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历史、改写历史?真实的历史让你不寒而栗
迪丽瓦拉
2024-11-03 00:06:47
0

原标题:推翻历史、改写历史?真实的历史让你不寒而栗

大家老是问我,抗美援朝战争这本书什么时候能出来?

我总是说很久很久。这次,简单跟大家说一下。

我们先不讲抗美援朝属于重大题材,要过国家重大办和军科双重审核,就从写作的角度来讲。

确实,写一本抗美援朝战争的书一点都不难,甚至很多读者静下心来的话,也是能写的。

为什么我进度这么慢?

我举个例子。

第一张图,是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

第二张图,是约瑟夫·格登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内情》。

这一内容,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看到过。

乍一看,两本书讲的是一样的,仔细看,却不一样。

美国人格登的书里指出: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人已经准备好了以38线为界的方案,只不过后来没具体谈这方面,就没提出来。(格登也有小错误,美国人在波茨坦会议准备的线并不是38线,只是相似。)

看着差别很细微,其实关系很重大。属于真实历史和错误历史这样的重大差别。

当然,其中还有其他一些细微差别,比如,时间不一样,王树增说是8月9日,美国人写的是8月10日-11日(即8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比如美国书没说是谁划的线,王树增说是腊斯克,实际上是另一个美军上校博尼斯蒂尔划的线。但这种就属于无伤大雅的差别。

腊斯克和美国总统约翰逊

为什么没写出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人已经准备好了以38线为界的方案”就属于错误历史这样的重大问题呢?

没写出这一点,给大家的印象是不是就是——美国人没有这方面的事先考虑,它并没有去朝鲜半岛的意图,只不过是为了让苏联人少占点便宜的临时举措。苏联是邪恶的,对朝鲜是有意识的有预谋的,而我美国是善良的,是无意中来此,为的是保护这里的人民,对抗邪恶的苏联。这也和很多书籍所说的“美国觉得对自己来说,韩国没什么战略价值”相印证。这样子,美国后来介入朝鲜战争,在道德上是不是就占了一个制高点啊。朝鲜半岛对我没什么价值,我是为了民主自由正义而进行的联合国警察行动。

可是,如果美国早有准备和预谋呢?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事实上,美国军、政两界都有很多人认为韩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就涉及到二战之后的美国国内政治,对美国战后的战略发展方向的两条路线之争,这一点以后有机会再说。

既然美国早有准备,朝鲜一分为二早就在美国规划之内,那么内战就是必然的,所以美国是朝鲜战争起源最重要的一个点——东北亚这边向来没美国什么事,但美国人要掺一脚,这一脚就是5年后朝鲜战争的最原始原因。其实,后来,韩国立国,美军撤离,但在撤离韩国的同时,就制定好了未来介入朝鲜战争的方法——联合国警察行动。在操纵舆论、宣传上,其实各种细节,早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悄悄的、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固定好你的认识。

而且并不是只是引出这一条线,还引出了其他的线。比如:

美国在韩国的政策,只不过是美国在东亚政策的一部分,韩国包括在美国规划的日本-韩国-澎湖列岛-台湾-东南亚、甚至还有中国的华北这一个大圈子里——新的“大东亚共荣圈”即扶持日本作为对抗共产主义的亚洲桥头堡。

很多美国人讨厌艾奇逊,认为他就是个假英国洋鬼子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布了美国的防御圈,把韩国和台湾排除在外。如果写清楚美国对朝鲜半岛早有预谋(当然还要继续写美国对东亚、对韩国的政策变化,比如1949年美国制定了直接控制澎湖列岛、台湾的方案),那就不难看出,艾奇逊此举并不是对中国释放善意,而是在赤裸裸地欺骗中国,只不过是离间中苏的手段。

一个小细节没写,写出来的历史书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王树增和约瑟夫·格登都没有写出来另一个小细节。在腊斯克和博尼斯蒂尔划好了38线,拿去给二级大佬们(各军种代表、副部长们,他们讨论完再给一级大佬)讨论时,美国海军代表加德纳少将提出,索性继续把这条线往北挪,改成39线,把中国的大连一起划给美国。这种历史的片段,看着就让人不寒而栗,自说自话就想把大连拿走,如果美国真要这么搞,说不定蒋介石还同意了。

我们经常看到一种话术,说“美国从来没有侵略过中国”,“美国从来没有占过中国领土”,我们就不提1949年美国准备直接控制台湾这件事,毕竟还有一个蒋介石马上在大陆完蛋这么个情况。

蒋介石只能当名义上的四大国

1945年,中国是堂堂的二战战胜国,名义上的四大国。美国没准备征求中国意见,就考虑把大连拿走。最后,美国陆军反对海军的提议,反对的理由也和中国无关。美国陆军的意见是“这样太北了一点,俄国人肯定不同意”,人家考虑的是俄国,压根就没想到过“China”这个词。

我拿这个历史事件举例,就是跟大家说,书肯定是写得很慢的。我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以确保每一个字都尽量无误。所以为了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我要翻一整天资料,这种事是经常的。并不是说要推翻历史、改写历史,而是尽最大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

这段时间来,发文很是频繁,其中一个原因是,生活太过单调,每天就是看书、码字,千篇一律,我非常无聊、寂寞,积累值到达了一定的程度。前段时间,我弄到了一套我以为弄不到的书,按以往的德性,拿到手就应该迫不及待看了,结果3000页至今只看了7页。不想看,生活太单调,浑身没力气。发文对我来说,某种意义上也是找大家聊个天。连续聊了很多天,感觉浑身骨头舒服了,又可以回去工作了。所以,接下来又不怎么会发文了。

这一次,收获很大,上一篇文章有个读者的留言给了我最大的感触,

所以我把原来的简介“公知不爱,五毛痛恨”改掉了,以此提醒自己——谦逊的态度更有力量。

感谢读者“Larry”,让我再进一步。是否能做到?每个读者都可以监督、批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山... 1944年,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历史散文《甲申三百年祭》。从1644年到1944年,明朝...
原创 如... 没有机会翻盘,当时刘邦与项羽约定以“鸿沟”为边界,两方将和。于是项羽撤兵,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撕毁约...
原创 辉... 清朝在历史上一共存在了296年,在这期间有多位皇帝都是很优秀的,也创造了盛世,但在朝代末期也无可避免...
原创 北... 提起非洲,人们往往会想到炽热的气候与非洲人民黝黑的肤色。在近代历史上,非洲一直被迫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
原创 若... 若蜀汉如此做,只可能灭亡的更快。 第一,开发南方,越南根本不可行。蜀国全盛时期的人口也只有100万左...
赵氏普众酒:药酒的发展经历了哪... 五:北魏时期 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沫及安石榴汁置...
原创 孝... 提及孝庄这个名字,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斯琴高娃老师在《康熙王朝》里的形象。 那部剧让我们认识了这...
原创 清... 清朝的康熙帝玄烨,算是最出名的皇帝之一,他年幼登基,被祖母孝庄太后抚养照顾,通常说起康熙帝就少不得说...
原创 中...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对抗侵略日军,更是要防着被自己的同胞国民党捅刀子。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
原创 董...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挟献帝以及公卿百官、洛阳百姓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迁之行,此次迁都的目...
原创 纵...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指挥部,重新建立新四军军部,新建立的新四军下辖7个师一...
原创 要... 韩信会不会造反,我觉得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我们还原下事情的经过,这事还得从韩信被降为淮阴侯时说,韩信...
原创 当... 亚洲有一个国家,地盘不小,资源尚可,理论上乃纷争之地,却又被公推为 领土和边防最安全的国家 ——没错...
原创 慈... 在广西,提及柳州女孩,柳州话都称之为“柳州妹”。柳州由于靠近贵州湖南,山区丘陵地形,气候也是冬天湿冷...
原创 为... #为什么夏商周都能持续500年以上#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这样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秦朝之前的夏商...
原创 隋...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经历过很多,不仅仅经历过重文轻武的宋朝,而且也经历过重武轻文的朝代,要说最轻...
近代国士:李鸿章的铁血与智慧 晚清名臣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者之一,他的生涯与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成就紧密相连。 主题党课ppt...
原创 老... 曾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人物,那就不得不提到蒋介石,他一生叱咤风云。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贪婪自...
原创 魏...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之南北朝总结(五)两条道路 上一回咱们谈到,在孝文帝改革后三十年,北朝掀起了一股抵制...
原创 顺... 清朝皇室历史上出现过非常多神秘的悬案,都是有好几种说法,到今天也没有办法下定论!比如:孝庄皇后是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