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历史、改写历史?真实的历史让你不寒而栗
迪丽瓦拉
2024-11-03 00:06:47
0

原标题:推翻历史、改写历史?真实的历史让你不寒而栗

大家老是问我,抗美援朝战争这本书什么时候能出来?

我总是说很久很久。这次,简单跟大家说一下。

我们先不讲抗美援朝属于重大题材,要过国家重大办和军科双重审核,就从写作的角度来讲。

确实,写一本抗美援朝战争的书一点都不难,甚至很多读者静下心来的话,也是能写的。

为什么我进度这么慢?

我举个例子。

第一张图,是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

第二张图,是约瑟夫·格登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内情》。

这一内容,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看到过。

乍一看,两本书讲的是一样的,仔细看,却不一样。

美国人格登的书里指出: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人已经准备好了以38线为界的方案,只不过后来没具体谈这方面,就没提出来。(格登也有小错误,美国人在波茨坦会议准备的线并不是38线,只是相似。)

看着差别很细微,其实关系很重大。属于真实历史和错误历史这样的重大差别。

当然,其中还有其他一些细微差别,比如,时间不一样,王树增说是8月9日,美国人写的是8月10日-11日(即8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比如美国书没说是谁划的线,王树增说是腊斯克,实际上是另一个美军上校博尼斯蒂尔划的线。但这种就属于无伤大雅的差别。

腊斯克和美国总统约翰逊

为什么没写出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人已经准备好了以38线为界的方案”就属于错误历史这样的重大问题呢?

没写出这一点,给大家的印象是不是就是——美国人没有这方面的事先考虑,它并没有去朝鲜半岛的意图,只不过是为了让苏联人少占点便宜的临时举措。苏联是邪恶的,对朝鲜是有意识的有预谋的,而我美国是善良的,是无意中来此,为的是保护这里的人民,对抗邪恶的苏联。这也和很多书籍所说的“美国觉得对自己来说,韩国没什么战略价值”相印证。这样子,美国后来介入朝鲜战争,在道德上是不是就占了一个制高点啊。朝鲜半岛对我没什么价值,我是为了民主自由正义而进行的联合国警察行动。

可是,如果美国早有准备和预谋呢?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事实上,美国军、政两界都有很多人认为韩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就涉及到二战之后的美国国内政治,对美国战后的战略发展方向的两条路线之争,这一点以后有机会再说。

既然美国早有准备,朝鲜一分为二早就在美国规划之内,那么内战就是必然的,所以美国是朝鲜战争起源最重要的一个点——东北亚这边向来没美国什么事,但美国人要掺一脚,这一脚就是5年后朝鲜战争的最原始原因。其实,后来,韩国立国,美军撤离,但在撤离韩国的同时,就制定好了未来介入朝鲜战争的方法——联合国警察行动。在操纵舆论、宣传上,其实各种细节,早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悄悄的、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固定好你的认识。

而且并不是只是引出这一条线,还引出了其他的线。比如:

美国在韩国的政策,只不过是美国在东亚政策的一部分,韩国包括在美国规划的日本-韩国-澎湖列岛-台湾-东南亚、甚至还有中国的华北这一个大圈子里——新的“大东亚共荣圈”即扶持日本作为对抗共产主义的亚洲桥头堡。

很多美国人讨厌艾奇逊,认为他就是个假英国洋鬼子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布了美国的防御圈,把韩国和台湾排除在外。如果写清楚美国对朝鲜半岛早有预谋(当然还要继续写美国对东亚、对韩国的政策变化,比如1949年美国制定了直接控制澎湖列岛、台湾的方案),那就不难看出,艾奇逊此举并不是对中国释放善意,而是在赤裸裸地欺骗中国,只不过是离间中苏的手段。

一个小细节没写,写出来的历史书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王树增和约瑟夫·格登都没有写出来另一个小细节。在腊斯克和博尼斯蒂尔划好了38线,拿去给二级大佬们(各军种代表、副部长们,他们讨论完再给一级大佬)讨论时,美国海军代表加德纳少将提出,索性继续把这条线往北挪,改成39线,把中国的大连一起划给美国。这种历史的片段,看着就让人不寒而栗,自说自话就想把大连拿走,如果美国真要这么搞,说不定蒋介石还同意了。

我们经常看到一种话术,说“美国从来没有侵略过中国”,“美国从来没有占过中国领土”,我们就不提1949年美国准备直接控制台湾这件事,毕竟还有一个蒋介石马上在大陆完蛋这么个情况。

蒋介石只能当名义上的四大国

1945年,中国是堂堂的二战战胜国,名义上的四大国。美国没准备征求中国意见,就考虑把大连拿走。最后,美国陆军反对海军的提议,反对的理由也和中国无关。美国陆军的意见是“这样太北了一点,俄国人肯定不同意”,人家考虑的是俄国,压根就没想到过“China”这个词。

我拿这个历史事件举例,就是跟大家说,书肯定是写得很慢的。我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以确保每一个字都尽量无误。所以为了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我要翻一整天资料,这种事是经常的。并不是说要推翻历史、改写历史,而是尽最大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

这段时间来,发文很是频繁,其中一个原因是,生活太过单调,每天就是看书、码字,千篇一律,我非常无聊、寂寞,积累值到达了一定的程度。前段时间,我弄到了一套我以为弄不到的书,按以往的德性,拿到手就应该迫不及待看了,结果3000页至今只看了7页。不想看,生活太单调,浑身没力气。发文对我来说,某种意义上也是找大家聊个天。连续聊了很多天,感觉浑身骨头舒服了,又可以回去工作了。所以,接下来又不怎么会发文了。

这一次,收获很大,上一篇文章有个读者的留言给了我最大的感触,

所以我把原来的简介“公知不爱,五毛痛恨”改掉了,以此提醒自己——谦逊的态度更有力量。

感谢读者“Larry”,让我再进一步。是否能做到?每个读者都可以监督、批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导读:历史上唯一的洋皇后,刚上位便忽悠皇帝,出兵灭掉自己的母国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个朝代的皇后都...
原创 末... 外出打仗三年的士兵,返回家乡发现自己娇妻刚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宝贝,意不意外,开不开心? 一个从来不耕田...
原创 晚...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历代都有骁勇善战之人,像白起、项羽、韩飞之类,因为其战斗力强悍,后人尊称为“战神”...
原创 五... 说起直系军阀,很多人听说这个名词。主要是在民国初期的时候出现的,当时北洋军阀之间不断混战,其中就有直...
原创 明... 明朝第一富豪是谁?不说明朝,应该说历史上第一富豪是谁?绝对不是和珅,而是明初的沈万三,沈大老爷。 ...
原创 朱... 胡惟庸怕是历史上唯一一位通过一己之力,让皇帝彻底废除一个职位的丞相。 权力滔天 朱元璋处死胡惟庸之后...
原创 他...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涌现出许多赤胆忠心的革命英雄,他们为了心中的主义和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比...
原创 如... 公元1644年,明崇祯17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李自成在北京登基称帝,建立政权...
原创 秦... 前言 近年来,关于秦始皇帝陵,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兵马俑的发现,仅仅只揭开了历史的一角,如果再...
原创 明...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军事...
原创 李... 公元630年,李世民已经当了4年的皇帝,而太上皇李渊已经在太极宫“安度晚年”。悠闲的时光让李渊无所适...
原创 刘... 文/ 徐廷华 刘亚楼是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艰苦创业的和平时期,他...
原创 卫... 随着资本主义的抬头及世界格局的确立,欧洲人开始热衷于新大陆的找寻,以寻求殖民与贸易的机会。1492年...
如果没有清朝,中国版图真会缩水... 关于“清朝是否奠定中国现代版图”的争议,始终牵动着民族情感与历史认知。若假设清朝未曾存在,中国是否仅...
原创 刘... 刘备待人仁厚,得到了很多豪杰人物的倾心。但他缺乏稳定的根据地、一生颠沛流离,遗憾失去了很多优秀人物的...
原创 再... 予方聊生活 在《琅琊榜》中,梅长苏(林殊)的故事充满了悲壮和智慧。十三年前,他和父亲带领七万赤焰军,...
原创 宋...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之前写了几篇宋朝的文章,有评论认为宋朝就是“送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憋屈的王朝...
原创 如... 大家知道,自我国奴隶社会开始,我国的领土面积就在不断的扩大,在夏商周三朝,我们的国土面积是非常小的,...
原创 历... 历史往往就是一个很有趣并且十分现实的东西,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梦想与希望,但是更多的则是残酷的现实,也...
原创 实... 图:持新式武器训练的清军本组照片反映了在慈禧太后领导下的清军真实形象。晚期的清军开始引进西方武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