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肯定比李善长厉害,刘伯温擅长神机妙算,这一点李善长肯定不会,而李善长擅长的理政,交给刘伯温,照样能够胜任,所以论能力,刘伯温比李善长厉害,但刘伯温在厉害,也没有分身之术,不能一个人把两样事都干了,所以两人分工不同,对朱元璋来说同等重要。
“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刘伯温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可见他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远在李善长之上,民间有很多关于刘伯温的传说,说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可以说是半个仙人了。
据说:有一天早上,朱元璋在自己的卧室里吃烧饼,刚咬了一口,太监禀报,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心想:都说刘伯温能掐会算,我试试到底是不是真的,于是他用碗把咬了一口的烧饼扣起来,传刘伯温觐见,等刘伯温见礼已毕,朱元璋问道:“都说你算卦相当准确,你算一下朕的碗里覆盖何物,”
刘伯温掐指一算说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朱元璋暗暗吃惊,刘伯温能算出碗中之物,说明传言刘伯温神机妙算并非虚言,那何不让他为我算一下,我辛苦打下的大明江山能延续多少代呢?于是朱元璋命刘伯温为朱家天下卜一卦。
刘伯温对大明朝气数了然于胸,但他知道伴君如伴虎,说话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回答道:“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朱元璋听了万分欢喜,其实朱元璋没有明白,这是刘伯温把大明朝的命运,巧妙地用喜歌的形势,告诉了世人,刘伯温心里明白,皇帝现在肯定听不懂,等大明朝灭亡那一天,一切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
大明朝延续到崇祯皇帝走向了灭亡,崇祯的爷爷是万历皇帝,刘伯温的“万子万孙”其寓意正在此处,可惜朱元璋贵为皇帝,也不解其意,还以为他的朱家天下能传千秋万代呢?朱元璋和刘伯温一番对话,留下了流传至今的“烧饼歌”对后世的预料相当准确。
虽然这个故事有迷信色彩,真假难辨,但说刘伯温料事如神确实名副其实,他能在事情发生的一刻,料定事情的结果如何,确实令人赞叹。
话说1363年二月,张士诚发兵攻打安丰,守卫安丰的是韩林儿,刘福通的红巾军,和朱元璋是一个系列,说起来韩林儿还是朱元璋名义上的领导,朱元璋做的是韩林儿的官,主人有难,朱元璋决定率军增援,但刘伯温坚决反对,他提出了两个反对的理由:
1:朱元璋的大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实力远在朱元璋之上,龙湾之战朱元璋靠诱敌之计取得了胜利,陈友谅一直耿耿于怀,正寻机报仇,这时候朱元璋出兵安丰,和张士诚开战,陈友谅肯定在背后下手。
这一理由,朱元璋也明白,事实也证明刘伯温的判断是正确的,陈友谅确实利用这个机会,倾尽全力对朱元璋发动了进攻。
2:韩林儿虽然是红巾军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但这个领导没有一点利用价值,朱元璋是要夺天下做皇帝的,你出兵救援,真的救出来了,韩林儿的位置往哪摆呢?
这一点朱元璋没有想到,刘伯温却想到了,而事情的发展让朱元璋知道,刘伯温的意见是正确的,朱元璋坚持救援安丰,安丰没保住,把韩林儿救出来了,估计这时候朱元璋肠子都悔青了,后来派大将廖永忠,以接韩林儿到应天为名,制造了一起沉船事故,害死了韩林儿,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李善长的经历和刘伯温相比,没什么传奇之处,他一直从事后勤工作,是朱元璋的首席文臣,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李善长被封为开国六公爵之首,他的俸禄和官位是最高的,而刘伯温仅封为伯爵,公,侯,伯,子,男。按这个排序,刘伯温比李善长低了两级,俸禄也是伯爵里最低的,而朱元璋这样册封,也证明刘伯温比李善长更厉害。
朱元璋建国后,大肆屠杀功臣,可见他对有能力的功臣心存忌惮,而刘伯温的表现,有些地方甚至超过朱元璋,朱元璋想到的,他能想到,朱元璋没想到的,他也能想到,这样的人简直太可怕了,所以朱元璋建国后,刘伯温这样的奇才利用的价值随之降低了,他首先对刘伯温开始了打压。
在朱元璋心里,刘伯温的威胁远大于李善长,也证明了刘伯温确实比李善长更厉害,当然了,朱元璋能打下江山,也有李善长的一份功劳,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朱元璋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