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集团军建制,到底有多少位少将?为精确回答问题起见,我们权且以抗战时期的国民党集团军加以说明吧。
显而易见,集团军的少将名额,应包括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少将,以及集团军下辖的各军、各师甚至各旅的少将人员。
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少将有多少呢?其实是有额定标准的。
1940年1月重庆军委会颁布实施的《军事委员会修正集团军总司令部编制表及其组织大纲》显示,集团军总司令除上(中)将总司令、中将副总司令各一人外,还有中(少)将参谋长一名,也就是说该参谋长军衔可为中将,也可为少将。
参谋长之外,另有少将高级参谋二人。高级参谋的军衔设定不再像参谋长那样具有弹性,而是固定在少将。
再有,集团军总司令部还设有政训处、参谋处、副官处、军法处等职能部门,这几大处的处长军衔很可能亦为少将,或者上校,但绝不会超过参谋长的军衔。
但值得强调的是,这几大处处长军衔,并不在上面提到的《集团军总司令部编制表》之内,这说明这些少将并非定额,可能比较灵活。
小结一下,国民党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少将名额,大致在3-7人之间。
下面再说说集团军下辖之军、师、旅等作战部队的少将分布情况,把这些全部推算出来,再加上集团军总部的名额,就能大致得出整个集团军的所有少将数量了。
重庆军委会1938年12月颁发的《陆军暂行编制纲领》显示,陆军师司令部设有中将师长1人,少将副师长1人,少将(上校)参谋长1人,师司令部下属的参谋处、副官处、军械处、军需处、军法处等各处处长最高军衔为上校,以中校为主。
再小结一下,国民党师司令部的少将名额通常2-3人,再多也不会超过5人。
再根据军委会颁发的国民党《陆军(甲种、乙钟、丙种师)编制人员统计表》可知,甲种、乙种师的旅部各有3个少将名额,丙种师则只有2个少将名额。
国民党军司令部编制的正式文件我暂时没看到,但不妨碍根据集团军总司令部、师司令部的情况做个推测:副军长为中将或少将,军参谋长军衔很可能为少将,也可为上校,军部下属各处处长军衔应该以上校为主,这么来看,国民党的军司令部少将名额应该为3-5人之间。
说到这里,下面就是简单的小学数学问题了:一个集团军的少将数量,其实是集团军、军、师、旅等各级司令部甚至团部少将人数的总和。
这里面只有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人数是固定量,而军、师、旅司令部少将人数是变量,毕竟有些集团军只有一个军两三个师,亦有些集团军辖有五六个军十几个师,根据上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做乘法就好了。
关于抗战期间国民党一个集团军中间有多少少将的问题,我有说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