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4年,此时的唐高宗李治虽然仍旧大权在握,但因为李治的身体原因,此时的武则天
乘机插手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慢慢地,武则天开始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权力。,她一方面排除异己,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一方面又组织力量,培植私人势力,为自己进一步掌权做准备。
看着政局渐渐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身为皇帝的李治也开始起了废后的心思。然而凡事都讲一个师出有名。无缘无故的废后肯定会引起大臣们的反对。没过多久,废后的契机就出现了。
皇后
武则天
引道士入宫,行
厌胜之术
,被宦官
王伏胜
告发。所谓厌胜之术是指古代的一种
巫术
。“厌胜”意即“厌而胜之”,指的是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压制人、物或
魔怪
的目的。对于巫术这类东西,古代的帝王都是深恶痛绝的,李治自然亦不例外。
更何况,当时
唐高宗常被
武则天
压制,对她已有不满。经过一番思想争斗,李治狠下心来,意欲将武则天废为
庶人
。但武则天此时在朝堂上已经有了一股不小的势力,于是李治便密召当时的宰相上官仪进行商议。
上官仪作为唐太宗时期的老臣,对于武则天参与政务,专横的行事风格本就不满,于是建议唐高宗李治废后。于是,李治
便命他起草
废后
诏书,准备夺回权力。
然而李治万万没有想到,宫里早就被武则天安插了眼线。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得知这一消息的武则天赶忙找到唐高宗向其申辩。
看着自己面前哭的梨花带雨的皇后,又想起自己和她的点点滴滴,李治的心软了,开始后悔自己废后的决定。不光如此,面对武则天的追问,他还将过错归咎到了上官仪的身上,对武则天说道:“这都是上官仪教我这么做的。”
唐高宗这一手卖队友自己是舒服了,却害惨了帮他出谋划策的上官仪。公元665年1月,
武则天指使亲信
许敬宗
,诬陷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
李忠
,图谋叛逆。不久,上官仪下狱,与儿子
上官庭芝
、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太子李忠则被赐死于
贬所
。这次事件之后,唐高宗从此
大权旁落
,朝政完全由武则天掌控。
从唐高宗这优柔寡断的性格来看,他的大权旁落是注定的。相比于心狠手辣,行事果断的武则天,他还是过于仁慈了。只是可惜了一代名相上官仪,成为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公元705年,神龙之变后,武则天被迫禅位,
唐中宗
继位。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被册为
昭容
。上官仪因此也得以平反,追赠
中书令
、
秦州
都督、楚国公,并被以礼改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