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顺宗李诵:当26年太子,瘫痪在床,父皇驾崩,当即站起来登基
迪丽瓦拉
2025-07-16 08:03:47
0

公元761年,李诵出生于长安城中的宣城。

由于他是唐德宗的嫡长子,所以李诵在十九岁那年,被唐德宗封为太子。

如果说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子是查尔斯的话,那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子,当属李诵无疑了。

他从19岁当上太子,一直到45岁登基称帝,整整经历了25年时光。

放在古代那个短命的时代,这25年就相当于现在的50年。

所以就储君时长而言,李诵确实能和查尔斯一决高下。

但就是这么一位待机时间超长的太子,

在登基前一年,居然中风瘫痪了。

更夸张的是,当他的父皇去世后,这位太子直接一个鲤鱼打挺,又重新蹦哒起来了。

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

战战兢兢的太子

关于太子李诵的人生经历,从他被立储之日开始,就过的不那么顺利。

在担任太子期间,李诵目睹了宫廷中的勾心斗角和势力角逐,

所以在宫中他一直采取着一个“守安”的态度。

啥叫“守安”?就是坚守初心,保持安分,不作不闹不折腾。

因为他始终明白,只要父皇还在位一天,他这个所谓的太子,就没有任何号令天下的权力。

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为今之计,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否则能不能活到明天还不一定呢?

这时可能很多人会问了,

李诵都身为太子了,还活得这么胆战心惊吗?

当然了,正是因为当了太子,所以每天才会过的这么紧张。

尤其是在唐朝当太子,简直就是一项玩命的工作。

初代太子李建成就不说了,由于弟弟李世民实在太过于强大,最终李建成被斩杀于玄武门。

到了贞观年间,李世民因为看不惯太子李承乾的所作所为,于是也将其废黜。

开元年间的唐玄宗更为夸张,不仅废了太子,还在一天之内连杀三个儿子,简直就是一台无情的宫斗机器。

从这些事迹中也能看出,生在唐朝的帝王家,并不是一件好事。

正因如此,李诵才会在宫中如履薄冰,

他生怕自己哪天惹父皇不高兴了,也会被当做垃圾一样处理掉。

浪荡岳母引起的祸患

然而,老话说的好,越是担心什么,就越是来什么。

虽然李诵已经在宫中做的很低调了,

但无奈身边出了个“不靠谱”岳母,最终差点儿让他丧失太子之位。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在李诵21岁那年,唐德宗把皓国公主的女儿萧氏嫁给了李诵。

因为这层关系,皓国公主顺势成为了太子妃之母。与此同时,皓国公主还是前皇唐肃宗李亨的女儿。

所以在整个宫廷之中,皓国公主可以说是做到了张扬跋扈,连当朝皇帝唐德宗都要给她三分薄面。

根据史书记载,皓国公主生的“天俊绝色,容貌秀媚”。翻译过来就是,妥妥的一个狐狸精。

虽然已经为人母,但其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气质,依旧在宫中飘荡不息。

由于身份高贵,所以皓国公主经常自由出入东宫。

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蜀州别驾萧鼎,与他共享了一次春郊之旅。随后皓国公主又爱上了太子詹事李昇。

有事儿没事儿的时候,皓国公主就经常往太子东宫跑,借着看望女儿的机会,与李昇互行苟且之事。

甩了李昇之后,皓国公主又看上了彭州司马李万。

只不过这次皓国公主看上的这个人,是一位妥妥的势力派。

李万由于与朝廷中一些重臣意见不合,于是又在背地里拉拢了一个小圈子。这些人经常在一起结党营私,互通有无。

有一次,唐德宗在施政时偏袒了李万的政敌。气不过的李万,回到家就把这件事捅到了自己的小圈子里。

这时候皓国公主正好在场,于是她提出了一个下三滥的招数,那就是巫蛊之术。

也不知道皓国公主从哪个江湖郎中那里学过来的,反正偷偷摸摸就把这招用在了唐德宗身上。

这下可好,

宫廷之中隔墙有耳,很快皓国公主使用巫术的事儿就传到了唐德宗那里。

唐德宗一怒之下,将皓国公主和李万集团全部处死。

从此开始寡言少语

处死皓国公主之后,唐德宗还不解气,连带皓国公主的女儿,也就是太子李诵的妃子萧氏,也一并处死了。

虽然李诵在父皇面前苦苦哀求,希望他放过自己的妃子,但唐德宗不为所动。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动了废黜太子的念头。

因为唐德宗怀疑,既然皓国公主是太子李诵的岳母,说不定李诵也参与到了这起事件当中。

就这样,唐德宗回到兴庆宫后,就立马召见三朝元老李泌,向他咨询废黜太子之事。

李泌从小看着太子长大的,他深知太子的为人。

所以李泌在唐德宗身边一个劲儿的劝说,希望唐德宗收回成命,不要酿成错事。

为此,李泌还列举了历朝历代以来,皇帝废黜太子的经验教训。

比如前面的唐肃宗就因为错杀了建宁王,而后悔万分。

所以如果此时唐德宗也冤杀太子的话,说不定会重蹈唐肃宗的覆辙。

听了李泌的话后,唐德宗思考半宿,最终放弃了废黜太子的念头。

只不过,经过这件事后,本来就活的战战兢兢的李诵,现在更加畏首畏尾了。

在宫廷之中,李诵选择了一条“少做少言”的道路。

能少说一句话就少说一句话,能少做一件事就少做一件,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自闭症患者。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鱼藻宫宴会。

当时正值唐德宗生辰之日,整个宫廷沉浸在一片大喜的氛围。

为了取悦父皇,李诵特意从宫外招了许多彩船师。

这些彩船师舞的一手好船,在太液池中撑起一叶扁舟,一边歌颂唐德宗的功绩,一边把彩船彩灯拨的美轮美奂。

许多人惊艳于舞船师高超的技巧,纷纷报以赞美之声。

唐德宗看到此情此景后,龙颜大悦,并回过头来询问李诵:“大家都这么开心,你有什么感受?说来听听。”

虽然此时的李诵也同样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但他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只是不露声色的说了四个字:“好乐无荒”。

大致意思就是

“今天我也很开心呢”

说完这句话后,李诵就闭口不言了。无论别人怎么狂欢嗨皮,他都一直杵在那里,似乎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一样。

李诵之所以表现的这么反常,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在宫中训练的结果。

他生怕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人们监视利用,所以每次讨论事情都三缄其口,将喜怒哀乐全部藏于心底。

久郁成病,直接中风

由于长年累月的压抑自己,导致李诵的健康渐渐出现了问题。

在他四十四岁那年,由于积劳成疾,情绪又经常被身边人左右,李诵一口气没提上来,直接中风了。

根据当时的太医描述,李诵“口不能言,手不能动”,每天只能躺在病榻上郁郁寡欢。

唐德宗看到李诵病成了这个样子,心里急得不行。

就在这时候,宦官俱文珍突然冲出来搞事了。俱文珍是舒王李谊的亲信,李谊是李诵的表弟,同时也是皇亲国戚中的一员。

俱文珍当时的想法是,希望借助唐德宗的圣谕,废了太子李诵,改立李谊为储君,这样自己就能成为从龙有功之臣了。

俱文珍把换储的提议说给唐德宗听后,唐德宗也犹豫不决。

这换太子吧,很可能会得罪那一帮支持太子的文臣集团。不换吧,鬼知道太子的中风什么时候能好?

在兴庆宫思考了一整宿后,唐德宗选择了后者,不换太子。

唐德宗之所以这么做,其实还有另外一重考虑,那就是换储的成本问题。

如今的太子李诵已经培养了将近25年,前前后后投入的资源不计其数,换掉的话太浪费了。

更何况,太子李诵已经对朝政事务了熟于心。如果现在把他换掉,重新再立个新太子的话,又得从头开始培养这个新储君。

否则就这样把一个小白弄到皇位上,绝对玩不过那些朝廷中的老油条。

有了这层顾虑之后,唐德宗便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换储了。

然而,尽管李诵的储君之位是保住了,但他的身体依旧是每况愈下。

唐德宗看到太子病成这里,心里承受不住,再加上年事已高,于是也病倒了。

这下好了,整个宫廷之中,皇帝和太子都病倒了,这是要出事的节奏啊。

七个月的皇帝

就在众人蠢蠢欲动之时,唐德宗突然驾崩了。

这一驾崩不要紧,久病多日的太子突然神志清醒,站起来了!

这种医学奇迹,就是交给华佗他也办不到啊。

根据后来人的推测,很可能是因为唐德宗的这次驾崩,激发了李诵心中压抑多年的情绪。

毕竟自己苦苦支撑25年,每时每刻都在装模作样、唯唯诺诺。

现在突然一下子自由了,心中的那座大山已经荡然无存了,肯定是激动的啦!

激动之余,李诵身体里气血上涌,心脑血管突然畅通,精神为之一振,突然就站起来了。

自此,李诵登基称帝,是为唐顺宗。

然而,这个心心念念的皇位,李诵只坐了不到七个月,就拱手让人了。

为什么呢?主要还是身体原因。

虽然当时李诵的病情出现好转了,但依旧还是卧病在床,处理朝政只能躺在病榻上,让专人给自己代笔。

正是因为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原因,

所以李诵在处理朝政上操之过急,他打算在短时间内除掉宦官集团和不听话的藩王。

然而此举触碰到了这些人的利益,

于是这帮人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直接对李诵实施逼宫。

现在好了,李诵步子迈得太大,一下子扯到了裆,被宦官集团给搞下去了。

随后宦官集团扶持了李诵的儿子李纯为皇帝,是为唐宪宗。

至于病怏怏的李诵,直接晋升为了太上皇。

没过多久,李诵就在抑郁纠结之中,默默去世了。

结尾

总的来说,李诵的这一生,是憋屈苦闷的一生。

虽然他贵为太子,却手无实权,每天都活在战战兢兢的状态下。

既要担心皇兄皇弟们的争权夺利,还要担心宦官集团的作妖,简直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后来好不容易熬出头了,却因为操之过急,惹怒了宦官集团和藩王势力,被众人一把撸了下来,可以说是很悲催了。

从太子李诵的身上,我们也能收获到三个经验:

第一,找老婆要找那种家风良好、清清白白的。

否则碰到了一个“不靠谱”岳母,给自己惹了一身骚,那就没地方说理了。

第二,做事不要操之过急,要懂得审时度势。

当时宦官当道,藩王专权,完全可以利用他们互相残杀,自己坐守渔翁之利嘛。

然而李诵在宫中多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一上位就想把这两股势力一并清除,最后同时惹怒了两帮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保持一个好身体。

毛主席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但凡李诵能活的长久一点,精力再旺盛一点,也不至于让宦官做大。

每天像个病秧子一样,躺在床上靠别人发布圣谕,可不就让宦官们钻了空子嘛。

所以说,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要始终保持心态平和,坚持锻炼身体,养精蓄锐。

这样才能在这刀光剑影的江湖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陈... 众所周知,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说的是陈粟之间的亲密团结的关系。 这关系,既有上下级的同事关系,又有摸...
原创 历...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
原创 清... 众所周知,在一九一二年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以后,清朝就已经灭亡了。虽然之后又短暂的出现了张勋复辟和溥仪的...
原创 隋...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世道乱的时候,一定会涌现一批正义之士,怀着赤诚的心,声张并维护世道的正义。 英...
原创 别... 康熙与鳌拜的故事家喻户晓,不过很少有朋友知道,在此之前鳌拜为何会权倾朝野。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鳌拜上位...
原创 「... 民国海、赣、沭、灌四县,灌云县成立最晚,是比较年轻的县。东海县自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天下诸郡...
原创 王... 诸葛亮北伐时,除了遇到曹真,司马懿这样的统帅阻挡外,还遇到了两员猛将,他们就是张郃与王双。一个是“五...
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 “二八十六”“二半而一”,2200多年前古人便已总结出九九乘法口诀;“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
原创 年... 2005年,某地方党政官媒撰写了一篇缅怀抗战英烈的文章,并在其中插入了一张拍摄于1938年的照片,照...
原创 她... 正所谓,环境决定这一个人的发展轨迹。这句简单的话,其实很形象 的点明了,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环境其...
原创 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人也是一个有历史情结的国家。中国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群众,都热...
原创 1...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17世纪的英国,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涌现出了如托利党和辉格党等政治...
原创 汉...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尹... 尹锡悦今天抵达日本,然后对着膏药旗鞠躬的画面,彻底把朝鲜半岛闹翻天了。 掏了自己的钱帮日本赔了,现在...
原创 一... 晋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也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一部春秋、半部晋史,晋国在春秋争霸战...
原创 野... 大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曾有一个传奇女子,她不是皇帝,却两度垂帘听政,让两代帝王听命于她,执掌朝政...
原创 独...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贤德的女人。”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众多...
原创 从... 导语 慈禧太后掌管清朝47年,被誉为大清朝第一贵妇,她的奢侈程度可以用7个字来形容——举天下而奉一人...
原创 古...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现在,当我们谈论长城时,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然而,在古代,长城总是受到各种规模的学者...
韩国亲日派为何多?清算“韩奸”...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您点击“关注”按钮,图文每日更新,不要错过精彩内容~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