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日本间谍:多重身份潜伏大陆,34年窃取上百份情报,86岁被捕
迪丽瓦拉
2025-08-01 00:02:41
0

2016年,相关部门在西南地区抓获了一名日本间谍。其真实身份曝光后,众人却大吃一惊。

日本间谍阿尾博政,已经在中国大陆潜伏了34年的时间。他完美伪装自身,窃取了上百份重要的军事情报,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回忆阿尾博政多年来的在华经历,众人不禁惊出一身冷汗。间谍之路,深渊之始

1930年,阿尾博政出生于日本。阿尾博政的少年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空前泛滥,法西斯运动高涨。年少的他很快被军国主义传播的“勇敢、忠诚”所吸引,成为了坚定的战争派。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后,大量的日军纷纷撤离中国。然而日本酝酿侵华计划许久,他们不甘于失败,也不愿就此放弃。

是以,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日本撤军规模声势浩大,日本政府却在暗地里留下了大量的情报间谍。他们伪装成普通人的身份,运用各种方式刺探中国的经济、军事情报。

与此同时,他们在日本国内加快培养间谍的步伐,阿尾博政便是重点培养对象。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军国主义理想,阿尾博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1959年,阿尾博政进入日本自卫队。在训练过程中,阿尾博政被分配到了间谍情报机关,自此走上不归路。

那年,29岁的阿尾博政穿着整齐的军装,右手紧紧握住刀柄,开始了地狱般的磨练。刚刚来到自卫队,阿尾博政就参与了对抗性马拉松竞走。

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熟练地使用枪支,训练匍匐等技巧。阿尾博政在回忆录中说道,在强烈的机枪扫射下匍匐前进70、80公里,是他训练的日常内容。

从美国归来的训练员,也对自卫队的成员展开了残酷的训练。甚至还命令他们孤身一人,在黑熊出没的森林度过一天一夜。

超高强度的训练,让成员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众多人甚至因此自杀。阿尾博政在非人般的折磨中生存下来,也锻造出自己嗜血、残暴、冷酷的性格。

后来,自卫队开始组织情报培训。几乎一瞬间,上级想到了表现优异的阿尾博政。“我认为这很适合你”,上级如是说。就这样,阿尾博政顺利进入了情报培训班。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日本从未停止过对其他国家的情报探听工作。阿尾博政所在的培训班,正是为了培养在谍战中发挥作用的专业性人才而建立。

只是成为专业情报人员的历程,甚至比自卫队的训练更加艰难。

在情报训练时,阿尾博政开始接触汉语。学员在上课期间禁止使用日语,只能使用英语或者汉语交流。想要通过最终的检验,阿尾博政的汉语必须达到翻译水平。

除了普通话,他甚至还需要学习上海话、粤语。上海,广东,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军事建设最为密集的地区,从那时起,阿尾博政就知道了自己未来的目标。

1963年,阿尾博政结束了情报课程的培训工作。他坐上了前往日本朝霞市的“德雷克营”的车子,那里正是驻日美军谍报机关总部。

阿尾博政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的成员,有自卫队的机关要员,有台湾的军事顾问。在那里,阿尾博政展开了自己的第一次正式谍战。

按照上级的命令,阿尾博政前往东京新宿,利用美男计,故意接近一名苏联旅行团的翻译。

阿尾博政通过哄骗这名女翻译,得到了苏联军事机场的照片,他的第一次谍报工作,赢得了开门红。

后来,阿尾博政凭借着超强的能力,逐渐被上级赏识,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然而不久后,因日本情报人员众多,阿尾博政深感束缚,便离开了自卫队开始独立行动。

阿尾博政切断了与官方系统的联系,成立了国土保护会,从事情报收集工作。然而国土保护会资金有限,其运转也步履维艰。

1970年,阿尾博政的机构几乎无法支撑下去。不久之后,他又与田中角荣发生冲突,形势更加艰难。

田中角荣大陆潜伏,罪孽深重

1972年,中美关系有所缓和,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后,日本一直惴惴不安。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政治、科技建设取得了诸多成就。

日本人意识到,派遣间谍前往中国已经刻不容缓。日本看重阿尾博政对中国恨之入骨的态度,深思熟虑后,日本自卫队上级机关再次召见阿尾博政,决定启用他。

3月,自卫队上级对阿尾博政说:“不久的将来,日本就要和台湾断交。日台关系会变得很复杂。从日本安全保障的大局出发,需要有人监视台湾。希望你能完成这项任务。”

就这样,阿尾博政接受上级的命令,伪装成经济学家秘密潜入台湾、搜集情报。在此期间,阿尾博政借助民间交流的幌子,频繁出入中国大陆。

后来日本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而中国的经济却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一名日本专家前来中国取经,也是人之常情,因此阿尾博政的身份,并没有被其他人怀疑,

在此之前,阿尾博政曾经反复研究中国的历史、军事以及社会基本情况,人们可以称其为一名合格的“中国通”。

也正是因为对中国的了解,让阿尾博政多年来的间谍之路如履平地。阿尾博政擅长交际,注重礼节,性格温和沉稳,迅速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来到中国后不久,他结识了众多政商界的著名人士。与此同时,在日本政府的暗中协助之下,阿尾博政建立起错综复杂的情报网。

1982年,阿尾博政已经在台湾潜伏了近十年的时间。

台湾大陆工作会的官员对他说:“阿尾先生,您已做了那么多与台湾相关的工作,今后要不去中国大陆工作试试?”

收到台湾的邀请后,阿尾博政向日本上级汇报此事。经日本机关批准,阿尾博政开始专门负责监视中国大陆。

他曾经感叹地说道:“在欧洲的假面舞会中,有人会戴半张脸为白色,半张脸为黑色的面具 。我则成了戴着‘向右为了日本,向左为了台湾’面具的男人。”

来到中国大陆后,阿尾博政开始频繁出入各个城市的新华书店,收集城市地图与政府刊物,正如他所说:

”表面上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解读文字背后的内容的话,还是能读出相当正确的情报的 。”

他借助日本政府为其伪造的“技术人员”的身份,跟随相关人员前往各个工厂参观。趁他人不注意,阿尾博政便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微型相机与探测器,将内部信息拍下来。

与此同时,阿尾博政以大量的金钱,收买工厂内的专业人员,趁机窃取核心机密。情报搜集工作结束后,阿尾博政便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秘密传输回日本。

不久后,阿尾博政又将目标转移到中国的军事设备上。

他伪装成地质队中的一员,在中国重要的军事目标周围反复徘徊,将地形、地理方位等重要信息记下来,并绘制成地图。

阿尾博政是天生的演技派,他佯装自己是军事迷,多次趁机探听中国重要的军事情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后来,阿尾博政接受邀请前往部队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他表面上谨慎本分,因此我国并未对他产生戒心。

人们并不知道的是,在参观重要军事设备时,阿尾博政借口离开,实际上却是躲过众人的注视,偷偷用小型照相机拍下了军事设备的规格、型号。

参观接近尾声,阿尾博政提出了要与部队的人员合影的要求。

他先行站在中国新研发的车辆前面,随后招呼众人前来合影。如此,军车的造型及重要信息便被照片记录下来。

从1982年开始,阿尾博政已经为日本情报部门提供了多达150篇的报道,其中均涉及到中国大量的军事、政治机密。

作恶多端的阿尾博政一直以此为骄傲的资本,甚至将自己多年来的间谍经历昭告“天下”。

2009年,阿尾博政将窃取中国重要情报的经历编写成书,为其取名为《自卫队秘密谍报机关——被称为青铜战士》。

阿尾博政在书中透露了自己搜集情报的多种方式,此书一经出版,便在日本内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之间,日本人将阿尾博政奉为神明,称其为“间谍之王”。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阿尾博政极好相处,又具备成熟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与阿尾博政相处的人员,皆对其十分尊重。

阿尾博政与我国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关系,实际上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愈来愈嚣张的态度,最终让其自食恶果。

2016年,阿尾博政已经不再从事情报工作,然而他对中国的恨意始终没有减退。是以,他依旧利用经济学家的身份,频繁往来中国大陆与日本。

后来,阿尾博政前往中国西南地区的飞机制造厂。那时飞机制造厂正在研究新式设备,此次研究保密性极强,只有内部人员才能接触到核心信息。

阿尾博政以金钱为诱饵,收买了飞机制造厂内部的4名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窃取了大量的核心照片和资料,将其交给阿尾博政。

如此,阿尾博政与4人确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飞机制造厂内部的绝密信息也被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

渐渐的,中国相关部门发现,在发布我国新型武器时,日本总能抢先一步,甚至对中国的设备、信息了如指掌。

众人讨论后一致认为:我国军工企业内部出现内鬼,他们与日本的间谍相互勾结,窃取重要机密。

相关部门下达严查指令,西南飞机制造厂随即展开排查。不久后,人们发现,制造厂内部的4名人员与阿尾博政存在着密切的往来。

警方得知此事迅速介入调查,4名泄密人员与阿尾博政相互勾结,倒买我国情报的事迹败露,阿尾博政的间谍身份也随之曝光。

2016年,警方将阿尾博政缉拿归案,对于自己多年来的间谍行为,阿尾博政供认不讳。等待着他的,将是中国法律的惩罚。

阿尾博政的罪行大白于天下,日本间谍部门的丑闻均暴露在阳光之下。这一次,曾经颇为看重阿尾博政的日本公开切割与他的关系,拒绝承认阿尾博政的间谍身份。

然而人证、物证俱在,阿尾博政的犯罪行为不可抵赖,日本所有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事实上,阿尾博政只是潜伏在中国的间谍队伍中的冰山一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自然成为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重点监督对象。

他们以“交流”“参观”“学习”为旗号,派遣大量曾经受过专业训练的间谍,窃取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的情报。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学子走出国门求学。渐渐的,他们被西方世界的繁华吸引,对中国的一切恨之入骨,北海道教育大学成员袁克勤也是其中之一。

自从前往日本留学后,他很少在中国进行公开活动,却参加了众多讲座。

袁克勤

人们并不知道的是,诸如袁克勤一样的专家学者,一直利用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探听中国的军事机密,从事间谍活动。

除日本外,日本、英国等西方世界同样对中国虎视眈眈。英国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间谍机构,建立了情报共享组织“五眼联盟”。

他们每年向世界各个国家派遣大量的间谍,投放监视、监听设备。毫无疑问,我国必然是其“重点关注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仅仅在南海海域附近,每年就派出近千架的侦察机,拍摄我国重要机密。种种迹象都表明,在反间谍工作中,中国依旧任重而道远。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在反间谍之路上从未停止。现如今,在防止境外势力入侵领域,中国发起了一场全民运动。

目前,中国正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呼吁公民参与反间谍情报活动。

2018年,全民安全教育日海报上书写着:“请相信,家人不离不弃,祖国在你身后。”这种充满暗示的“警示”,正在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现金奖励、开设专门举报电话等途径,鼓励大众第一时间提供信息,将他国的间谍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一方法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大量南方渔民在捕捞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藏在水中的间谍检测设备。他们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阻止了更大灾难的发生。

西方国家间谍行为纷纷败露,也从侧面向人们传达了重要信息:和平年代,危险从未远离。

在国际竞争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才是打造中国太平盛世的前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古代钱币 —— 明代货币 明代农业、纺织、陶瓷、造纸和工商业繁荣,出现了徽商和西商并雄。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关系下的规模生产,大币...
原创 母...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正在实行枪决。 刑场上那群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被枪杀的是吴石中将、...
原创 中... 张家,这个姓氏在中国可不得了,家族成员差不多有一亿人,是中国的第三大姓。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智库·悦读 | 从断代史视角探... ■张锦秋 看到《天下宋城:千年文脉溯源及嬗变》一书,眼前为之一亮。以往涉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书籍多是城市...
大英博物馆宣布获赠10亿英镑瓷... 大英博物馆日前宣布,其获捐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约1700件(套)中国陶瓷藏品。这些瓷器价值高达10亿英...
原创 2... 1.1841年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关天培逝世 关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2月26日),字...
原创 1... 在俄国的发展过程中,巴尔干半岛地区是沙俄迫切希望拥有的一块地区。 19世纪中后期,是俄国发展的一个瓶...
中国第一帝秦始皇有几个老婆?说... 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9月10日),即嬴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和军事家...
原创 明...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会发现我国有一项特殊的制度, 即避讳制度 。 所谓避讳,在我国主要是指姓名避讳,即...
原创 诸... #头条中国史# 要说曹操的命确实好,打了败仗被追杀都有不死的理由。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从赤壁之战...
原创 明...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指的就是再狠毒的人也不会对自己的孩子下手,然而在明代却有这样一位清官一生为民...
原创 赵... 公元961年,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酒宴上,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解除了朝中大...
原创 周... 说起周不凝,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三国时期“曹冲称象”故事里的神童曹冲,大家肯定都熟悉不过了。周不...
原创 为... 在现代很多国家的领土上,还存在着一些原始居民。何谓原始居民:就是在新大陆开辟之前,本来就生活在自己所...
原创 宋...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将一年十二月分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农耕活动,我国充满智慧的先人们...
原创 1... 1965年的一天,在中南海西花厅内,周总理听到一则消息后大发雷霆,不停地斥责:“胡闹台,简直是胡闹台...
原创 楚... 公元前528年,楚平王继位,他认为自己得了一个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应该好好享受享受,人也昏庸起来...
原创 跟... 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位颇有政绩的皇帝,而他的众多宠妃中的一人——武则天,则非常具有争议。 原因在于她...
原创 邱... 一九四八年六月,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三纵队、八纵队,突然挥师河南省会开封,准备一举歼灭城内蒋军守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