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功高震主的3位名将,可以轻松取代皇帝,结局为何大不相同
迪丽瓦拉
2025-08-05 02:33:19
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历史中总有那么几位名将,他们的功绩如璀璨星河,光芒耀眼得甚至盖过了君主。这些将领本可以轻松取代皇帝,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结局,有的饮恨而终,有的身首异处,还有的却安享晚年。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百家争鸣。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一位名叫白起的将军横空出世。他的战功赫赫,被誉为"战神",所向披靡,未尝一败。白起的军事才能可谓是出神入化,让敌人闻风丧胆,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将星。

白起初次担任主将时,就在伊阙之战中一鸣惊人。他率领秦军与韩魏联军展开激烈交锋,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白起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最终全歼敌军24万人。这场战役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战国。白起的名字开始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秦国上下的认可。

然而白起的辉煌战绩并未就此止步,在鄢郢之战中,他再次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秦军在他的带领下,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楚国腹地。大败楚军后,他们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这场胜利不仅迫使楚国君臣东迁,更是摧毁了楚国先王的陵墓,给楚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楚国的实力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因为这场辉煌的胜利,白起被秦王封为"武安君",他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白起的军事生涯的巅峰,莫过于长平之战。在这场旷世大战中,白起率领秦军迎击赵国的45万大军。两军相持不下,战事一度陷入僵局。白起运用智谋,先是佯装撤退,诱使赵军追击,然后设伏一举歼灭赵军主力。虽然秦军在战斗中损失了一半的兵力,但最终还是全歼了赵军。这场胜利不仅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也让白起的威名达到了顶点。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战场上的死亡人数约有200万,其中一半死于白起之手,可见其军事才能之卓越。

然而功高震主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白起的卓越表现引起了群臣的嫉妒,也让秦昭襄王心生忌惮。一位名叫范雎的大臣开始在秦昭襄王耳边进谗言,游说他要防备白起。他说:"白起功劳太大,威望极高,恐怕会威胁到陛下的统治。"这些话如同一滴滴毒药,慢慢浸入秦昭襄王的心中,于是白起开始被秦昭襄王打压。

秦军进攻邯郸失败之后,秦昭襄王欲让白起再次出山带兵,但白起多次拒绝。他说:"臣年事已高,不堪重任。"这让秦昭襄王大为光火,认为白起是在推卸责任。最终秦昭襄王将白起贬为庶人,剥夺了他的一切职务和爵位。

白起的悲剧在杜邮画上了句号,他被秦昭襄王赐剑自尽,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据说白起在自刎前,仰天长叹:"我白起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今日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啊!"

白起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一位谋士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道出了古代帝王对功臣的态度。当大敌已除,功臣就如同猎狗一般,可能会被主人抛弃。越王勾践就是这样,在灭了吴国后,他杀了帮助自己的功臣文种。这种"鸟尽弓藏"的手段,成为了后世皇帝处理功臣的一种方法。皇帝们尤其戒备武将,因为武将掌握兵权,最容易造反。白起的悲剧,正是这种帝王心理的写照。

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到了秦末汉初,又一位名将韩信登上了历史舞台。

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暴政引发民间怨声载道,最终爆发了反抗秦朝统治的起义。起义势力如星火燎原,很快就席卷了整个中原。这些力量逐渐汇聚成了两支主要力量: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

韩信出身贫寒,在家乡淮阴常被人看不起。据说他年轻时曾忍受胯下之辱,显示出非凡的忍耐力和远大志向。他最初加入了楚军,但项羽并不重用他。项羽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职位,这让韩信感到失望。于是韩信离开楚军,投向了汉军。然而刘邦起初也没有重视韩信。幸运的是,萧何慧眼识才,力荐韩信,说服刘邦重用他。萧何对刘邦说:"韩信此人,胸有韬略,是难得的将才。"

韩信被拜为将军后,如鱼得水,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他帮助汉军一步步反攻楚军,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屡建奇功。经过几年的战斗,他成为了刘邦的左膀右臂。韩信的军事才能让人叹为观止,他善于用兵,每战必胜。在垓下之战中,韩信更是彻底击败了项羽,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历史再次重演,刘邦胜利后,虽然封韩信为楚王,但心中却对这位功高盖主的将军充满了戒备。他对身边的人说:"韩信功劳太大,恐怕会有二心。"于是刘邦开始设计除掉韩信。他假装巡视云梦,趁机擒获了韩信,将其削爵为淮阴侯。

韩信的结局来得既突然又残酷。在吕雉的帮助下,刘邦将韩信诱骗至长乐宫钟室,将其诛杀。

韩信的结局与白起何其相似,两位名将都因功高盖主而遭到猜忌,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就此停止,郭子仪,这位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到唐德宗建中年间,历经"七朝"的名将,经历了安史之乱,积累了巨大的军功,最终权倾朝野。然而他的结局却与白起、韩信大不相同。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挽救了唐朝的统治。他多次击退叛军,稳定了局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家的权势越来越大,大到了敢和皇室叫板的地步。有一次,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与妻子升平公主争吵,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他说:"我父亲若不是顾念皇恩,早就可以取而代之了。"这样的话在正常情况下足以让整个家族遭到灭顶之灾。然而唐代宗不敢惹郭子仪,只能无奈承认。郭子仪得知此事后,立即向唐代宗请罪。唐代宗给了台阶下,说:"郭将军乃国之栋梁,岂会有二心?这定是小人挑拨。"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郭子仪在政治上有着敏锐的眼光,懂得如何与皇帝相处。他每次立功后,都会表现得十分谦逊,将功劳归于皇帝的英明决策。在武将的本职工作上,郭子仪也表现出色。即便到了晚年,他仍能率兵击退吐蕃的入侵,保卫了唐朝的边疆。

郭子仪去世后,被赐谥号"忠武",唐德宗甚至下诏允许郭子仪的坟墓比别人高一丈。这种殊荣,在唐朝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郭子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功高盖主的将领也可能有好结局。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三位名将如此不同的命运呢?

白起面对的是秦昭襄王,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韩信面对的是刘邦,一个从泥腿子起家的皇帝;而郭子仪面对的则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们。

秦昭襄王和刘邦都是强势的君主,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和胆量来清算功臣。这两位君主都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们的统治。相比之下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们,国力衰弱,不敢轻易动大臣,尤其是像郭子仪这样的功臣。他们需要郭子仪来维持朝廷的稳定,因此不得不容忍他的权势。

此外郭子仪本人的政治智慧也功不可没,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示弱,知道如何与皇帝相处。每次立功后他都会表现得十分谦逊,将功劳归于皇帝。这种政治智慧,是白起和韩信所欠缺的。白起傲气太重多次拒绝秦昭襄王的征召;韩信则过于自负,曾说出"隆中对"这样的话,让刘邦心生警惕。

功高盖主固然危险,但并非注定悲剧。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功绩与谦逊,如何在权力的游戏中保全自己。郭子仪的成功,或许给了后世武将一个启示: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也要懂得韬光养晦,这样才能在权力的漩涡中安然无恙。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时代的力量,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君臣关系。在强盛的帝国,君主有底气清除威胁;而在衰弱的王朝,君主不得不依靠功臣。这种微妙的平衡,决定了功臣的命运。

在追求成就的同时,也要懂得审时度势,把握分寸。只有这样才能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能够安享晚年。

在权力的游戏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恒的规则。而懂得这些规则的人,才能在这场游戏中走得更远。

白起、韩信和郭子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功高震主的危险,也看到了化解这种危险的可能。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平衡个人成就和谦逊态度都是极其重要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赖... 近日,台伪赖清德出访马绍尔群岛、图瓦卢、帕劳,并将此行命名为“繁荣南岛、智慧永续”之旅。过境夏威夷时...
原创 夏...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夏朝作为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一直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点。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却带...
原创 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更是朝代更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山东六国,中华大地上进入封...
原创 唐... 唐玄宗在位期间,由于他昏聩不明,任用奸邪,沉湎酒色不能自拔,导致强盛的大唐国事日非,江河日下,最终激...
原创 冯... 若是提起明朝初期的开国功臣,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开平王常遇春与中山王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的凤阳老乡,在...
原创 读... 作者:韩雪丽 贾府难怪要没落,冷子兴语,男子们一代不如一代,只知道安享尊荣,不知筹划,其实,贾府之所...
原创 唐... 唐朝,那是一个我们历史课本上熟悉的辉煌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君。今天我们要聊聊...
原创 独... 在去年二月的时候,电视剧《独孤天下》开播。接着在今年,由陈乔恩、陈晓等主演的电视剧《独孤皇后》成为大...
原创 汉... 汉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汉代战争...
原创 为... 《绝地逆转:毛主席四渡赤水的传奇智谋》 【引言:生死边缘的惊天逆转】 想象一下,你被四十万大军围得...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是初唐年间最大的历史事件,也是李唐王朝内部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然而大唐王朝正是抗住了这次“...
原创 在... 清宫剧作为一种独特的电视剧类型,以其华丽的服饰、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引人入胜的情感纠葛吸引了众多观众...
原创 熊... 日军第十五师团曾于1925年5月1日被裁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于1938年4月4日恢复番号重建...
渭河之盟,颉利可汗一顿箭雨能射...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公元621年,颉利可汗的强大骑兵军团逼近唐朝边疆...
原创 偷... 文丨 i 编辑丨 图图图酱吖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朝鲜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连续十几年的经济负...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皇帝这个职业那可是相当有分量,一旦坐上那个宝座,那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过,想要...
隋末唐初22位风云人物之结局!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隋末唐初有哪些风云人物,他们的结局是怎样...
原创 中...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国历史上...
原创 金... 1949年11月1日,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在福建厦门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前来参加此次会议的十...
原创 土...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时年三十七岁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在突然患病后驾崩,八岁的长子朱祁镇仓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