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3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了应对当前抗战形势、研究抗战方针,在江西庐山再次举行了会谈。
经过三天的激烈争论之后,由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人提交的全民抗战方针,终于通过了决议。
第四天进入对更具体问题的讨论,对于周恩来等中共代表提出的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即新四军)的“老话题”,国民党代表蒋介石、何应钦、张冲耍起了花招。
何应钦第一个表态,说是“中央军委会”同意改编一事,但又慢条斯理地说道:“不过,国共合作的精神要充分体现在这个军的人员安排上。经过我们的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各级军官的正职从军长到连长均由国民党委派,而副职全部可由贵党自行擢任。连级以下不加拘束。”
“这个方案不错嘛,”蒋介石装模作样地说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共合作,开创了军队双重混编、双重领导的范式,令人充满期待!”
周恩来是何睿智之人,岂能不知蒋介石这番安排背后的险恶用心——打着国共合作的幌子夺军权,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架空、打散,再变成他自己的部队!
虽然心中如同明镜,但周恩来并没有发火,而是不动声色对蒋、何二人说道:“那么具体人选作何安排呢?”
何应钦答道:“经过研究后拟定的人选如下:这个军的军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分别由陈诚、黄维、康泽出任,三个师的师长则分别是段林茂、黄百韬、胡临聪。就像刚才提到的,相关的副职请贵党酌定具体人选。”
“蒋委员长、何总长的安排真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秦邦宪有点压不住火了,气呼呼地说道,“这样一来,整个军队从军长到连长全是由国民党担任正职,共产党人一律只能担任副职。从军之人谁不清楚,正职副职的权力有天壤之别!我看这个方案无非就是要剥夺共产党人的领导权,完全由国民党把持权柄嘛!”
他怒视着蒋、何、张三人说道:“这叫什么国共合作?分别是以国共合作之名,行排挤我党之实嘛——”
或许他觉得自己这番话确实有点冲,边说边转过头来看了看周恩来和叶剑英,期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持。
没想到周恩来忽然打断了秦邦宪的话,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满口答应道:“我同意这个方案!”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无论是中共代表秦邦宪、叶剑英,还是国民党代表蒋介石、何应钦、张冲,都完全没有想到周恩来会如此爽快地答应国民党方面提出的无理要求。
周恩来看着众人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这个方案确实不错,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国共合作精神的体现,堪称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的典范之作,非常好!”
“那我们就放心了,”蒋介石高兴地说,“周先生请继续畅所欲言!”
秦邦宪有些着急,正准备出言制止,忽然看到周恩来对自己使了一个眼色,便没有再吭声了。
周恩来面带微笑,接着说道:“既然是典范之作,那我们就应当不遗余力地推广下去,国共两党各级军政机关、职级体系都应当按这一方针来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深入的国共合作嘛!”
“这……”何应钦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一时却不知该如何反驳。
周恩来看了他一眼,继续侃侃而谈:“我们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实行这个办法,在全国各大军队都实行刚才蒋委员长所说的国共两党‘双重混编、双重领导’的模式,而不仅仅是在新成立的这个军中实行。所有军队的军事干部正职一律由国民党敲定,共产党则选派政工干部担任副职。委员长意下如何?”
听了这番话,秦邦宪、叶剑英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将计就计、以退为进的妙招,实在太漂亮了!
一开始还挺高兴的蒋介石听完仔细一想,却直冒冷汗,他早就领教过共产党人在政治工作上出色的本领,心想:好你个周恩来,居然这样来反将我一军!如果按你所说的来办,那全国所有军队的军权不就全都会被共产党夺去了吗?
何应钦和张冲都瞠目结舌,却说不出话来。
蒋介石深知周恩来胸藏韬略,是个特别难对付的对手,如果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吃亏的还是自己,便白了一眼何应钦说道:“我看双重领导之说颇有形式主义之嫌,不如化繁为简,这样安排——这个新成立的军,就由我们来指定军长人选,军长以下各职级不分正负,均由贵党自行安排吧!”
没想到蒋介石虽然做出了重大让步,周恩来却不依不饶:“那可不行,既然不搞双重领导了,那让不能搞个不伦不类,既然这支部队原本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南方游击队,那改编之后军长应由共产党人来担任。”
他还列出了具体的人员安排:军长、副军长、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分别由彭德怀、项英、陈毅、张云逸担任。
蒋、何、张三人当然不同意这样的安排,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陷入了僵局。后来双方都接受了张冲的提议,找一个无党无派的人担任军长,也就是周恩来会后在上海巧遇的老朋友叶挺。
可以说,正是由于周恩来的机智应对,阻止了蒋介石等人篡夺南方红军游击队领导权的阴谋,让叶挺出任改编之后的新四军军长,为我党保留了一支威震抗日战场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