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秦末乱世以陈胜、吴广起义为开端,各地起义军不断,并且战国时六国后裔贵族,死灰复燃,
以项羽的军事实力最强,刘邦只是众多起义军中的一支
,后借助天时、地利及人和,在楚汉战争中获胜。
当中央集权三公九卿的郡县制,在全国推行以后,削弱了地方防御力量,地方无力抵抗起义军的进攻,二世而亡。
刘邦和项羽吸收了秦灭亡的经验教训,不同程度上采取了分封制,但结局迥异,一个建立大汉400年,一个无颜面见江东父老,原因为何?
一、项羽分封18路诸侯:
关中秦国故地: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用以防范刘邦造反)
原楚国项羽派: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
中原原六国地:代王赵歇(赵)、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新封功臣: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邛、常山王张耳、辽东王韩广。(用以分割原六国故地,造成了六国诸侯的强烈不满)
汉王刘邦:先入关中者为王,却封在了巴蜀之地,用以困刘邦。
二、刘邦封7位异姓王
联合原六国诸侯抗项羽:燕王臧荼、赵王张耳、梁王彭越、韩王信
新封功臣:楚王韩信、淮南王鲸布、长沙王吴芮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在萧何和张良的帮助下,重走了一遍秦灭六国之路。刘邦能够成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临的形势不同
项羽分封是霸权分封,表面上看是领导、是霸主,实则为松散的联盟。各诸侯事实非常独立,项羽只是名义上的盟主,是军事实力超强的诸侯一支。
称王不称帝,玩起了春秋霸主的游戏。
刘邦灭了关中原秦朝故地三秦以后,实力突显,虽然和项羽类似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所不同是在反抗项羽霸权的战争中形成的联合,是汉王刘邦个人魅力吸引了其他诸侯主动加盟的。
2、个人魅力格局不同
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想以关中为根基之地成就帝王事业,是为长远打算帝王大格局;
项羽入关中烧杀抢夺,思念江东,不具有大局观。
其二,刘邦建立帝王事业的团队班底,有“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以及各级独霸一方的将帅,都汇集到刘邦的账下听用。
反观项羽团队里有武将,一个大谋士范增,还不是言听计从,焉能不败。
3、分封的目的不同
项羽为彰显灭秦之功,自封西楚霸王,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封诸侯,随意性较强,并不是按战功为标准。
因此,分封后是其巅峰事业的转折点,之后各诸侯叛乱不断。
刘邦分封标准明确,
一是跟随自己南争北战的将帅,封王是对其能力的肯定和奖赏
。如韩信和鲸布。
二是拥兵自重的原六国。
为初政权喘口气,凝聚功臣和安抚各方势力,保持天下相对太平,国家休养生息。
最终,刘邦以分封为过渡,在各异姓王失去戒心后,废除异姓王,巩固了自己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