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建文帝与嘉靖帝都追尊生父为帝,为何文臣们一个支持,一个反对?
迪丽瓦拉
2025-08-05 08:04:43
0

礼法所圉,统嗣伦序,及皇家世袭传承正统性,才是建文帝朱允炆追尊懿文太子朱标为帝,无人反对,而世宗朱厚熜追尊兴献王朱佑杬为帝,几乎全体文臣反对的理由之所在。

中华历史上,像建文帝追尊懿文太子,世宗追尊兴献王这样,两方面的例子都有:

如同懿文太子例子的:北魏文成帝拓跋濬追尊父亲、太武帝拓跋焘太子拓跋晃为恭宗景穆皇帝;南齐废帝(郁林王)萧昭业追尊父亲、齐武帝萧赜太子萧长懋为世宗文皇帝;元成宗铁穆耳追尊父亲、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为裕宗文惠明孝皇帝;等。

如同兴献王例子的:汉哀帝刘欣追尊父亲、元帝刘奭次子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帝;宋英宗欲追尊父亲、真宗赵恒第四子商恭靖王赵元份之第三子濮安懿王赵允让为帝(后因英宗去世,此议未成);元武宗海山追尊父亲、裕宗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为顺宗昭圣衍孝皇帝;等

为什么建文帝追尊懿文太子,大臣们觉得是天经地义;而世宗追尊兴献王,几乎全体文臣坚决反对?

答案是:礼仪传统之经典,帝系正统之所在,儒家道德之局限。

懿文太子是太祖嫡长子,二十五年的皇太子,如果不是因为英年早逝,太祖驾崩后,懿文太子就是大明毫无争议的第二代皇帝。懿文太子之后,则皇位传于诸子中最长的次子朱允炆。所以建文帝即位后,为表示大明帝系传承是自太祖---懿文太子---建文帝这一系列的正统相传,所以为突出这一正统,并契合儒家“忠孝”礼仪,追尊父亲为“兴宗孝康皇帝”,这样,大明的帝系谱系完整,自己的正统地位得到加强,文臣们的儒家“忠孝思想”也得到了宣扬,所以建文帝追尊父亲懿文太子为皇帝,得到了一致支持。

如同建文帝这样的做法,历朝历代都有先例,开国皇帝追尊祖先数代,也属于这个范畴:明太祖追尊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四代为帝,为他们修建皇陵,在太庙内排序帝位,都是正统儒家帝系传承制度的一种体现,所以大臣们都是十分支持,没有其他意见。因为这样,同时也是遵循朝臣们所推崇的“敬天法祖”?“以孝治国”的儒家经典,对于士大夫们据此更好地参与并主持朝政,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后来燕王靖难,渡江破京师,建文帝失踪。之后燕王登基为太宗(成祖),因为需要凸显出自己的合法性及正统性,所以不光革除了建文帝皇位正统性(将建文年号改为革除年间),同时也将长兄懿文太子的“兴宗孝康皇帝”称号改回了“懿文太子”。表明了大明帝系改自太祖——太宗(成祖)一系,将懿文太子一系彻底抛到一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而世宗追尊兴献王,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主要是:

第一、世宗是宪宗朱见深的孙子、兴献王的儿子;而兴献王不过是宪宗的庶四子,普通额藩王。宪宗之后的帝系是宪宗---孝宗---武宗一路传承。如果不是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嗣,而孝宗又没有其他儿子,世宗当时作为一个普通的宗人(兴世子),怎么有可能入继大统,成为大明第十一代皇帝。

第二、世宗入继大统后,如果追封父亲兴献王朱佑杬为帝,那么大明的帝系传承就变成了宪宗---兴献帝----世宗及以下,对于做了十八年皇帝的孝宗和做了十六年皇帝的武宗,在于大明的帝系传承之下,从直系就尴尬地变为了旁系,而在于太庙内诸先帝祭祀的排行上,也将降于睿宗(世宗给兴献王所上庙号)之下,无人主祭。这是身为儒家忠实信徒、坚决礼教捍卫传统思想的绝大多数文臣,所绝不能应允的!

但是,在武宗死后,暂时主持朝政大局的首辅杨廷和,于挑选后继皇帝的过程中,一是没有直接给武宗立嗣,而是越过武宗,给孝宗挑选嗣子,把帝系传承撇开武宗,直接上继孝宗(也是因为武宗一生嘻哈、号称顽童皇帝、行事不着四六,实在是使武宗一朝的文臣伤透了脑筋,所以在他生前为了维护儒家君臣礼仪不得不捏着鼻子忍了,身后还是忍不住黑他一把)。

如果给武宗调选嗣子,现成的就有一个合适人:宪宗第六子益王朱祐槟次子崇仁王朱厚炫长子朱载增,时年五岁,是宪宗长曾孙,孝宗长侄孙,武宗堂侄,为当时武宗近亲侄辈唯一一人。

如果杨廷和选朱载增入继武宗,那么当时只不过是兴世子的朱厚熜就没有任何机会,此后将一辈子窝在安陆小地方,修修道读读书,写一写青词,默默无闻过完富贵而平淡的一生,也许还会因为崇道而孝敬父母,身后得一个“贤王”的好名声。

但是杨廷和考虑到朱载增祖父益王朱祐槟、伯父益世子朱厚烨、父亲崇仁王朱厚炫及诸叔俱在,益藩人丁兴旺,如果选朱载增继位,益藩宗人必会借新君出于益藩而使朝廷以亲亲之谊提高诸人待遇,并借此有干预朝政可能,使得朝廷增加不可预计的财力负担及不可预知的权力分化。

而兴世子朱厚熜,父亲兴献王已薨逝,自己又无其他兄弟在世,家中只有寡母,比之益藩,兴藩可算是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加上兴献王是宪宗第四子,益王是宪宗第六子,于“宗法伦序”上,兴藩也排位在前。所以,杨廷和最终选定了文臣们心目“年幼无知、别无助力、好控制”的兴世子朱厚熜,承嗣孝宗,为继任皇帝,以符合文臣们实际把控朝政,而以新皇帝为道统牌位、高高供起的大明现状。

但是以杨廷和为首的文臣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选了一个性情坚定、遇事极有主见、精明腹黑的皇帝!

在世宗进京后,先是以嗣皇帝礼仪而不是以皇太子礼仪,自自大明门入内,没有经文华殿,而是直接在奉天殿继位。给了文臣们一个下马威。

次年,世宗改元嘉靖,后世习惯以庙号“世宗”。此后,世宗与大臣们,就到底以孝宗还是以兴献王为皇考一事,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交锋,史称“大礼议”。

世宗紧紧抓住杨廷和以武宗名义所下遗诏中“......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中“伦序当立”和“嗣皇帝位”两句,以自己非以孝宗嗣子,而直接是嗣皇帝身份;和自宪宗以下,皇室伦序于武宗之后,自己为排序最前之人,以这两条理由,坚持自己是“继承皇统”,而不是“入嗣孝宗”。

至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世宗凭借着逐渐稳固的皇权,及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手段,并联合张璁、桂萼等支持自己的文臣,不断对朝中反对自己的文臣展开反击,终于迫使杨廷和心灰意冷,主动请求致仕。世宗顺水推舟,同意其致仕,将杨廷和赶回老家,并最终削职为民。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世宗预备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杨廷和之子、状元杨慎称:“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就在今日。” 鼓动朝臣二百余人在左顺门伏门,跪请世宗改变旨意。

世宗得报震怒,令锦衣卫逮捕参与者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并将四品以上者八十六人停职以待处理。

七月十六,世宗为母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七月二十,世宗下令处理左顺门伏阙事件中各朝臣:四品以上统统停俸,五品以下则廷杖。共十六人被杖死。此后,世宗终于以赫赫皇权完全压制住了反对其尊崇亲生父母的诸文臣。

嘉靖三年十二月,世宗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蒋氏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皇帝“皇伯考”。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世宗再尊兴献帝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将生父纳入大明正统皇帝世系之列,并将睿宗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宗之上,“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只序伦理”、 “奉睿宗于太庙之左第四,序跻武宗上”。

至此,经历十八年的不懈努力,世宗朱厚熜终于取得“大礼议”的最终胜利,打击了文臣势力,巩固了皇权,牢牢地掌握了无上的权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我... 文|趣味古迹探秘 编辑|趣味古迹探秘 听说关注我的都发财了!想体验躺赢人生吗?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
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首次同框 丰... 12月8日是宁波市第16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以下简称“名城日”)。 宁波因河而生、因港而兴,自...
原创 梁... 梁山108将虽然是一个头磕在地上,兄弟相称,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分成了若干个派系。不过在宋江这个带...
铁证如山!侵华日军日记详细记录... 在12月13日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赴日本山梨县拜访历史学...
原创 蜀...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钟会率兵攻进蜀地,蜀汉皇帝刘禅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就向邓艾投降,蜀汉灭亡。然而...
原创 武... 文|季婉白 编辑|季婉白 引言 李世民是中国唐朝的一位著名皇帝,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和...
原创 秦... 秦灭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标志性大事,是中国大一统文明的底色。当时位处西方的秦国,在十年内灭掉东方的六个...
原创 历... 前言 大家成长期间肯定学到过众多历史典故 ,老师和长辈传授它们就是为了让大家学习其中的优秀精神,或者...
原创 刘... 刘备是个理想主义者,遵循儒家传统思想,做事情以仁义为先,讲究以德服人。而刘邦是个实干家,为了成就大事...
原创 孙...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孙权的皇...
原创 陈... ?“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这是鲁迅先生眼中的陈独秀,如果说陈独秀像一颗随时扎人的螺丝钉,那么他的儿子...
原创 为... 内行人的话戳穿了真相。 我始终认为当年吴三桂要是没开关放清兵进来,历史上就绝对没有清朝这个朝代,所以...
原创 为...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以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璀璨夺目的成就,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作为中华文明的...
高级鉴定师沈洪兵:每一件古玩背... 个人简介 姓名:沈洪兵 性别:男 民族:汉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91 出生地:中国辽宁省 ...
原创 八... 八路军成立背后的故事:毛主席怒斥对罗炳辉的降职 1937年8月,陕北的红军终于完成了改编,正式成为八...
原创 从... 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缅怀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南昌起义将士,10月18日,《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南昌...
原创 朱...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何时亡?刘伯温说,国运600半!可惜啊,朱元璋没听懂,国运6...
原创 三... 三国时期,风云际会,名将辈出,魏蜀吴均有名将于世。后人为三国前后期的武将编写了一首打油诗:一吕二赵三...
原创 武...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在唐朝时期统治了15年,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为什么...
原创 史...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天灾人祸时有发生。有些灾难虽已过去数百甚至数千年,真相却依然笼罩在迷雾之中。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