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看到华中科技大学校史网发布的吴江老先生的口述历史巜我的红色记忆》一文,文中说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准备解放潜山县城时,他正在青草塥一个山洞里忙着赶做军服,一个通信员骑着马找到他带他见到了马旅长(注:即刘邓大军三纵队马忠全旅长),马旅长对他说:“吴江,明天就解放你的老家一一潜山县城,你就担任潜山县县长。今天晚上,你就连夜写布告,我说你写,布告内容就是……我用毛笔写出来,再石印,印完以后,盖章。第二天我们就随着部队解放了潜山。部队司令员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潜山县县长吴兰森(吴江)。群众看到我以后都发呆,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县长……我还上台讲了话,现在还有当年参与解放潜山的老同志写的回忆录,回忆录中有关于安徽潜山的记载,提到我是当时潜山最年轻的县长,才21岁。马忠全旅长后来是山东东海舰队司令员。在潜山工作时间不长,国民党反扑得很厉害,大概就只有”20多天吧,国民党就反扑过来了,我们就从潜山撤退了。部队往大别山上撤退,县政府也随之撤到山上去了。1948年9月,人民政府在皖西建立了新政权一一皖西新区党委。撤到山上以后,上级让我到皖西新区去报到,到皖西行政公署一专区当秘书,我的县长职务由张国平接任”。
上述吴江先生的口述表明,1947年9月16日刘邓大军首次解放潜山县城时,他是潜山县首任民主政府县长,后由张国平接任。
然而1986年4月25日,怀宁县党史部门工作人员陈杰才、徐腊年访问吴江先生时,他的口述却是:“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解放了潜山县城,成立了潜山县人民政府,我任潜山县代理县长,后由张国平同志接任县长”。
笔者目前尚未发现吴江先生2021年口述中说的老同志曾提到他是潜山最年轻县长的资料,倒是掌握了一些老同志对此问题完全不同的回忆资料:
1、张凯辉在《黎明的曙光一一艰苦战斗在皖西》一文中回忆:“16日午后,刘邓大军三纵七旅二十团,从桐城沿公路向潜山推进,只见他们身着灰军装分三路纵队,从源潭铺那边开过来,队列中还有不少驼重武器的骡马队伍,显得威武雄壮。我连集合在小路口公路右侧,见此情景,战士们兴奋极了。不一会率领先头营的陶怀德副团长走近我连,跳下马来同我们热情握手,互致问候。他让我连走前面引路,直奔潜山县城一一梅城。当我们抵达梅城东门附近时,二十团主攻营向前展开,在我皖西人民自卫军一支队(刚整编)二大队六连积极配合下,于当日黄昏一举攻克梅城。实际上是一座空城,守敌和伪县政府官员,闻我大军压境,仓惶弃城南逃油坝乡。二十团在这里驻了一夜,翌日早晨开拨了,由我连负责守卫梅城。这时大队教导员张国平和县委书记刘秀山先后来到梅城。刘是一位很有经验水平和魄力的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干部(曾任我苏北六合县长),他马上提笔以新县长的名义草拟了一个《安民布告》,宣布“国民党潜山伪政府业已推翻,县人民政府自即日起宣告成立,张国平奉委任县长,切切此布!立即拿去用石印印出迅速张贴到全县各乡镇,吴兰森(即吴江)任县政府秘书,张凯辉任民政科长和城关镇区委书记兼六连指导员。我们在县城驻了一个星期左右,敌人利用当时城内空虚,调集兵力卷土重来,一天傍晚从南边油坝乡反扑过来,用大炮把我们欢送出城,我连掩护县政府从西门撤出,连夜安全转移至野人寨”。
2、张有道在巜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纪实》一文中说,1947年9月中旬,他们“从岳西天堂畈出发准备打潜山县城,到了野人寨附近看到一张安民布告,下方签名的是潜山县县长张国平。这时知道潜山县城已解放了”。
3、张国平从1960年8月1日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写有几份关于在皖西参加游击战争的回忆录,其中于1984年10月的回忆录中说:“47年4月,支队以下有4个大队的建制,我也调到了二大队,刘秀山、我和张有道三人组成县委(注:指潜太县委),三大队长还是杨震。47年9月,梅城解放后的二、三天,我得到消息赶到梅城,钟太湖(注:时为皖西工委委员、皖西支队副司令)说决定我任县长,并发了布告”。
4、笔者1984年12月13日曾与领导一同赴上海访问过张伟群(注:1947年时任皖西支队副政委),他回忆认为,刘邓大军到桐城后“钟大湖比我早几个钟头进入桐城县城。在城里会合后,开了一个会,接着配合八旅二十四团一个营打开了潜山县城,时间是九月十几号。潜山县城解放后,就委任张国平当县长,吴江当副县长(代理)。”
5、1947年10月29日的国民党巜皖报》以《潜山匪军大肆搜刮民间米粮衣被掠一空》为题报道:“又将县分为数县,潜怀为县长李树芬,潜太岳系张国平”。
1947年潜山县城解放时成立的县民主政府名称是潜山、潜南还是潜太岳,目前尚未发现相关文献资料予以证实;时在潜北同时成立了潜怀县民主政府,县长为李树芬,而潜南这边的县长目前史志中记为“吴兰森(吴江,临时代理),后为张国平(1947年9月~1947年12月)。吴江先生究竟当时是代理县长还是副县长、秘书,也尚待进一步挖掘史料予以证实。笔者认为,仅从资历上来看,当时他也不大可能“担任潜山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