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长明:“侦心”不怠 古稀之年仍在破案的老公安
迪丽瓦拉
2025-08-07 00:32:34
0

企业与市场网讯:(通讯员赵万佳)“报告,谭长明前来报到!”

这是1970年6月,谭长明被抽调到公安工作岗位报到时的情景。

从此,这位名叫谭长明的25岁青年便一头扎进了公安事业,在利川公安战线一干就是40余年。

40多年来,谭长明组织或参与侦破200余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抓获800余名犯罪嫌疑人,打掉犯罪团伙50多个,荣获全省110报警服务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度公安通信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

退休后,谭长明仍然作为返聘专家,出现在各个案件的侦破现场和解决矛盾纠纷第一线。如今,对年近80岁的谭长明来说,拎着包、带着笔记本到公安局与年轻的刑侦民警交流工作心得,仍然是他生活的常态。

谭长明身上,有着公安战士不服输不怕苦的战斗精神,而他退休后十年如一日、“永远在工作中”的奋斗状态,更是主题教育成果在公安战线的生动体现。

做警察,要有一份韧劲

“2000年4月12日上午,由瞿进锋同志调查刘某某、龚某某二人现在具体地址;4月13日晚10时,忠路李军电告:今天调查刘某某的下属,从其弟弟口中得知……”

这是谭长明以前的工作笔记,字迹工整,加起来不足百字,但语句精炼,信息量不小。

从1970年8月第一篇笔记开始,他记的笔记有40多本。谭长明说,他记笔记,一是为了加强记忆,保证不忘事;二是为了提醒自己第二天该干什么,有个参考。

11月21日,笔者在利川市公安局见到了谭长明,他身姿挺拔,思维敏捷,显得很干练,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

交谈时,谭长明很有耐心,声音洪亮。他说,这是干民警养成的习惯,“跟居民,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居民打交道,必须要有耐心,把事情说透!”

谭长明笔记的内容很多,除了工作,他还会记载案件,总结经验教训。

说着,只见他从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拿出一张已泛黄的2000年6月3日刊发案件的报纸和他的笔记本,回忆起一起拐卖人口案。

1991年1月,利川市公安局接到报警,该市忠路镇八圣村村民覃某的妻子刘某和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被人拐走。

由于现场条件差,一番勘查后收获甚微。现场线索少,谭长明就反复勘查,一遍不行,就再来第二遍、第三遍……

后来,利川市公安局成立了专案领导小组。

“我们那时候办案都是在山区,不通车,条件艰苦,跑现场、搞走访、找线索基本上全靠两条腿,一走就是几十里路,饿了就找附近田里做农活的老百姓讨一些红苕,渴了就嚼还没干透的包谷梗,拼的是体力和脑力。”谭长明说。

连续20余天的走访,终于迎来了令他惊喜的一刻,刘某的熟人冉某有嫌疑!

锁定嫌疑人后,经审讯,一个分工明确,拐卖一条龙的特大人贩子团伙逐渐浮出水面,先后有8名人贩子落网。谭长明也因破获此案被授予了个人二等功。

“谭警官办案那可是一把好手。”直到现在,提起谭长明,当地老一辈人仍然印象深刻。

“现在刑侦工作借助高科技大大提高了效率。DNA、痕检、影像、信息流……”在他返聘的10年间,他参与的一系列重大案件在现代科技力量的帮助下一一告破,不仅告慰了受害者,更有力地平息了谣言,为公众释疑。

“这些新技术必须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案,我还想为刑侦贡献一份力呢。”谭长明说。

这是他身上的学习精神,也是公安刑侦不断跟进时代的体现。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页页工整的笔记,再现了利川公安曾经的样子;一个个生动的公安故事,一句句由衷的谆谆教诲,道出了时代洪流推进下利川公安人始终如一的信仰。

做警察,要有一腔热情

作为一名刑警,谭长明每天都会研判案件、出警、现场勘测、搜寻线索等,并积极与同事配合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遇到忙碌时,面对接踵而来的各项任务,他从无怨言。

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工作连轴转、常常熬夜、经常走十几里山路的岗位上,谭长明却乐此不疲,“对我来说,这份工作带给我更多的是满足感和成就感。”

2003年10月,在侦办一起恶性案件时,办案民警经过多次讯问,嫌疑人周某仍拒不交代犯罪经过,一度让审讯陷入僵局。为尽快侦破案件,同事找来了经验丰富的谭长明。

“你饿了没,吃不吃饺子?”谭长明来到审讯室并没有急着审讯,反而为周某端来饺子,耐心地等周某吃完,并和她聊起了家长里短。

吃完饺子后,周某因为情绪激动,将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

“周某心理防线已经出现了裂缝,再打温情攻势,她一定会情绪崩溃,说出案情。”谭长明心里想着,便将呕吐物清扫干净后,慢慢地与周某谈心。

“我进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事委员会侦查干部进修班学习过。”谭长明积极学习逻辑学、心理学,学会了从嫌疑人的动作、微表情等出发判断嫌疑人的心理。

面对谭长明的温情审讯,周某的心理防线彻底被攻破。深吸一口气后,周某向谭长明和盘托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谭长明则趁热打铁,立即通知同事前往周某家中固定证据,找到作案所用物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案后,谭长明将命案积案一案一建档,一案一研判,总结形成了以心理学和逻辑学辅助传统侦查手段侦破命案的经验做法。

调查时,细致全面搜集证据,对案件细节抽丝剥茧;审讯时,精准把握嫌犯心理,见微知著巧妙斡旋;破案后,迁思回虑反躬自省,总结反思吸取经验。这就是谭长明,一个对案子非常用心的老刑侦。

“现在和以前工作大不一样。”在谭长明看来,公安从过去办案靠人、大脑分析、从群众提供的很多线索中去伪存真,找到一些能够证实犯罪的信息,进而突破案件,都是依靠笨方法解决问题。现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力量开始赋能,采集证据更加高效简便,也更加可靠,这是现代科技对公安工作的促进和保障。

做警察,要有一颗初心

大小不一的奖章证书、笔挺的警察制服、密密麻麻写满文字的笔记本……“人民警察,是人民在前,警察在后。外公的言传身教让我从小就对警察充满了向往,也学会了坚守职责。”耳濡目染下,谭长明的外孙女也考上了警察。在她看来,谭长明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警察,他始终坚信当警察就要为人民服务。

“线索要深挖”“哪怕他是嫌疑人,你也要尊重他的人格,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展审讯”“要习惯对案件复盘,并不是每一个案子都能办得完美……”唠唠叨叨的言语背后,是谭长明的初心传承。

丹心励耘,薪火承继!

“在我参加公安工作的时候,我有幸遇到了经验丰富、忠诚担当的师父谭长明。他不仅是我的指导老师,更是我职业生涯的引路人。”现任利川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谭伟说,谭长明不仅向他传授法律知识和侦查技巧,更是在日复一日的交流中,教会他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谭长明的帮助下,许多优秀青年民警成长起来,成为独当一面的办案能手。

凌静成为刑侦大队业务骨干,罗建波荣获全国百佳刑警荣誉……

看着后辈成长起来,谭长明很欣慰,但同时,也有些遗憾。

早些年,因案件需要去偏远的乡镇抓犯罪嫌疑人。当时,路远通信不便,刚到目的地不久,谭长明家人几经辗转打电话到乡政府,告知谭长明母亲病重的消息。但刚挖到的线索和复杂的案情,让谭长明不能马上回家。

等案件处理完毕,谭长明回到家中已是半个月后。回到家的第二天,谭长明母亲就去世了。这让母亲重病都不能侍奉跟前的谭长明心里充满遗憾。

苦中有乐,难中有盼,一路奋斗,一路见证。

从一线侦查员到刑侦大队负责人,再到离岗退休,从“亲历者”到“过来人”,谭长明的亲身经历反映出公安工作的变化。对平常人来说,神秘而又神圣的公安刑侦工作,谭长明干了一辈子,但在年近80岁的他眼中,看不到一丝倦怠或是自满,似乎他还是一名时刻准备奔赴一线的公安刑侦战士。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赵万佳

编选人:姜芳草 李思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六大”是我党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这主要取决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大革命失败后,因为国民党...
原创 1... 1988年4月,在北京市中南海西花厅的大院中,十余棵海棠竞相开放,在春风中摇曳着身姿。院子里宛若一片...
原创 姬... 这个姓氏排到百家姓将近三百位,人口只有五十多万人,却被称为万姓之祖,如今百家姓里有百分之八十的姓氏都...
原创 《... 在《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开头的时候,进入高适军营之中的“程公公”所拿的的大旗之上有这样几个字“神策军...
原创 清... 清朝巅峰时期拥有 1316 万平方公里疆土,而如今中国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公里,其中减少的部分...
原创 军... 1945年8与15日,随着日本裕仁天皇在全国演讲中宣告无条件投降,这也标志着最后一个轴心国集团的成员...
原创 刘... 在新中国的十位开国元帅中,刘伯承元帅的子女算是较多的一位。而关于刘帅本人,也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将才,还...
原创 巍... 时国金 微信版第1637期 不知是人以城名,还是城因人名。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刚过而立之年的...
原创 匈... 公元前3世纪,北方草原上,一个迅速崛起的部族——匈奴,开始威胁中原大地,逐渐成为各代帝王的心腹之患。...
原创 傅... 1949年1月,当解放军庄严入城的脚步声响彻北平,千百市民涌上街头,迎接和平的到来。鲜有人知道,在这...
原创 老... 标题:老人自称清朝太监之子,拿出一祖传宝贝,专家估出天价后劝其上交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
秦兵马俑考古新进展! 12月16日,在陕西秦兵马俑二号坑的考古发掘保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处战车遗迹,初步清理出三匹陶马...
原创 双...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英雄辈出,但有一个名字,却像流星划过夜空,留下一道永恒的光芒。她,年仅18岁,却...
原创 东... 东北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建国后被免职,晚年发表讲话拥护毛主席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黄克诚将军的一...
原创 日... 1900年,沙俄大军侵略东北,占领了超过8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此期间,至少有20万中国人惨遭屠杀。...
原创 烽... #我在岛屿读书# 褒姒,这位在历史长河中颇具争议的人物,一直以来被视为“红颜祸水”的代表之一,但她真...
原创 元... 古代人最怕的野兽是什么?无疑是老虎了。正史中关于老虎的记载就不少。 我们首先来一道圣旨《命李全确往淮...
创新建设数字化乡村 村民生活更... 人物介绍 鲍锐 鲍锐,男,1989年4月生,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研究生学历...
原创 如... 将古代的皇帝比喻为一份工作,那么勤于朝政的皇帝就是一位合格的员工,能够有效治理国家。相反,懒政的皇帝...
原创 南... 在历史的长河中,朝鲜半岛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却因地缘政治的纷争而黯淡无光。今天,我们讨论的不仅是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