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房子就让人烦心,尤其是北上广深的房子,一年还贷款就要还好几十万,就算是租房,一个月也是大几千,成了老百姓最头疼的问题。那么在古代呢?其实除了战乱时期,大多数时候房价都是高得离谱。
就拿北宋来说吧,那个时候的首都是东京汴梁,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人口超过了一百万人。宋徽宗时期,在汴梁买一套普通房子,大概要花八九千贯钱,什么概念呢?就拿当时朝廷抄书的基层公务员来说吧,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大概三贯钱,就算不吃不喝也得三四百年才买得起一套房子。能够抄书的,在那个时候都算得上是技术人才了,毕竟古代老百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能识字的没有多少人。
像普通手工业者,餐馆店小二,一个月工资大概也就几百文,连一贯钱都挣不到,更别说想买什么房子了。北宋时期,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房子,不止是老百姓,就连那些当大官也是如此。
就拿欧阳修来说吧!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妥妥的朝廷正二品大员,可照样买不起房子。25岁当官的时候,他只能在开封租房子住;38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知柬院兼判登闻鼓院,相当于现在司法系统的高级干部,可他还是买不起房子,依旧是租房子住。直到41岁的时候,他才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套房子。像欧阳修这种官员还算是混得好的了,我们熟知的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两代人买房到死才把欠款还清。
苏洵当官比较早,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在7贯的样子,为了全家有个落脚的,于是他就在京城买了一套房子,足足花了八千贯,而他一年的工资加上奖金都还不到一百贯。于是就向别人借,是靠借钱买的这套房子,结果到死苏洵都没有还清这笔买房子的钱,只能由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继续接着还这笔欠款。苏轼前半生做官还是比较顺畅,年薪就已经高达两千贯,妥妥的高收入,但他的工资也只能拿来替他爹还房债,拿不出钱给自己买房。等到苏轼好不容易还清了他爹的房债,他也开始落寞了,后半辈子基本上都是一贬再贬,自己也买不起房子了,连做房奴的机会都没有。
苏辙仕途比较好,最后还身居高位,在晚年时候,咬了咬牙还是买了一套房子,但为了买这套房子他把自己家的藏书都卖了,还是买的汴梁六环以外的许昌一套房子,就这就花了九千四百贯,差不多是他两百年的工资。苏辙曾写诗感叹到,买了房子后,全家饭都快吃不上了!
无论是欧阳修,还是苏家三父子,与我们当下的人何其相似!古人也都曾是房奴啊!
上一篇:华龙洞!东亚人从这里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