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问:大明何时亡?刘伯温:国运六百半,可惜朱元璋没听懂
迪丽瓦拉
2025-07-28 18:03:29
0

相信大家对朱元璋和刘伯温这两个人耳熟能详,朱元璋从农民翻身到成为皇帝,经历不可谓不精彩。

而这位雄主之所以能够问鼎天下,除了自身因素外,自然离不开良臣名将的辅助,其中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

刘伯温更是被神化,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起被誉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这对君臣之间曾聊过有关明朝国祚的话题,面对又敬又怕的朱元璋,刘伯温的回答表现出了一位臣子的机警和为人的圆滑。

那么,刘伯温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刘伯温的神预言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人(今浙江文成),元朝进士,精通经史、天文、兵法。

一说刘伯温,必有烧饼歌。刘伯温之所以会被如此推崇和神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烧饼歌中的预言。

那么刘伯温做了什么事使得他被神化,他的烧饼歌中又记载了什么呢?

1360年,朱元璋邀请50岁的刘伯温出山,随即,刘伯温就被委任为谋臣,并就当时形势向朱提出策略,帮助朱元璋灭掉了周边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朱元璋势大后,采取刘基的建议处理减少小明王的影响,他建议一方面自立势力,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

称吴王之后刘基就被任命为太史令。1368年即帝位后更是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而明初的太史令主要负责监察百官,是一个得罪人的活计。

刘伯温一直担任此官职可以说是被委以重任。

刘伯温后半生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参与平定张士诚,陈友谅的大计,最后北定中原,为明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勋。

朱元璋更是亲口评价刘伯温:“(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大致意思就是刘伯温的胆识千古未有,只有他才有如今的大明朝。

有意思的是,刘伯温经常被人神化,而朱元璋和刘伯温之间发生的一件事使得后者更加神秘。

1370年,朱刘在对策之时,朱元璋曾问刘伯温“你学识过人,能掐会算,那你说说我大明朝国祚是多少年啊?”

刘伯温深知伴君如伴虎,更何况这位连宰相胡惟庸都杀的洪武皇帝呢,为了保住小命,刘伯温回答道:“运至六百又得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前半句从字面意思来看,有两种解释,第一就是大明国祚延续650年左右,第二就是六百年的一半,也就是300年左右。

偏偏朱元璋认为是第一种,而这也体现了刘伯温此人的圆滑,借天机不可泄露的理由不明说,既保住性命又说了实话。

大明的气运并没有朱元璋认为的650年,从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到南明昭宗结束(1662年),总计294年。

后半句如何理解呢?梦奇有字源自于《明季北略》一书。该书成书于康熙初年,其中包含明朝的一些传闻以及迷信。

大概内容就是讲,崇祯皇帝做梦时梦到有人在他的手中写了个“有”字。崇祯皇帝上朝便问大臣们这是何意?群臣纷纷说是大吉。

唯有太监王承恩听后说:“有”字就是“大”字少一捺,“明”字少一日。大明恐怕要失去半壁江山。这段所谓的“历史”怎么听都像是民间故事。

这句话连起来都给人一种不太吉祥的意思,为什么朱元璋却没有理解?

个人认为其一是朱元璋开创新朝,志气满满,并不过于在乎这些预言;其二就是被前半句吸引了注意力。

这个预言使得刘伯温更加神秘,就像诸葛亮被传的一样神乎其技。

但其实烧饼歌中记载的这两句话并不完整,前面还有两句:“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迁南指的就是定都南京,而迁北并没有引起朱元璋的过分在意。

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六百半这句话中,或许也有些沾沾自喜吧。

因为预言得比较准确,烧饼歌而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之一。

刘伯温在民间的传说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传奇故事不仅仅是他的预言,还有他的出身以及来历,已经被人们给神化了。

民间传说刘伯温是天上的一位神仙,元末明初年间,天下不太平,战火连年不断,百姓苦不堪言。

玉皇大帝便让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朱元璋,造福与黎民百姓,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是真是假已经不得而知了。

如今看来,这些预言大都有待考证,人为因素不好考察,现在解读却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大家听听就可,不必当真。

真实的刘伯温

在民间,历史上的刘伯温几乎不见了,存在着的都是神化后的他,其实刘伯温的真实形象和民间传说相差巨大。那么,真实的刘伯温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历史上的刘伯温23岁中进士,后在元朝治下也是几经沉浮。

先是在家闲居三年,后出任高安县丞、江浙副提举、江浙元帅府都事都不满一年辞官归乡,期间隐居。

至此刘伯温由于元朝政治黑暗和歧视汉人,郁郁不得志,名声并不太显。

直至1360年,入朱元璋府为幕僚,这时距明朝建立仅仅只有几年,朱元璋大势已成,刘伯温的出现只是加快了其称帝的步骤。

其次,明初刘伯温还深陷浙东—淮西的派系斗争,因此被朱元璋“赐”告老还乡。

回老家隐居几年后担心为朝中敌对派系所害,又回到南京居住,最后1375年病逝于南京,终年65岁。

由此可见,刘伯温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只有十五年,相比于其他的开国功臣并不算长,因此其发挥的作用不应夸大。

最后,刘伯温之所以被神化,与他杰出的才能、性情有关。

刘伯温前几次辞官都是因他的正直、刚正不阿的性情而得罪元廷的,跟随朱元璋时更是出任太史令监察百官。

此外,刘伯温的诗歌和文章写得也非常好,后世将刘伯温、高启和宋濂并称为明代诗文三大家。

其代表作有《郁离子》、《卖柑者言》及诗词《春蚕》、《蜀国弦》等,刘伯温的文学创作与思想对明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伯温巧妙地回答满足了朱元璋的野心,但奈何朱元璋却理解错了,可是仔细想来,又何尝不是刘伯温也想让朱元璋有所误解呢?

就算朱元璋当时猜对了,也无法改变后世之事,对历史走向无法预测。

究其原因,皇权制度在明清达到顶峰,势必会衰落,而明宰相的废除更加大了对皇帝才能的要求,才导致明朝后期的衰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上... 老爸你终于回来了! 等等你怎么坐着轮椅? 还有你这一身...是在美国街头要饭了吗? 2022年寒冬上...
原创 历... 说起历史上的三大不巧事件来,那可真的就是让人很无奈了,因为这三大不巧事件如果巧了的话,那么就足以彻底...
原创 转...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宫廷绘画也有重大突破,唐明皇广招艺术人才奉于宫廷,授予官职,同时也集中...
拜登“历史性”道歉的背后:一场... 当地时间10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亚利桑那州参加原住民社区活动时,为美国政府强迫原住民儿童进入寄宿...
盛行三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何... 作为一国之主,在他死后,他的皇位由谁继承,这一问题,我们的老祖宗有自己的办法。 从商周开始,三千多年...
原创 3... “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们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脚下。” ...
原创 1... 1949年,二野悍将王近山担任第12军军长,这一年,他34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鲜为人知的是,在我...
拜登“历史性”道歉的背后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0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亚利桑那州参加原住民社区活动时,为美国政府强迫原...
原创 朱... 朱元璋作古已经数百年了,那天建了一个“明朝皇家子弟”群,群成员就是大明朝的16位皇帝。 在群里,朱元...
原创 清... 在那个封建王朝时代,如何巩固皇权是皇帝最重要的问题,一旦皇权受到了挑战,那么他的宝座也就不稳了。为此...
马车止分享:西安博物院造像艺术... 西安博物院造像艺术之四 马车止分享 西安博物院以“古都西安”为题,以西安作为13王朝的古都、一千多年...
原创 清... 清朝在打仗的时候,为何不用“火器”,一直用原始的弓箭?火药这个东西,出现的时期其实非常的早,有一些朝...
原创 三... 标题:三国里那些最倒霉的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英雄辈出,智谋交织...
原创 关... 大家对一个朝代的熟悉程度,并不跟这个朝代的时间长短成正比,而是跟这个事情有多少知名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创 大... 公元前316年,大秦帝国的朝廷里,展开了一场关于国家命运抉择的战略方向辩论。正方选手是秦国将军司马错...
原创 清...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与皇后的陵墓发现与现代南京玄武区,然而在墓前却立着一块治隆唐宋的碑,这块碑是后人所...
蒋介石精辟评价粟裕:“娘希匹,... 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人就把粟裕战略态势总结给蒋介石,蒋介石听了以后哭笑不得,骂道: “娘希匹,粟裕精...
中国蒙古史与北部边疆的历史文化 2024年9月14日,由中国蒙古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
李世民去世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李世民 作为唐朝开创的奠基者,李世民在各方面的能力...
原创 胡... 纵观国民党的几大悍将,胡琏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吹不黑平心静气地讲,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的确要比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