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桥、贺胜桥之战是北伐军对吴佩孚的巨大胜利,如果只是看热闹,独立团的刺刀冲锋击败北洋军的大刀队无疑很有看点。但很多读者都不是那种只接受过中学历史教育的小白,大家可能都很疑惑吴佩孚手下明明有20万大军,为何会被独立团的千余人击败?
首先,汀泗桥、贺胜桥之战独立团充当了尖刀部队不假,北伐军的主力还有第四军和第七军的两万多人,第八军和第一军也投入了部分军队参战,在这两场战役中北伐军最多投入了14个团、35000人。其次吴佩孚手下只是名义上有20万人,在汀泗桥、贺胜桥之战中他还真没啥优势,让北伐军抓住时间和空间上的漏洞,打出了旗鼓相当的效果。
在北伐前,吴佩孚的军队已经变成了一支鄂军、直系旧部老油子、河南地方部队、部分湘军组成的大杂烩。他的军队主力是旧直系的四个军,其中陈文钊、王为蔚、田维勤、王维城和阎治堂五个师长的部队都一度跑到国民二军阵营,第四军的主力(名义上的总司令是齐燮元)更是魏益三的部下。魏益三原本是奉系大将郭松龄的爱将,一度执行过斩首张作霖的任务,郭松龄战败后,他带着部队转投了冯玉祥,国民军被围攻时,魏益三的部队才转投了吴佩孚,在随后的历史中他们还投奔过委员长、李宗仁和唐生智。吴佩孚手下的四个军直系军队大半都有黑历史,善于转投阵营、出工不出力,他手下真正给力的部队就是卫队团等少数部队。
河南地方部队的首领则是山东人靳云鹗,直系军头出身的靳云鹗当过河南省长,河南多个地方部队都奉他为老大。靳云鹗在直系旧部中也很有面子,吴佩孚真调不动他的部队。吴佩孚在南方两湖地区的主要兵力就是李济臣手下的3万余人,陈嘉谟手下的3万鄂军、叶开鑫所指挥的2万多湘军部队,其余的军头如唐福山、马济、沈鸿英等人早就失去了基本部队,综合计算下来,吴佩孚在南方有十万部队,主力是陈嘉谟和叶开鑫统帅的五万多人。
北伐开始后,北伐军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秒杀了叶开鑫指挥的2万多湘军,在七月十一日夺取了长沙,大半个湖南北伐军不到一个一个月就搞定了。当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伐军的湖南省政府就正式挂牌营业,吴佩孚在一个月内丢了三分之一的地盘。吴佩孚却还在北方同张作霖、阎锡山等人搞联合,一门心思要灭了国民军,国民军跪地求饶送走冯玉祥求加盟,他都直接回复要“食汝之肉,寝妆之皮”,一定要杀了国民军全家。国民军不愿意坐以待毙,就有了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三方联手围攻国民军的南口大战。北伐军占领了湖南,杀到湖北边境,吃掉了他四分之一的军力,他还是在进行南口大战。
南口大战在当年8月12日结束,整个湖南、小半个湖北已经落入北伐军之手。可吴佩孚还是觉得北方的事情重要,非要在北京决定总理人选,直到8月23日他才和卫队旅坐上火车返回武汉。到8月25日,吴佩孚才回到武汉。
吴佩孚还没来得及组织部队,熟悉战场情况,8月26日凌晨,独立团和第四军进攻了汀泗桥。吴佩孚只能赶场一样,匆忙带着卫队团、军官团、宪兵队、学生队,第十二、十三混成旅、二十五师一部等万余人坐着火车急救汀泗桥。他们还没赶到汀泗桥战场,北伐军就在8月27日凌晨夺取了汀泗桥。吴佩孚只能把战场改到了贺胜桥,用万余精锐外加数万溃军对抗35000多人的北伐军精锐,结果又被北伐军的刺刀冲锋击败。
整个汀泗桥、贺胜桥之战,吴佩孚都被整个北伐军打得措手不及,他在北方的直系旧部根本就没来得及调往湖北,河南的两个师也被靳云鹗劝说停止前进。吴佩孚就像刚打完强敌,匆忙赶场的国术老师傅,他刚摆好架势,对面的北伐军就用几个闪电连招“偷袭”加猛冲把他打得几乎要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