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展现新面貌
迪丽瓦拉
2024-11-03 00:07:09
0

原标题: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展现新面貌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基本形成以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城市、村镇等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的立体保护格局,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展现新面貌、跨上新台阶。

  •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标志性象征。图为2023年9月20日拍摄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土楼群。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图

构建了系统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工作格局。坚持全面统筹、上下联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制度机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一是管理体制持续完善。编制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所有省份均已启动省级规划编制,各市县严格落实保护传承工作属地责任,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三级管理体制逐步健全。许多历史文化名城设置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二是工作机制逐步优化。建立城乡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研究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管理制度,保护传承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不断增强。三是法规标准不断健全。启动并加快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制修订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与古老建筑、传统村落等保护条例。出台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等政策文件,制定发布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规范、历史建筑数字化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14个省份颁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省级法规,7个省份颁布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省级法规,11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定出台保护类法规规章,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法治基础不断夯实。

建立了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坚持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将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工业遗产等纳入保护名录,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综合、最完整、最系统的载体。一是保护对象年代纵深延展。既着眼中华文明5000多年、近现代历史180多年,又聚焦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古今并重,强化各时期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二是保护对象类型持续丰富。92片红色文化型历史文化街区、85片工业遗产型街区、81片民族特色型街区、68片区域文化型街区等一大批承载重要记忆的古建筑、老街区纳入保护体系。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分六批将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庄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保护福建土楼、徽派民居、湘西吊脚楼、客家围屋等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55.6万栋,传承发展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5965项,形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群。三是保护对象数量大幅增长。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座、名镇312个、名村487个、传统村落8155个,历史文化街区1200余片,历史建筑6.35万处。与2012年相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23座、名镇新增131个、名村新增318个,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实现翻番,历史建筑数量增长了近5倍。大运河、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等9处历史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营造了全社会共同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的良好氛围。坚持多方参与、凝聚合力,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显著提升,保护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明显提高,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城乡历史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是保护传承成为共识。从党委政府到部门,从企业到群众,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情感等重要价值认识日益深化,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成为全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共识。许多基层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对当地城乡历史文化由衷自豪和无比热爱,人民群众关心参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热情充分激发。《文脉春秋》、《记住乡愁》、《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等一批大型纪录片制作播出,首播累计收看超百亿人次。二是保护自觉不断增强。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各地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创新保护机制、丰富保护类型,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保护城乡历史文化成为人民所需、人民所享、人民所愿、人民所爱。此外,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相关专业研究、传统营造技艺传承日益得到重视。10余所高校开设古建筑修缮、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遗产保护等学科,深入开展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一些建筑企业开设了古建工匠培训班、传习所,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

开创了城乡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生动局面。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提升风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一是以人为本更有温度。实施历史文化街区综合环境提升工程,补齐水、暖、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消除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隐患,留住原居民、“烟火气”,让居民在老城区、老街区也能享受现代生活的美好。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相结合,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二是活化利用更具生机。在70余个城市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一大批老厂区、老商业区等老旧街区。支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文旅融合发展,引入创新创意产业,22片历史文化街区、10条老街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让古城、老街、老建筑等“老地标”变成“新名片”。三是风貌特色更加彰显。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变“拆改留”为“留改拆”,许多城市建立严格的历史文化风貌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制度,原风貌、原味道地保留了一批老街区、老胡同、老里弄,使城市更具特色、更有魅力。

详见:倪虹文章《扎实做好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策划:侯亚景 审核:吴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