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炳东
1948年7月中旬,正在医院治病的华野3纵原司令员何以祥接到通知:到河北西柏坡,汇报华野3纵攻坚、爆破、和怎样使用炮兵的情况。
华野3纵以擅长攻坚而著名。抗战胜利后,打峄县、邹县、泰安、许昌、洛阳、开封等,攻城出色,未改编前,是鲁南的山东8师。曾给北上的攻枣庄的新四军华中1师传授了爆破攻坚的战术。
何以祥
何以祥到西柏坡后,见到了刘、朱、周三位首长,与他们一同吃饭,留下了一段值得夸耀的经历。
主席当时身体不舒服,没有出面。不过以后,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和华北军区炮兵旅旅长高存信来汇报时,主席亲自接见了他们。主席兴致勃勃地一手拳头比作山,一手掌推过拳头,对陈、高二人说:现在(战场)形势是过山坳了。就是说,我军已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原先非常棘手的攻城,是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了。
西柏坡旧址
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就有占领城市与开辟农村根据地的分歧。因为俄国是从城市开始,一部分人就主张中国也要打下城市。这不是没有道理,一般来说,占领城市就意味着夺取了核心。但是,中国国情不同于俄国,主席看出了问题所在。条件不成熟,攻打城市是照猫画虎,反而类犬。
高存信
对于攻打城市,主席一直持反对态度,秋收起义失败,他毅然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以后带领红军驰骋在赣南闵西,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后来红3军团趁敌不备,打下过长沙,大受鼓舞,当时红1、3军团又联袂二打长沙。主席与当时的高层是有争论的。主席认为敌人兵力强大,工事坚固,很难打下,但有人却认为:一个军团都打下来了,现在两个军团了,更有把握。主席是少数派,只得让步。
部队不出主席所料,红军止步于敌人架设的电网。无奈之下,红军买来农民的水牛,牛角上绑上尖刀,尾巴上点火,搞了一个现代的“火牛阵”。谁料,敌人机枪一扫,这些火牛反冲向红军。
红军只能打死这些“火牛”,吃了几天牛肉。气得年轻的林军团长大骂敌人:送他们牛肉都不要!
主席见情况不对,以前委书记的身份,命令部队撤离长沙。“立三路线”又派了周以粟,要求主席再打长沙。主席用事实说服周以粟,现在攻打大城市,城非但打不下,还会输掉“本钱”。周以粟亲临一线,认识到瞎指挥的严重后果,认为主席说道有理。可是,特派员的任务没完成,回去无法交待,索性跟随主席走了,到哪不是干革命!
主席的行动与“海归派”取的“真经”不同,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是“山大王”的做法,被排挤出决策层。
由于红军装备差,火力不够,囿于苏联经验的指挥层,对蒋军的“碉堡”政策束手无措,红军只得放弃根据地北上。
红军攻城
1935年12月下旬,陕北甘泉,东北军被红军围困已有3、4个月了。甘泉城有城墙环绕,东北军以城墙为依托,墙外又挖了深壕。东山顶上的古烽火台制高点,削成陡峭不能攀登的独立圆锥形土墩子。红军为打通鄜县以北的交通,利用夜暗和拂晓三次攻城,红军没有重武器,机枪也很少,在城墙上守军俯瞰下,均告失败。后改为坑道战术,几次被发现,也未能成功。
战斗期间,红军注意到东山烽火台制高点的掣肘,为占领这个制高点红军也采用了坑道战术,这条坑道挖了1个多月,到底要挖多长,那时没有激光测距仪,目测只是大概。红军以慰问的名义(甘泉被围困几个月,粮食不多了,只能吃个半饱),派人送来一担猪肉饺子,用步子丈量了距离。可是在实际爆破时,在烽火台前面2米处地面炸开了一个大坑。据说是因为在坑道里弓着腰,步伐比在外面小一点的缘故,积累误差导致,就一直没有打下来。直到西安事变后,东北军撤出后,红军才进入延安、甘泉。
没有重武器,火力差,攻城非常困难。甘泉爆破把东北军吓了一跳,尽管这次行动失败,红军人员幸好没有损失。可是在江西攻打赣州时,坑道爆破就是沉重教训。
1932年2月,红军围攻江西赣州城。赣州城3面环水,城南是陆地,10多米高的城墙,易守难攻。这次攻打赣州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于1932年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路军违背南京方面的命令,奋起抵抗日军。而从苏联回国的“海归派”此时却命令红军攻打赣州,造成不良影响,被敌人攻讦。
军事也很被动,攻城缺乏装装备。但是,上级一再要求攻城,红3军团进退两难,屯兵于坚城之下。
城里蒋军一个偷袭,把红1师前卫队伍冲个稀里哗啦。红一师师长侯中英被俘遇害,政委黄克诚跑得眼镜都掉了,险些当了俘虏。
3军团被指定打赣州,是因为1930年3军团打下过长沙,有攻城经验。
最后,3军团只得挖坑道。挖多长呢?“夜里派人悄悄来到城下,从地面用绳子一节一节量到地道口,再从坑道里一节一节量过去,上下距离相等,再加上城墙的厚度,选好了放置炸药的爆破点。”
彭总任命2团团长叶长庚为挺进队长,带200余人伏在城墙下,等爆破后城墙炸开后,冲进城里。
黎明时分,3颗红色信号弹升起,随即地动山摇,城墙被炸塌了一个缺口,不幸的是,城墙没有朝里倒塌,而是朝外面垮下来,200余人的突击队员,有很多被压在倒塌城墙之下。叶长庚因为指挥位置在后30米,仅与身免。
由于突击队伤亡大,后续部队又没有及时冲上来,敌人很快调集火力、兵力,封锁了城墙缺口,攻城又一次失败。敌援军逼近,3军团被迫放弃攻打赣州,向闽西转战。《在彭德怀自述》里,彭总检讨了自己的过失。
装备差,火力弱,面对高大厚实的城墙,只有轻武器的红军队伍,一旦敌人有了准备,攻打非常吃力。长征中的会理之战,包座之战也是如此。
抗战时期,由于八路军火力孱弱,无力攻坚。到冀中后,把城墙拆掉,防止日军占领后拿不回来。日军也发现八路军装备差,在华北敌后大修碉堡。一、二十个人占据后,八路军就拿他们无可奈何。据点守着重要位置,不打不行。八路军要么化装偷袭,里应外合,要么就是把曲射的迫击炮改成平射。
有时遇到臭子,恰巧炮弹打进炮楼射击口,却没有爆炸。日军看着迫击炮弹,一脸懵。实在想不出来,曲射的迫击炮弹如果落进枪眼的?
日军碉堡
所以,只要把大炮一推出来,碉堡就没得跑。可是,八路军、新四军缴获的和自己造的大炮屈指可数,攻坚还是个头疼的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除了山东8师,其他部队攻城乏善可陈,攻城实在是难啊!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我军缴获了大量蒋军武器装备,火力大大加强。到1948年夏季攻克开封后,形势发生了变化。高大厚实的城墙,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10月华野攻克了济南,从此,“华北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可以被攻克的目标”。
1949年4月,渡江战役的同时,我军千门大炮对准太原城,一个小时左右,城墙被轰塌,打破了阎锡山“以城复省,以省复国”的妄想。
从主席坚决不攻城,到我军攻城势如破竹,经历了艰难漫长的岁月,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