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清朝覆灭后,孙中山建立起了中华民国,但是当时
孙中山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只得“让贤”,亲眼看着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在当上民国大总统之后,依旧是野心勃勃,不满现状,内心还妄存着想要复辟的天真想法。
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都是袁世凯手下的将领,但是北洋军阀的势力十分的雄厚,不容小觑。
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军阀张作霖,虽为一介军阀,但是张作霖毫无疑问是一个有民族骨气的人,
他为人比较聪明机灵,且会说话,才成此大业。
他在袁世凯刚上任当总统时,就审时度势,非常谄媚地打电话过去祝贺他。这一套操作下来,他还为自己混了个师长的位置。
但是袁世凯本身就生性多疑,不会轻信任何人,对于这些军阀势力不得不防。
当然对于张作霖也是充满了怀疑,但是在一次试探中,张作霖的一句话让袁世凯彻底对他放心了......
张作霖背景
张作霖出生于1875年,是奉天省海城县人,作为北洋军阀奉系的首领,张作霖在东北的声望很高。但是张作霖从小家境就不好,穷困潦倒。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去干苦力挣口饭吃,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后来无奈当上了土匪。
相比较其他直来直去的军阀来说,张作霖
无疑要聪明得多,
他在自己没有足够能力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地“掩埋”自己,等到时机成熟,他就会迅速出手,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民国成立之初,心存怀疑的袁世凯准备对张作霖一探虚实,看看是否是个真正的忠心之人。
纵观历朝历代,想要中央权力稳定增强,就必须要削弱地方势力。
张作霖本就在东北三省势力强大,这直接威胁到袁世凯的地盘。为了避免这个祸害,
袁世凯就使了调虎离山之计,让张作霖远赴蒙古做护军使,明升暗降。
张作霖哪里不知道这是要剥削他的权力,当时脸色骤变,可当时袁世凯的势力无人能挡,仅凭张作霖一己之力,肯定是难以反抗的。
思索再三,张作霖决定以进为退,直接写信给袁世凯,表示以戍守边疆的功臣美称,来掩盖对人的控制的做法,或许可以用在别人身上,但是自己是不可能接受的!
张作霖此举强硬的做法,和其他的军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袁世凯也是没有想到张作霖反应如此激烈。
但是这可是在官场上,一句话说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儿。
张作霖不敢松懈,懂得江湖处世之道的他,赶忙联系了做官的老上级赵尔巽,送了一份厚礼,主要就是想请赵老在袁世凯面前美言几句,不能让袁世凯记恨他。
赵尔巽在官场上混得如鱼得水,收人钱财,当然知道应该怎么做。在袁世凯谈论到张作霖的时候,赵尔巽趁机对袁世凯表明,
这个张作霖就是个老土匪,见钱眼开,没有什么理想抱负。但是为人很仗义,你只要给他点好处,他就能对你马首是瞻!
对于赵尔巽说的,肯定对袁世凯有点影响的,但是袁世凯不会掉以轻心,决心还是要当面与张作霖交涉一番。
心存疑虑再次试探
1913年,袁世凯找机会召见了张作霖,给出的理由是“边疆要政”。
刚接到这个消息的张作霖一脸愁容,伴君如伴虎,聪明的他立马意识到这次会面就是一场鸿门宴,如若处理不好,下场很难说。
虽然很是惶恐,战战兢兢的,但是张作霖不得不去。他整理了一下心情,准备进京与袁世凯见面。
但是在动身之前张作霖与心腹反复推敲了面见袁世凯的细节,思索怎么应对。在路上,他花了不少银子买通袁世凯身边的人,大家都说他够意思!他首先刚一入京就包了北京的八大胡同,带着兄弟们想去享受一番,还向外赞叹大城市的女人就是好!迷惑了袁世凯以为他没有见过世面。
张作霖知道袁世凯内心一直有复辟的思想。毕竟,按照老祖宗说的,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身居皇帝之位,才能俯瞰天下,人生才有意义。
这是他第一次见袁世凯,表现得十分恭敬,一言一行都非常谨慎,并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了袁世凯。在张作霖见到这个横行于世的大总统时,他立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叩拜,嘴里高呼
:“拜见大总统!大总统万岁万岁万万岁!”
袁世凯大吃一惊,但是难掩喜色,还是装模作样地说
:“现在已然是民国时期,张师长,你为什么还像见了皇上一样行大礼呢?清朝已经灭亡了,不必再行此大礼了。”
话虽如此,张作霖看透了袁世凯心口不一,于是不紧不慢地说
:“我是个粗人,不知道这朝那国的,现在的大总统,就是之前的皇上,没什么两样,磕头也是应该的!”
说完,袁世凯哈哈大笑起来,这句话简直说到了袁世凯的心坎里了。
张作霖粗中有细,能说会道,世故圆滑,把袁世凯的心思拿捏得死死地。
不得不说袁世凯对张作霖表现出来的态度是非常满意的。交谈之中也感受出了张作霖的草莽之气,世俗霸道。况且之前还专门打听了张作霖,他来京十分高调,粗俗匪气难改,让京城百姓以为来了土匪。
选军队还是地盘?
此时的袁世凯并没有完全放下戒心,他不是个只听阿谀奉承的人,袁世凯清楚地知道,张作霖彼时已经有了“东北王”的称号,实力不容小觑,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对手。于是打算再次试探张作霖一下。
交谈之中,俩人聊到了国家军事问题,袁世凯看似不经意地问道
:“张师长,现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你是想要增强军队,还是扩充地盘呢?”
在这里听闻,张作霖头也不抬,脑子却飞速运转
,他知道袁世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简直就是送命题,回答哪个都不合适,都会威胁到大总统。
这时,张作霖注意到袁世凯古董架子上的一块金表。
这块金表是一个精品,它的制作相当精细,正面表盘内镶嵌着几个光泽度很好的珍珠,背后还烧制烙印了一个夕阳下女子的精美画像。
张作霖没有急着回答袁世凯的问题,只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金表,仿佛想要占为己有。然后缓缓地说
:“相比较于军队,地盘,大总统如若能把这件稀世珍物让我细细观赏,我就满足了!”
袁世凯见状已认定张作霖就是目光短浅,贪财好色之人
,于是放下心来。在张作霖回东北的时候,袁世凯不仅将那块他心心念念的金表赠予他,还将自己的貂皮大衣以及乾隆年间名贵的雕漆花瓶等一众宝物一并送到奉天公馆,交给张作霖,以示器重。
待到张作霖离开北京,袁世凯放下了戒心对儿子说
:“张作霖无需担忧,乡村莽夫而已,没见过世面,看到一块金表都能走不动道儿,就是个十足的贪财之人,成不了大气候!”
袁世凯放虎归山
张作霖三句两句就让戒备心极强的袁世凯打消顾虑。然而袁世凯并不知道,
他这次把张作霖放回东北,无疑是放虎归山。张作霖在东北养精蓄锐,不断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巩固自己的势力,称霸三省,成为不可估量的一股势力。
后来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没多久,就遭到众叛亲离的下场。先进思想深入人心,没有人支持他这一愚昧做法。之前
一些打天下的战将更是不愿意同流合污
,辛辛苦苦建立的民主政权怎么可以再倒退回封建奴隶社会?
张作霖在动荡的局势面前,按兵不动,装傻充愣,不仅是在观察形势,更多的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后来大总统的势力越来越弱,此时羽翼丰满的张作霖,瞅准时机立马起兵推翻袁世凯。昔日里被袁世凯看不起的小喽喽,这时摇身一变,势力猛增。
没了压制力的张作霖又开始大展拳脚,在几年之后,
他蓄势待发,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
,这一战,打的吴佩孚向南疯狂逃窜,然后浩浩荡荡进军北京,控制冯玉祥,以及段祺瑞政府,随后达到了人生的实力巅峰。
在史书和民间大多流传的是袁世凯老奸巨猾,生性多疑,饱经世故。而对张作霖的印象大多是“一介武夫”。
其实张作霖才是最善于搞政治权术的。他圆滑世故,随机应变,会低头,会迎合,会退让。
正如他对奉系军阀中号称“小诸葛”的杨宇霆说的那样
:“军队的事情我不如你,但是要说玩政治,你们都玩不过我!”
下一篇:段姓奉共叔段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