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若是丢了莫斯科,退守西伯利亚,还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吗?
迪丽瓦拉
2025-08-01 02:03:36
0

苏联只要没得到美英援助,希特勒攻进莫斯科只是时间问题!远东已经没兵了,佐尔格的情报让斯大林把远东的兵全调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了,莫斯科战役是斯大林最后一搏。当年就在莫斯科城下,俄罗斯名将库图佐夫大败法皇拿破仑,所以斯大林用这种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的精神鼓舞苏联红军打败了德国!

就像晚红警一样,一旦基地被打破,新的基地车开到哪对方追到哪,根本没法抵御,但有强大的美援就另外一回事了。1812年法国人曾经占领过莫斯科,没有改变最后失败的命运。能占领莫斯科和能灭亡苏联是两个无关的问题。1941年的冬天,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唯一的亮点。重要作用是给反法西斯战争看到希望。

莫斯科保卫战是斯大林的军事战略,绝地反攻,再无退路,必拼死一战!战前苏军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而德军已耗尽了军力,武器弹药,燃油,粮食,防寒衣服都没有了!德军的崩溃是必然的!战争没有偶然性!

丢掉莫斯科又能怎样,法国的拿破仑不占领了莫斯科吗?日本的侵华军队不但攻下了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而旦都打到了武汉,几乎把大半个中国占领了,不照样失败吗!德国当时既使攻下了莫斯科,苏联也不会灭国,希特勒的德国难逃失败的命运。

只要苏联还抵抗,美国就是他们的提款机,物资库,坑死德国是铁定的,就是光英美的轰炸就够德国受的啦。工业都没啦,空军也给打光啦,关键是斯大林是个狂人,他不死,苏联就没可能投降!得到了莫斯科还有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我记得主要苏联大城市都在欧洲地区吧,这样的话,苏联的工业潜力几乎没有了。然后德国再把东欧地区苏联整合完毕。估计历史可能改写。

苏联能扛住其实也是差了一口气,莫斯科,乌拉尔工业区,巴库油田等战争基础还在,如果丢了莫斯科,巴库,苏联也就失去了战争能力,人多没用的,坦克飞机造不了,造出来也没油,苏德战争与中日战争不是一个维度。现代战争如果没有稳固的后方工业体系支撑后勤供给。靠大刀加小米加步枪,你认为可以赢得战争。就像今天的叙利亚,没有俄熊和伊朗的输血,阿萨尔早玩完了。抗战也一样,前期是苏俄后期是老美的援助,才撑到最终的胜利。

我觉得玄,苏联和我国不一样。比方说,他们的十月革命能通过占领主要城市取得成功,我们必须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标志性的城市一旦丢失,斯大林的威信会逐渐降低,当地各种亲德势力必将发展壮大。而且莫斯科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军得到这里以后,就将苏联的军事力量硬生生隔开了,乌克兰可以作为稳固后方,而且德军可以以此为跳板进攻巴库油田,大大降低了原时空的进攻难度,成功的可能性较高。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对乌拉尔重工业区进行威胁。

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模式是城市辐射乡村,一旦莫斯科丢了,必然会对苏联国民心理造成极大的震动,莫斯科作为苏联的交通中枢,从这里可以沿交通线迅速推进,进而控制更多的城市,从而更大程度的瓦解苏联人的抵抗。看看二战的苏联的铁路网就会知道,所有的铁路网都是从莫斯科向在辐射,莫斯科是整个苏联的交通枢纽,失速莫斯科,德军可以想苏联任何一个地方进攻,而苏联各个地方将不能相互连接!但是就是因为莫斯科是整个苏联的交通枢纽,苏联可以迅速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守莫斯科,导致德国根本不可能攻克莫斯科,只能进攻攻到城外就止步了!

西伯利亚是死地,斯大林深知当年红军把高尔察克的白军赶入西伯利亚后全部冻死的场景,那个零下五六十度的冰川地带就是俄罗斯的最后死地,失去莫斯科就等于失去一切,这才有了那句经典的台词,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

德囯的力量比日本强大得多,如果莫斯科失守,德国方面将士气大振,力量大增。苏联方面因斯大林多年的胡闹,将使斯大林失去号召力,苏联也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只能苟延残喘。曰本也可能不需要进攻珍珠港了,蒋介石可能降日。英囯也可能讲和,美国可能想与德国握手言和。另一种可能是,美国原子弹成功,以此战胜德日。

其实最主要的在于莫斯科是苏联首都,是必守之地,苏联丢了莫斯科这句话,就意味着在莫斯科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德国与苏联都投入大量主力的大决战,而且苏联失败了,很可能也在这场大决战中损失了赖以抵抗德国的主力军队,既然主力部队没有了,那肯定就败了。丢掉莫斯科,苏联会相当凄惨,但是德国也好不了哪去,当时的德国已是强弩之末,占领了莫斯科,也相当于陷进去了。苏联短期内会失败,但是长期来看确未必,一个莫斯科需要至少百万人守城。吃喝拉撒加弹药,全部要靠德国本土供应,德国根本供应不及时,攻下了还会丢掉的。

其实约瑟夫也还是做了多种准备的,就在他发表要坚守莫斯科的同时,他也做好了撤退的准备。据说连伟大的导师都被他送水晶棺里弄出来装上火车,准备一旦城破立马携尸逃走,估计也是伟大导师尸骨不全的原因之一。

苏联国土庞大,但苏联领导人对国家整体规划能力比之我国是差得太多,如此庞大国土,应有计划规划欧洲地区应维持一亿人口,在贝加尔湖至东西伯利尼维持五千万人,在远东维持五千万人,并适当分布工业布局,调整重工,军工,轻工,农业布局,尤其加强中亚,远东的农业生产这一基础产业,加强能源电力工业和公路铁路机场,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目前俄的经济政策是失败的,造成西部太重而中东部太轻,长此以往,国家还会分裂。

1、盟军对苏联的物资捐赠是在四大战役之后才开始的,美国没有单方面捐赠物资 2、气温低,德军被冻,苏联就不会被冻了?到了人家国土上说人家天气不好让自己输了?难道要让人家端茶倒水磕头,然后再把空调和暖气打开,再跟你打?历史没有如果 3、二战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是诺曼底登陆,苏德战争转折点是莫斯科保卫战,盟军没有战争转折点,别跟我说诺曼底登陆,苏联没给你抗住,你能上的来?也别说敦刻尔克大逃跑,丢人。不列颠空战?德国才死几千个人? 4、德国军队总死亡人数约600万,死于西线和北非的军队约有50万,其余皆死于东线。

波拿巴可是想打谁打谁,来回的打,拿下莫斯科。十万人,没打,自己回的,剩两万。当时,美国全方位支持苏联几乎所有东西!日本在哈乐欣河战役被朱可夫打疯,打傻!日军断了念想!莫斯科丟了,苏联也可以打败德国人的,苏联中央迁移到了古比雪夫,苏联军队以经动员起来了,有美英加的外援,有斯大林的统帅,有朱可夫安东诺夫等名将,人力资源比德国强,迟早会击溃德国人。

我认为斯大林丢了莫斯科,输得概率很大,毕竟西伯利亚没有反攻的经济基础,更何况德国会扶持白俄傀儡政府上台,因为当时苏联政治基础不稳,否则也不会有大清洗运动。那么就看日本是否会偷袭美国。不偷袭,日本会和德国进入缓冲期,参考蜀吴联盟。日本偷袭,那么德美必然结盟,解决了日本,这对国民政府是重大利好。毕竟国民政府在德美关系都不错,会形成一个德美冷战之间的缓冲带。

全面战争也是一城一地打下的,如果丢掉莫斯科,恐怕整个欧洲部分就保不住了,那么美国就算想支援,也没有运输线路。而西伯利亚也很难支撑继续把全面战争打下去。所以斯大林说没有退路,是真的,并不是说说而已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野... #头条中国史# 很多人对于导致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诸侯混战的原因有争论,有的说是因为黄巾起义,有的说...
原创 围... 1948年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被华野5个纵队包围在碾庄圩地区。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对即将飞往徐...
原创 刚... 1932年,红四方面军正在鄂豫皖苏区打得热火朝天。 有一天,红军32团第5连连长滕海清,突然接到上级...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子嗣旺盛。他有26个儿子,但他最看重的是太子朱标,一心培养他,包括家庭教育、学术教育、...
原创 曹... 曹操汉中之战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曹操确实雄才大略,可是刘备也不简单 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可能...
原创 1... 1912年,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想来,清朝的覆灭距今好像也不是太远,...
原创 重... 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化,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任何...
原创 有... 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是阿拉伯人占主体,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
贾海生:周初洛邑殷民之族的形态... 周初洛邑殷民之族的形态与 《周礼》所见治理殷民的理想模式 贾海生 根据《尚书》的《康诰》《召诰》《洛...
原创 为... 男儿路,只一步,生死荣华莫回顾,男儿血,才如铁,刀山火海志不绝!男儿泪,最昂贵,孤身万敌不后退!骨万...
原创 保... 一觉醒来成为皇帝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本是一个保安队长,却被手下披上龙袍,在五代十国的吃鸡大赛里脱颖...
原创 晚... 标题:晚清三大顶级牛人:一个影响日本,一个收复新疆 在历史的长河中,晚清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
一条龙穿越二十四朝 汉服日活动将代表着“朝代”的摊位汇聚成一条“龙”,并在摊位的装饰中融入历史知识、名人典故等。 额...
原创 顺... 董鄂妃本是顺治帝的弟媳,那么她和顺治帝是怎么认识的,又是怎么相恋的呢? 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之女,生于...
原创 郝... 蒋介石,这个著名的政治人物,历任过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不管在电视剧或是一些历史资料中...
原创 宴... 1962年,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设宴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为什么特殊?因为这个人就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原创 大... 1955年新中国大授衔,一共授予了一千多位开国少将,唯独有一人是“暂授少将”,在他去世的追悼会上,任...
原创 上... 这位手拿着苹果陷入沉思的老人就是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张计发,时任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七连连长,他是电影...
原创 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从历史上400多位皇帝中挑选出“千古一帝”,那么笔者认为只有以下六位才能入选“天...
系列图集|彩色照片里的日本侵略... 1937年12月南京日本军游行,为首的是日本陆军大将松井石根。 1938年武汉,行进中的日本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