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近代史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一个开端,当我们去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多人会认为当年清政府之所以没有打败远道而来的英国人是因为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的原因。
然而据相关史料记载和详细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可以说当时清军的武器装备并没大家想象中那样落后反而还相当先进,当时的清军不仅拥有新式的洋炮,而且在数量上比当时侵略广州的英军还要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呢,真的是因为武器落后的原因吗?
实际上在鸦片战争在开始之前包括林则徐在内的许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英国人是不见黄河心不死的,有此认识包括林则徐在内的许多大臣并上书建言要求朝廷为驻在广东的清军购买大量的洋炮,于是朝廷便同意了林则徐等大臣的奏请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200多门,此时清军在广州拥有的洋炮数量达900门之多。
虽然布防在广州附近的岸防炮台中有一些清政府自已造的火炮,但当时清政府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先进武器的;当时前往广州督战的将军还曾上书道光皇帝,广州的士绅们纷纷出资购买了大量的外国大炮,这一点英军的日记中也有记载,他们说看到的清军岸上的大炮和自己船上的一模一样,还有和他们一样的战船。
确实当时清政府拥有一艘改装过的三桅帆船名为“劫杀号”这艘战船在后来与英军的作战中表现出了异常的战斗力,但由于英军手了7艘战船围攻它,最终被击沉海底;除了向外国购买战舰外,清政府还自行仿造了4艘战船和40门炮;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清政府共造了11艘西洋炮舰,以此还奠定了一定先进造船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讲当时清军所拥有的武器装备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超过英军的规模。
拥有庞大和先进和武器装备最终却败给了英军这就让人越发奇怪了,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当时清朝政府自认为拥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和人数就能战胜一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英军虽然数量少但训练有素,军事技能比清军要强而且武器装备更为先进,英军属于完全脱产的职业军人;而清军在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先进程度不如英军,当时的清军并非完全职业化军队还要从事其他产业所以战斗力薄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总共拥有108艘战舰724门大炮和2万陆军,相比清军他们的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我国海岸较长清政府的军队被分散到从天津到广州的漫长海岸线上,虽然看起一是处处设防,但实际上处处都十分薄弱;英军正是看到这一弊端才集中优势军攻一处,加之清军夜郎自大思想不开明骨子里还是封建军队的思想,所以最终导致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