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给日本取的5个名字,后2个让日本人至今不愿承认,大家很耳熟
迪丽瓦拉
2025-07-31 14:04:16
0

近代的中国人,不管老与少,

多多少少在心里都会深埋一些战争的记忆。

毕竟在那段世无太平的日子里,人们不仅经历了苦难,更看到了很多的血泪模糊。

但庆幸的是,在日渐强大的中国里,人们又重新拾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而要说到在这些战争岁月里,最让人深刻的事,那还得是当时日本对中国的所作所为。就算到了现在,

世间太平,但所有的历史与记忆都不会被埋没。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很多举动都不是寻常人所能理解的。

日本这个国家,其实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时,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形象。直到后来,

该国的所作所为,真切地如同一把利剑,深深刺进了中国人的心窝里。

而在历史上,

我们也曾给日本起过5个名字,每个名字其实都有渊源,

它们各自对应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时刻反映着,这场中国与日本在众生大地上的较量。

中国与日本的历史关系

提起日本,中国人其实都会心有余悸。

特别是经历过中日战争的老一辈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曾大肆侵占中国领地,并给大陆同胞留下了深深的伤害印迹,

在刚解放之初,人们更是对这个国家避而不谈,内心很是抗拒。

但其实,中国与日本的初相识,并不是从中日战争开始的,而是在中国古代就开始了。

在中国的东汉时期,经济繁盛,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周边的友国都开始向光武帝进贡贡品,以示友好的外交。

而日本,作为中国邻海的国家,也是当时向东汉进贡的友国之一。

在最初见到日本人的时候,光武帝其实内心毫无波澜。仅仅只是觉得,这群来自岛国的日本人,身材较中国人而言,比较矮小,面色也不红润,

因此认为日本人营养吸收不好。

那时,由于东汉文化繁荣,日本对此很是钦慕。

因此日本常常示好,想要建立更进一步的友好关系。

而光武帝见此热情,便也拿出了一枚金印子,赏赐给了当时的日本国王。

那时的中日关系,有来有往,彼此尊重,非常友好而又有距离感。

后来,日本在日益精进的技术中,变得更加强大。在吸收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等熏陶后,

日本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国家体系,并逐渐发展经济,国力繁盛日益可见。

此时的日本,渐渐开始有了想法,认为国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不需要再借助其他国家的帮助。

因此,对于中国,

日本不再像以往那样尊重有加,开始想要自己发展。

但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虽然日本慢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但对于世界,人们依旧不知道这个面积窄小,又靠近海岛的国家,

因此它的知名度其实一直都不高。

看到这样的情况,

日本又开始想到,可以依傍强大的中国。

他们借助了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的名文,用以更改自己的名字,想让大家在世界的版图上更容易认出自己。

在这样平静的中日关系中,其实中国一直都是日本的友国,

并且多次给予日本帮助。

而日本对于中国的态度,一开始是向往而尊敬,后来是想抽离而无法彻底,

最后,就变成了“反咬一口”,恩将仇报,把14世纪初的中国搅得鸡犬不宁。

日本的5个名字

虽然我们跟日本这个国家距离相近,交往甚多。

但很多中国人其实不知道,

“日本”这个名字,还是当时由我国古代的皇帝为其选取的。

在古代,中国一直是个国力繁盛的国家,文人们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强大,是公认的民族大国。

因此,周边很多蛮夷小国都信任中国,将其名字交由中国的皇帝为其选取。

日本就是其中的一个蛮夷小国,当时这些小国起的名字,

其实都是要皇帝赏赐才有的。

中国赏赐给日本的第一个名字,其实不是“日本”,而是“倭奴”。

因为东汉光武帝,当时赏赐给进贡贡品的日本国王一个金印子,金印上面写的就是:倭奴国王。因此“倭奴”这个名字也就成为了当时日本对外的名称。

而中国赐予日本的第二个名字,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称呼“日本”,

这也是通用至今的名字。

这是由于日本学习了大唐的文化后,认为“倭”这个字含有贬义,对上一个名字开始多有不满,于是再度派遣隋使,

请求由我国唐朝的皇帝,为其重新赐予的新名字。

日本人认为自己地处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想用“日”字为名,

代表生生不息的朝气。

因此在上书唐朝的国书上,提出这一请求。

最后顺利得到了中国皇帝赐予的“日本”一名。

后来,日本国力雄厚之后,便想摆脱自己蛮夷小国的身份,想要让全世界都认识自己。他再次请求中国,

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扶桑”,这也是日本的第三次改名。

“扶桑”是梁启超笔下的称呼,常常与日本连接在一起,因而被世人熟知。

由于扶桑也与“日”有一定的神话关系,因此日本人对这个名字很是满意,

立即将其换上。

到了14世纪初,日本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之后,国力日渐强大,对中国也慢慢变了态度。

日本人开始拿起了武器,对中国这片土地虎视眈眈,想要将其占为己有。

这时的中国非常愤怒,

直直称呼日本为“倭寇”,这其实是“倭奴”的升级版。

中国对日本起这个名字,意在控诉日军侵略中华的恶行,抒发中国对日本进军内地的不满和厌恶,

并以此作为称呼,让日本时时刻刻觉得有耻辱感。

而中国对日本的最后一个称呼,对于日本来说,甚至比“倭寇”更难以接受。

那就是至今在电视剧中,

每播到抗日剧都会提到的名字——“日本鬼子”。

这也是中国人,对于日本人曾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所给予的最难听的名称。

清朝后期开始,日本人大举进军中国,肆掠严重,对中国同胞草菅人命。

那时的日本军人,就像中国人想象中的“鬼”一样,无恶不作,可怕至极。

虽然最后一个名字“日本鬼子”,日本至今不愿意承认。

但这并不妨碍中国铭记这段历史,并永远记住“日本鬼子”当时是怎么残忍,杀害了我们多达几十万同胞。

结语

日本曾经拥有中国起的5个名字,但最后两个让他们至今耿耿于怀,不肯承认。

每一件事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日本曾在中国种下的恶果,必须要自己承担后果。

而我们对于日本人的怨恨,其实在这些年,早已消退了不少。

因为在中国人的心里,

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是和平而友好的世界。

历史终究已经过去,展望未来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日本始终在中国的周边,始终可以成为中国友好的邦国。

我们永远不能替牺牲的勇士原谅过去,但至少可以,替他们在现在努力过得幸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俗话说,女人能顶半边天。古代的历史上,女人的社会地位一直都很低下,但是依旧诞生了很多传奇般的女人,她...
原创 秦...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个千古一帝常常被人拿来比较,孰强孰弱,着实难以比较,下面小编就拿军事成就、治理国...
原创 诸... 诸葛亮《出师表》中批评刘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完全是种长辈训斥后生晚辈的语气。诸葛亮没有想过...
原创 从... 标题:从射雕到神雕,郭靖和黄蓉的四大变化,一个比一个现实 在那风雨如晦的南宋末年,江湖上流传着两位...
原创 刘... 刘邦跟项羽其实真没办法比,可偏偏就是刘邦夺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项羽是什么人啊?他是楚国的贵族...
原创 清... 传统通常伴随着变革与发展,奖惩制度则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根本,赏罚分明的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能动性。国家可...
原创 《... 《天下长河》中康熙二十七年靳辅因淤田案被免去河道总督的职位,接替他的是一个叫王新命的人,而他也只是短...
原创 此... 众所周知,苏联拥有15个加盟共和国,各个加盟国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文化习俗有异,所以在经济发展上也各不...
原创 孟...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都城临安。 明明不是春节这样的大节日,都城百姓却个个欢呼雀跃,繁华的临安城张灯结彩...
原创 燕... 公元1398年,大明帝国的开创者朱元璋因病去世,年仅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元璋在位...
原创 清... 引言 清朝时期,阿拉善旗下的组织是如何对地域进行管理的?据《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清代阿拉善旗有苏木...
原创 清... 导读:清朝最后一位格格,04年离世83岁高龄,临终前说家族是历史的罪人 文/华升 大家好。每个人的出...
原创 二...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统一蒙古各部以后,在蒙古国境内的斡难河召开大会,宣布成...
原创 明...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一把,将明朝二三百年间的历史如数家珍地向人们娓娓道来之时,也让王阳明这...
原创 诸... 《——【·前言·】——》 诸葛亮,那个智慧过人的“睿才”,临终时留下一封锦囊,意图给刘禅指点迷津。 ...
原创 未... 作为一手推倒苏联的人,戈尔巴乔夫虽然是名副其实的失败者,时至今日依然被俄罗斯人民所痛恨。 但这并不...
原创 武... 武松一生战斗无数,上梁山之前,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
原创 「... 三国群雄逐鹿之时,关二爷被擒,他本想以死明志,可是张辽跑来劝说他说兄弟你现在死了有三重罪啊,第一就是...
磺厂村发现太原最早石窟,初定为... 磺厂石窟造像 在太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中,发现一处北朝石窟,有明确纪年,为目前太原地区发现...
原创 二... #头条群星9月榜# 岳飞,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伟大的民族英雄,千古流芳,万世敬仰。岳飞精忠报国的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