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讲谋略,西方讲技术。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美西方传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浸淫商业,对契约精神的认识深入人心,对合同法律的技术运用炉火纯青。
无商不奸。投射到世界秩序设计、国际关系折冲与地缘政治博弈,不管是霸权也好,欺诈也好,设套也好,其一环套一环、趋利避害拟议、解读、运用国际条约协约的技术技巧能力自然也驾驭就轻。
有时,这常常能让他们占到便宜。
而有了白纸黑字,对于习惯君子之交,以和为贵、大开大阖,讲究搁置争议、面向未来谋略的古文明中国来说,虽然在战略层面,仁义礼智信,师出有名。
但,在现实层面,有时就显得刻板,缺乏灵活应变之术,面对对方三寸不烂之舌,在认知和舆论战中,略显尴尬被动,反而影响降低了自身公信力,减少了朋友圈支持和尊重。协调起来,事倍功半。
这就是当前我们在逐鹿世界的国际地缘政治风云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值得关注,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球化版图中,如果说亚洲是基座锚点,那么,欧洲就是缆绳抓手。只有背靠亚洲大地,手里牢牢牵住欧洲,中国基本就稳坐世界之林、坚如磐石了。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认为以下十点可供参考:
1,立足亚洲联合欧洲
2,维护中俄中印关系
3,力求做大中美蛋糕
4,紧紧扼住日本喉咙
5,敬畏国家与法律
6,尊重他人,积极培养国民血性
7,尊重政治家荣誉(权威)
8,平衡发展、科学统筹兼顾
9,政治家垂直规划战略传播,讲顺中国语法,讲好中国故事
10,分进合击、积极培育各行业、各领域国际领头人和KOL,代表中国声音
这就是我总结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社会永久安定繁荣的十大谋略。
对于曾诞生了黑格尔、康德、歌德、席勒、爱因斯坦、赫兹、普朗克、克劳塞维茨、俾斯麦等一大批人类星辰的国家来说,德国在世界和中国蓝图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
遗憾的是,老奸巨猾的拜登替换野牛特朗普,俄乌冲突爆发,给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机会,欧洲突然失去重心、蹩了脚。
理论上,我认为德国总理朔尔茨是重新打开欧洲心门的钥匙,中国应该多多关注、善待朔尔茨,不妨弯弯腰,虚心争取其理解支持。
首先,朔尔茨具有高度政治远见和智慧,这在当今“后真相”时代,网络催生民粹,欧美政坛普遍容易出现非专业“跨界政客”的大背景下,极为稀有和珍贵。
2022年11月,中德元首会谈前,朔尔茨写了一篇文章,阐释他的一些国际地缘政治思想,提到他对中德、中国欧盟关系的看法、决策路径与目标。
俗话说,文如其人。
客观地看,朔尔茨文章(译文)无论是立意、文风还是内容,都是相当坦诚友好的。既富有政治远见和智慧,也非常理性、实事求是。
当然,朔尔茨对德国与欧洲的未来独立,也是有雄心进取和企图的。
所以,中国应重视朔尔茨,并下大力气研究,以诚相待,处理好与之关系。
事实上,在11月4日的元首会谈中,朔尔茨的一些说法几乎是中国一向主张的复刻,这就十分难得。这种共同语言当然也就是求同存异、巩固提高双边关系的契机。
比如:德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和搞阵营对抗,政治家有必要为此负起责任。
其次,从肢体语言和行为心理学来看,基本上,朔尔茨是个和平、老实(诚恳)、有原则的政治家,就像三国时候吴国的鲁肃。
比如,俄乌冲突中,面对受救济援助的乌克兰政客的无厘头侮辱性反常言论,出钱又出力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似乎充耳不闻,颇有中国古大夫“出淤泥而不染”之遗风。
侧面说明这是一个有见识、有恒心、有底线爱和平的老实人。
据说,德国内部有取笑朔尔茨为“机器人”,那何尝又不是对他大智若愚的另一种形式赞美呢?
与当初普京长桌子会见朔尔茨相反,对于这样有智慧的老实人,中国应倍加礼遇。
比如:朔尔茨提到,他认为中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政策是在减少依赖。所以,“如果中国变得不同了,那么我们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也必须调整。”德国欧洲也要减少依赖中国。
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洞察先机,沉着冷静应对。
一方面,平时注重认真调查研究,全面及时了解德国各社会阶层政治,熟悉朔尔茨等德国政治家政治理念和成长经历,提前预判,积极交流沟通;
另一方面,又要全面、完整、准确向朔尔茨阐释清楚中国政策策略依据和路径。比如:中国实施双循环的科学原理和来龙去脉。
实际上,中国实施双循环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被迫的。
另外,中国的哲学向来是以退为进。全球化目标下,双循环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搞活中国经济,做大世界市场。所以,它是开放的,并不是封闭的,也是有利于欧洲德国的。
2020年4月10日,中国领导人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以及2020年11月4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都阐述得非常清楚。
第三,朔尔茨虽然被政客取笑为“机器人”,但茶壶里煮饺子,他也是猪吃老虎,心中亮堂,相当有谋略的政治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驻军德国,德国一定程度上政治身不由己。
欧洲要独立,德国要自由就必须摆脱美国羁绊。
但,德国政治独立任重道远。这其中当然既有美国实力的障碍,也有国际法律的约束,所以,表现在朔尔茨的谋略上,一方面,坚定判断并信仰世界多极化,另一方面,又在文章中,处处抬高美国,以示尊重。
但其中的真实含义,熟悉的人都会心领神会。
比如,这段:
在冷战时期,德国以一种尤为痛苦的方式经历了国家分裂。所以,恰恰是德国,对今天全世界再度按“新冷战”划分阵营,毫无兴趣。美国最新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正确地承认,美国希望避免出现新的、不同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
至于中国,这意味着一个有14亿人口与庞大经济实力的国家,当然会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一直以来都扮演这样的角色。然而,有些人基于这个事实,主张要求围堵孤立中国。这就跟宣称中国将会确立霸权主导地位,或者是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等说法一样,完全站不住脚。
总之,
朔尔茨既不像年轻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那样天真、冲动;也不是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说的,“朔尔茨是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也不想懂政治的小男孩儿”。
有着深邃历史传统、浩瀚文化基因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政治卓识和谋略上更趋同中国。
如今,面对被普京忽视的朔尔茨,日本却虎视眈眈,卯足劲想拉拢,美国更是算尽机关,欲让德国有苦难言。
所以,我们也不应再学诸葛亮,让老实人吃亏。
而是要真心诚意地善待朔尔茨,与之交流互鉴,凝聚共识,让他宾至如归,从而稳定德国和欧洲,实现命运共同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