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是一段令人痛心疾首、不忍回顾的历史篇章。
在这段历史中,我们或许会发现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尽管日军气焰嚣张,但陕西和福建两地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并未像其他地区那样遭受重创。
日军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他们最初的战略是从东北向南推进。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后,上海又成为了他们的目标。然而,在上海,19路军的顽强抵抗使得日军并未能如愿以偿,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
随后,日军又将矛头指向了华北平原,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相继沦陷。到了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北平、天津等大城市也相继失守。他们甚至企图兵分三路,占领全中国,南京、武汉、四川等地都成为了他们的目标。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重庆以避其锋芒。
然而,关于日军是否攻打陕西的问题,却并非如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简单。实际上,日军曾多次试图攻占陕西,但由于陕西地处战略要地,紧邻多省,且是抗日总后方和苏联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因此日军对陕西的进攻尤为猛烈。然而,由于黄河、秦岭等天然屏障的阻挡,以及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等原因,日军并未能成功占领陕西。
至于福建,情况则略有不同。日军确实曾攻占过厦门、福州等地,但由于福建地形崎岖、山地众多,日军的机械化装备难以施展。同时,福建军民的英勇抵抗也使得日军在福建的进攻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此外,日军在多处战场失利,兵力分散,面对福建的复杂地形和顽强抵抗,日军最终权衡利弊,放弃了全面占领福建的计划。
因此,尽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野心勃勃,试图占领中国每一寸土地,但在陕西和福建两地,他们却并未能如愿以偿。这并非因为日军没有攻打这两个地方,而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这两个地方在日军的侵略战争中得以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正所谓“地形险要民抗勇,日军难侵陕与闽”,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来侵略中的英勇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