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枫桥故事:大唐诗人璨若繁星,而谜一样的只有这一诗一寺一钟声
迪丽瓦拉
2025-07-31 03:32:55
0

张继,襄州(一说南阳)人,从唐朝的发展脉络来看,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而新、旧《唐书》都没有单独给他立传,惜乎,我们只好从正史的只言片语和时人的文札中,去认识、理解这个谜一样的诗人。

一、张继的京漂儿生涯

张继家“累代词伯,积袭弓裘”,父祖辈都有相当的文韬底蕴。他初到京城长安,就以一首《感怀》,颇具名气。从此就成了一个京漂儿。

从老家来到京城,为的就是谋个一官半职。但张继为人颇矜气节,来长安好几年了,结果“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连人家王公贵族家的大门儿朝哪儿都不知道。当时很多人都通过结交权贵以登龙门,这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而张继却不屑于此,当然这也注定了他是个“失败”的京漂儿。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28岁的张继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是做官的前提,但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就有官做。因为还要经过“铨选”。什么是“铨选”呢?就是由皇帝或铨选官主持审查考核项目。只有“铨选”合格的进士,才能被授予官职。

在唐代,落选的进士大有人在,张继就躺枪了。所以台湾作家张晓风不无遗憾地说:“偌大的榜纸挤不下张继的名字。”

两年以后,即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差点儿土崩瓦解。叛军占领了洛阳,又直逼长安,两京不保,连皇帝和他的后妃们,都识趣地仓皇逃离了京城。加上前途无“亮”,再待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思来想去,张继决定还是逃离京城。

这一年,张继刚好“三十而立”之年。按古人的说法,他正应当有所成就,偏偏赶上了安史之乱,也只能将“三十而立”化作“三十功名尘与土”了。

为了躲避战乱,张继乘船南下,流寓吴越一代。在这硝烟之中,张继草草结束了他失败的京漂儿生涯。

二、苏州的慰藉

从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了整整八年。期间,张继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张继游历过大江南北,但真正让他扬名的,还是他流寓吴越的那段岁月。

历史没有记清楚具体哪一年,总之是四月初,他来到苏州城的西大门,即阊门。按说禁火的寒食节刚过,到了清明节,城里应该炊烟袅袅才对,但一眼望去,尽是荒芜。

在某一个悲凉的秋夜,张继乘船来到枫桥下,听着不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孤寂而辽远,想起自己失意的青春,国家凋敝的景象,以及百姓悲苦的流离,不禁愁绪郁结,吟出了那首闻名千古的《枫桥夜泊》。从此,他和寒山寺,和枫桥,和苏州,再也分不开了。

张继流传至今的诗作,只有不到50首。在大唐璨若繁星的诗人中,不算突出,但只此《枫桥夜泊》一首,就足够了。

直到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10月,即安史之乱结束的前一年,朝廷军队终于势如破竹,一反安史之乱初期的颓势,收复了两京(长安和洛阳)。唐王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战后的唐朝,需要重建,需要人才。张继,能迎来他的春天吗?

三、魂归洪州

张继,亲历了安史之乱,他的人生就处在大唐王朝从珠光宝气到山河日下的拐点上。如果把唐朝换成清朝,张继大概就处在道光、咸丰年间。时势的和平与动荡,不仅改变了国家的盛衰兴替,小人物也被裹挟其中,改变着人生轨迹。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了。次年(764年)之后,张继离开越中,前往长安、洛阳。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寻求政治上的出路,为重建唐王朝出力。安史之乱以后,生产凋敝,人民流离,财政拮据,能否重建经济,关系到唐王朝的生死存亡。刘晏不负众望,在追随者们的支持下,出色地完成这一历史性认任务。在此期间,刘晏必须提拔一大批有真才实干的官员,参与国家建设,张继就在其中,并深得刘晏信任。

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后来,进入中央,被授予检校祠部员外郎,只是一个文职的荣誉官衔。大历五年(770年)至十一年(776年)间,被授予洪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掌管洪州财赋。此时,张继个人的仕途与唐王朝的重建紧密相关。

洪州是什么地方呢?这么一说,你可能不知道。然而,但凡背过《滕王阁序》的人,都会记得脱口而出那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差不多100年前的公元675年,时值朝气蓬勃的初唐,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从山西老家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他途径洪州(即江西南昌),留下了光照千古的《滕王阁序》。

一个是初唐,一个是中唐;一个朝气蓬勃,一个清雅孤寂,两个著名的诗人,因为洪州而有了历史的联系。

对中国古代士大夫而言,学而优则仕,是他们最为主要的人生路径。做官,事实上并不是权力欲望的外化,而是他们必须做官,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理想。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多年的荼毒之后,张继终于坐上重要的岗位。但仅仅几年之后,差不多大历十四年(779年),他就客死在洪州任上。

从襄州,到苏州,到洪州,三个城市,成为张继一生停泊的渡口。襄州,“故园荒岘曲,旅衬寄天涯”,由于常年漂泊在外,张继的襄州老家早已荒芜破败了。而苏州,距离洪州有近700公里之遥,不知曾慰藉了张继心灵的寒山钟声,是否还能传到这里?

文史君说

从离家进京,到物故洪州,张继的一生,几乎都漂泊在路上。他的心,好像也从未安定下来。假如他生在一个承平的年代,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无甚名气的良吏,做出一些政绩。然而,板上钉钉的历史从不认可假设,只有寒山寺禅意的钟声,成为他漂泊一生的和弦。

参考文献

储仲君:《张继的行迹及其他》,《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

朱引玉:《张继研究二题》,《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邝振华:《唐代诗人张继简论》,《娄底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

魏丕植:《解读诗词大家唐代卷》,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

《趣闻圣经》编辑部主编:《老湖北的趣闻传说》,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无缘无故消失的名人,他们的去向成为了未解之谜,以下是其中比较著名的 5 位: ...
原创 如... 十八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汜水关前华雄连斩数将,这么多大将都不敢出战华雄,关羽站了出来并杀了华雄,如果...
原创 非... 大家都知道我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帮助周边的这些小国家,有一些国家在遇到困...
原创 韩... #夏日生活打卡季# 公元前年,大将军韩信平定齐国,功绩卓著。汉王刘邦为笼络韩信,立他为齐王,并让他带...
原创 诸... 三国时期,群雄四起,曹操以奸雄之名闻世,刘备用仁主之心治下,其中有智多近妖的诸葛亮更是以足智多谋而使...
食全食美 | 邯郸名宴之运河文... 转自: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邯郸市大名县境内大运河历史悠久,发端于三国时期的白沟,隋开凿为永济渠,宋、...
原创 朱... 文/少时李白 编辑/少时李白 1425年,朱高炽病逝,这是大明朝的第四位 君王 ,他死后被儿子朱瞻基...
原创 蒋... 1949年,蒋介石眼见大势已去,在逃亡台湾的路上遗弃了十面石头大鼓,不曾想如今已成镇国之宝。 蒋介石...
原创 一... 非洲大陆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叫吉布提的小国,在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小透明。可就在近些年...
原创 李... 我是米局长,关注国内外热点资讯、各国人文、国情、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文武双全、彪炳千古的杰出皇帝。但...
原创 朱...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并在马背上夺得天下,是个杀伐果断的雄主。为了坐稳江山,朱元璋举起屠刀铲...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到了末期充满了各种的耻辱,又是战败,又是腐朽,优势割地赔款,又是丧...
原创 原...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可与天堂相媲美,这是自古以来便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的,今儿...
原创 他...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有着极其不平常的一生。他从一个大字不识、清贫困苦的穷和尚混到皇帝宝座,开创...
原创 汉... 我们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女子穿的是肚兜,可以说在文胸等内衣传入中国之前,肚兜可是中国古代女...
原创 真... 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精彩的故事“草船借箭”。 周瑜为难为诸葛亮提出“限十天造出十万支箭...
原创 赵... 古往今来,有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悬案,对于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奇故事,史书往往以春秋笔法一笔带过,民间...
原创 男... 前几年的时候,很多电视台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鉴宝节目,有很多专家都深入到民间,来民间探访那些被遗落的文...
河南博物院携手海康威视,以科技... 河南博物院内珍藏着包括贾湖骨笛、莲鹤方壶、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等在内的“九大镇院之宝”以及17万余件珍...
原创 朝... 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逢年过节或有亲友上门,热情好客的人家总少不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大鱼大肉已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