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连“日本鬼子”都存在激烈争议,那说明国内文化汉奸真不少
迪丽瓦拉
2025-07-25 14:32:26
0

最近在国内文化界引起了一场争论,主要的议题就是对于“日本鬼子”这个词语的使用上,有的人认为这个词语带有歧视成分,因此在公共场合使用时应该慎重。看到这个结果,我感觉非常痛心,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对这些基本的东西根本无须争论,因为这些不仅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忆。如果连这些基本的常识性的东西都能够引发争论,那只能说明国内的文化汉奸还真不少。近些年以来,类似于这样的现象在多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某些“知识分子”好像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言辞和外在形象,在很多场合说话时都刻意的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但是他们可曾记得我们的祖国在遭受侵略时的苦难历史?如果说被别人恶意打骂之后非但不还手,而且还能够笑脸相迎,我觉得这不是大度,而是一种奴性的表现。

在我看来,其实“日本鬼子”这个词并非单纯骂人的话,而是一种象征,是中国近代苦难史的一部分,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有助于帮助全体国人牢记历史,不忘耻辱,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警觉。我们有些人则刻意混淆是非黑白,在他们的认知里,我们是文化大国,对待历史问题应该更为包容和理性,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历史,避免使用可能带有贬义的词汇。在我看来,这些人不是真蠢就是发自内心的坏。其实不仅是现在,历史上一直都存在强权即真理的说法。我们能够看出,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少弹丸小国,他们之所以敢于对我国出言不逊,但是却不敢对俄罗斯说三道四,就是认为我国是一个极具包容的国家。但是如果对于我们的敌人还搞谦虚,搞包容,这并不是大国风范,而是种奴性的心理。

对于这部分所谓的“知识分子”和学者,有一句话非常适合他们,那就是:跪得久了,都不知道如何站起来了。改革开放近几十年以来,我们做出的牺牲还不够多么?为了发展国家经济,我们不得已同日本建交,同日本做生意,不仅如此还让他们在我国建了大量的日本人学校,这些学校甚至不允许中国人靠近。为了能够体现出相互包容,甚至出现了中日教材互审这样极不合理的现象,能够不让人纳闷么?一个侵略他国的战败国家,还能要求战胜国把教材审定权交给他们?我不知道这件事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问题真不小。日本人为什么不敢审美国的教材?为什么不敢审俄罗斯的教材?反而要审一个他曾经侵略过的国家的教材?什么意思?这是要从根本上抹去那段不堪的历史吗?

更让人觉得非常可笑的是,在我们的教材上居然能够出现日本鬼子兵背老人的图片,还被美其名曰“学雷锋做好事”,这简直也太讽刺了。如果没有大量的文化汉奸的存在,毒教材的事件能够形成么?我们要知道完成这样一件事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达到的目标,而是需要很多人,很多部门通力合作之后,经过层层严格审核之后才能最终投入使用了。我们不禁要问,设计的人是什么人?审核的人是哪些人?如此明目张胆的颠倒是非黑白的事情是如何造成的?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之下,国内出现不少的“精日分子”,有在言论上极度媚日的,有潜伏在国内的日方间谍,甚至还有为战犯亡魂祭拜的,这都说明了什么?

我们现在很多人打着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旗号,有的在车上涂上一些辱国的词语,有的在公共场合穿着战犯服装,还高喊这是个人自由;有的在某些平台上极尽舔狗之能事,时时处处表现出媚日的思想观念。甚至还有一些人吃着国家的饭,却干着侮辱国家的事情。可以说,这样的行为和思想观念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某些“文化人”的长期熏陶下慢慢养成的。201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

“精日”是病,得治!

》。那篇文章都深入的分析了精日分子的两大症状:一是不遗余力为日本的错误和罪行“洗地”;二是我过得不好,你也别想舒坦。针对这些症状,人民日报也提出,要治疗这些病必须把严惩不贷和长期调理相结合。现在看一看,连日本鬼子这个词语的使用,很多人心里也不舒服了,看样子整治的力度还不够大,他们还没有感觉到痛。

其实面对这个争议,我感觉非常的可笑,建国以来喊了几十年都没有人觉得不妥,但是居然到现在反而成为一些不宜使用的词语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可以说,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信号,也充分说明在某些“知识分子”的眼中,他们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已经忘记了历史,他们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象某些人或者某些群体示好,就比如前期刘洁老师禁止学生使用大日本帝国这样的词语,却引起个别家长举报,怕伤害了中日友好关系一样。可以说,中日关系怎么样,需要不需要友好,是由国家根据具体国际形势来定,还用不这些人来操心,这只是说明这些人对日本是有感情的,而且感情很深,见不得国人批评日本而已。

我其实一直非常纳闷,其实像我们80后左右的人,一度曾经受到过日本文化影响很深,从动漫到电视电影,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电器和日常用品,我们都曾经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但是却很少会被洗脑。而现代出现的精日群体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年轻人;一类是年龄较大的人。真是让人奇怪,后来我想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问题。某些年龄大的人或许是以前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建国之后被打倒的那一批人中间的后人;而很多年轻人则是被现代不良文化影响之下的。而我们80后一代人受到的是最简单的教育,那时候没有毒教材,没有受到现代发达网络文化的侵蚀,所以才保持着良好的价值观念吧。

通过对日本鬼子这个词语的争论,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前社会之中一些思维观念的碰撞,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历史、民族情感和言论自由的关切,也深刻反映了我国文化领域的分化。有的人说要以包容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一用词,我坚决不认同。我也敬告他们:不要试图是模糊的方式来处理,更不要期待用混淆是非的方式来掩盖历史,做人还是应该具备自己的原则,在大事大非的问题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我就是要喊他们小日本,或者是小日本鬼子,敢爱敢恨,这才是一名中国人所应该具备的态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走进... 沈阳3月4日电 (王艺霖)3月3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红色印记宣讲团以抗战历史为主线、抗战精...
原创 蒋... 大家都知道,蒋经国是蒋介石的儿子,也是唯一一个亲生的儿子,因此蒋介石对他非常器重,一直把他当接班人来...
原创 现... 所谓现代人,是指解剖学上与现生人群一致的古人类,是我们的直接祖先。关于现代人起源,如今有三种假说,即...
原创 历... 在历史的长河中,权力的更迭往往伴随着无数传奇与争议,其中,商朝末年的商纣王帝辛与周朝初建的周武王姬发...
原创 唐... 众所周知,我国唐朝的官职等级制度非常之严谨,这时候往往会出现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而官职等级是如何划...
原创 司...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以郡公之礼下葬于首阳山,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少有...
原创 原...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南山南) 【1953年9月17日】65年前的今天,与皇帝离婚的第一人“刀妃”文绣...
原创 刘... 黄庚的《题严子陵》中有这样一句话:“故人虽即位,自不愿为官。天下事已定,山中人可闲。”这用来形容刘秀...
八天探访福建收获满满 日本《中... 中新网福州3月7日电 (叶艺琳)日本《中国纪行》杂志社8天7夜的探访福建之旅6日落下帷幕。参访团从福...
原创 这... 科举是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为中国封建王朝提供了不计其数的管理人才,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流动通道,让整...
原创 百... “这一片地方,是属于你们的,你们只需要按照你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就可以,食物我会提供给你们的。”15...
原创 明...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历代皇帝分封的藩王世袭后代。到明朝末年崇祯帝朱由检,明朝276年历史传位16帝,...
遂昌布衣道学与墨家思想对公民社... 一、动态实践与阶段适应的启示 1. 生命阶段的动态调整 在探讨遂昌布衣文化和墨家思想对公民社会实践的...
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 抗日战争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命运的民族解放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解决了这场民...
原创 卡... 1940年4月初,在波兰首都华沙142公里处的卡廷森林附近,数万苏联军队紧急集结。他们浑身武装,全部...
【邓氏宗祠】探访王台溪后的邓氏... 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族...
原创 赵... 巨富石崇曾经做过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他有钱,平素最爱在府中举办宴会,招待宾客。石崇在府里豢养了许多的...
原创 诸... “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此世道之核心,乃是人际关系,然人心不可测,难知其虚实。有人锋芒毕...
原创 打...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这个办法,是战争中的...
原创 英...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被烧,都痛恨英法联军,可是从一些资料记载上来看,对圆明园被烧这件事情,法国处于一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