康熙已死,试图使胤礽提前登基。作为真正的帝王,康熙的死亡消息若被宣布,必将是重罪,而索额图的这种行为显然触及了最为严厉的禁忌。
面对曾经亲力亲为助力自己亲政的岳父,康熙心中必然百感交集。虽然出于私心让外孙继位可以理解,但索额图竟然亲自加害自己,这让康熙难以忍受。而更让康熙愤怒的是,胤礽的性格极为骄横,能够有所作为,完全是因为索额图的操控。康熙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两个亲人的信任已经逐渐消失。在这场关于权力的较量中,胤礽断送了自己的前途,而索额图则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名望。
尽管如此,康熙为了除掉索额图,也需要有理有据。康熙指派李光主审索额图,试图从他口中获得有力证据。然而,索额图处事谨慎,几乎滴水不漏,令康熙一时无法找到把柄。在此时,聪明的康熙想到了多年的对手——明珠。经过多年争斗,明珠与索额图的了解远超常人,果不其然,明珠提供了重要证据。康熙得知后,对索额图的罪行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而索额图的所作所为,也使得康熙的评价逐渐明确。
皇帝掌握的资源远超大臣,而康熙作为英明君主,其睿智非凡。世人普遍认为,康熙早已知晓索额图的罪行,但他故意“放长线钓大鱼”,以获取更为充分的证据。康熙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彻底废除皇太子胤礽,而索额图正是为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这一点来看,索额图被称为“背锅侠”,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