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你发现没?碰到日本难搞县,蒙古帝国忽必烈都得摇头
迪丽瓦拉
2025-08-16 14:41:20
0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同志们,千万别小瞧了日本!

日本不但在日俄战争,干翻了沙俄大胡子;

在二战,偷袭珍珠港,单挑老美;

历史上,还两次撂倒了,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可见其民风之彪悍!

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从此就成为日民族的尿性。

一、蒙古铁骑东征日本

蒙古铁骑,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靠的不是人多,而是厉害的战术和装备。

最大的军队也就24万人,可他们却能像秋风扫落叶,横扫欧亚大陆。

蒙古骑兵把杀伤力、机动性、防御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装备也超赞,近程武器有环刀、蒙古弯刀、狼牙棒、短斧和套索。

跟欧洲骑兵打起来,蒙古弯刀借助马的速度,轻轻松松,就能划拉敌人和战马。

而且,蒙古名将如云,成吉思汗眼光独到,手下各个都是能人猛将。

再加上火器的出现,让蒙古骑兵更加强大,农耕民族的城防工事,在火器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

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背后原因挺复杂的。

元朝统一中原后,为了安抚“新附军”,报复日本,扩张领土,决定征讨日本。

另外,为了断绝南宋和日本的联系,消灭南宋,也得征服日本。

第一次东征日本是在1274年,共39700人和900艘战船,进攻日本。

元军很快拿下对马岛和壹岐岛,并在肥前松浦郡、筑前博多湾登陆。

但因为元军对地形不熟,后勤补给跟不上,在日军的抵抗下,元军只好撤退。

撤退时还碰上台风,大量战船被毁,淹死了好几万人。

后来日本人称之为“神风”。

第一次东征日本,就酱紫失败,元朝派去日本的使者,又接连被杀,忽必烈胡子都气歪了,下决心第二次东征。

二、首次东征

(一)顺利出师,停滞不前

1274年10月,蒙、汉、高丽的联军,从高丽合浦出动,人数约有32000多。

蒙古头目忻都带队,气势汹汹地向日本开去。

他们迅速登上对马岛,一天之内就把守将宗助国,和他的80个手下全干掉了。

然后,联军在对马岛待了一周,士兵们大肆抢劫和杀戮。

14日,联军占领了一岐岛,消灭了近百名守军,并在岛上肆虐了4天。

这也给日本留了足够的时间准备。

在这十几天里,日本疯狂招兵,“征集了十万二千多藩属兵增援”。

(二)激战未胜,无奈收场

联军主力到达今津岛,日军已经严阵以待。

双方开打,这就是“文永之役”。

联军在武器上占优,弓箭更锋利,还有领先日军一个时代的火器——“飞铁炮”,让日军“火光四溅,震耳欲聋,吓得魂飞魄散”。

联军在军阵、战术、指挥上都很严谨,“全军听鼓前进,听锣后退,步兵骑兵互相配合,近的用矛刺,远的用箭射,左右包抄,合力攻击,无人能逃”。

然而,日军人多,斗志高昂,一个武士带着几个足轻,就能冲进军阵。

激战一整天,联军没能在滩头站稳脚跟,可见双方实力相当。

副统帅刘富亨,在战斗中受重伤,摔下马,联军士气大受打击。

(三)台风带来的意外结局

晚上,联军高层开会,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统帅忽敦觉得日军不好对付,再打下去对联军不利,建议撤兵回国,重新组织再来。

高丽枢密院副使金侁也赞成撤兵。

最后,联军高层决定第二天先撤回国内休整。

可是,联军运气太差,晚上遇到了台风,数百艘船,和13000名士兵,被大海吞没了。

草泥马,果然是“神风”!

日本那边自然高兴得不得了,而蒙元这边,在联军高层的忽悠下,忽必烈,竟然以为联军大胜日本,只是回国时,遇台风损失了一丢丢。

忽必烈不仅大赏东征将领,还在次年再次派使团去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结果日本把使团成员全砍了,这让忽必烈气得差点晕过去。

三、二次东征

(一)看似准备周全,其实问题多多

至元十八年,忽必烈着手第二次征服日本的规划。

这次的军队阵容相当强大,共有142000兵,船有4400艘,声势如雷。

但实际上,准备充分的东征,却问题重重。

首先,元军内部矛盾重重,人心不齐。

其中有很多汉军,他们都是原本南宋的水军,投降或者被俘虏后加入元军,根本不想为元朝拼命。

特别是第二次征讨日本时,任命了南宋败将范文虎,他自己就没啥指挥能力,手下的士兵也是新招募的,战斗力弱鸡。

其次,战船质量还是老样子。

美国考古学家兰德尔?佐佐木,研究了从高岛附近,打捞上来的700多块,蒙古战船残骸,发现蒙古舰船脆弱的原因是,做工差、材料差、设计有问题。

元军两次征讨日本的战船,大部分是高丽造的,高丽的造船技术,本来就菜,为了数量,质量就顾不上了。

第一次征讨日本前,忽必烈要求高丽王造船900艘,限6月初完工,这么短时间造这么多船,质量可想而知。

第二次征讨日本时,虽然有少量南宋船只,但大部分还是高丽造的。

(二)抵抗激烈,进退两难

元军登陆后,遭到了比第一次更猛烈的抵抗。

高丽统帅洪茶丘被杀,几个蒙古高级将领也挂了。

元军苦战一个月到7月下旬,还是没能深入日本九州。

这时,元军的粮食、箭矢快没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日本方面,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防守做得很到位,在滩头筑起石坝,导致东路军抢滩失败。

等到江南军来支援,东征军又在肥前鹰岛遇到怪事——“海水变硫磺气,怪事连连”。

还没开打,东征军就屡屡见踏马的鬼。

(三)飓风再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海上待了一天后,怪异的天气又来找麻烦。

8月1日晚上,台风来了。

恐怖的破坏力,让无敌的蒙古军变成了缩头乌龟,无处可逃。

这时,高级将领们果断决定——丢下东征军,驾船逃跑。

然后,没了主帅的东征军,选了张百户当主帅,打算造船回家。

但日本守军怎么会放过他们,大部分人都战死了。

最后,东征军幸存下来的,只有十分之二三。

《元史》记载:“全军覆没,剩下二三万,被他们抓走了。十万大军,只有三个人活下来。”

两次东征日本失败,忽必烈虽然不甘心,但也只能接受现实。

这两次失败,让元朝损失惨重,老脸都丢光了。

四、失败原因

忽必烈在战略上对远征日本的认识不够。

高丽非常努力地劝说忽必烈不要出兵,即便忽必烈的情报专家赵良弼,亲自去现场考察,也反对征讨。

他们都说日本人,“狠勇嗜杀”和“舟师渡海,祸害莫测”,但忽必烈不听。

他认为“不服就得揍到你服”。

高丽样式战船造船质量低,是元军失败原因之一。

高丽人不愿意造船,船质量差。

元军内部矛盾多,实力参差不齐。

汉兵多是被俘虏或招降的南宋水军,不愿为元朝拼命。

第二次征伐日本时,元军任用常败将军范文虎,其部队新招募,战斗力弱。

元军指挥官意见不一,各自为政,指挥不协调。

蒙古军队吸收了不同民族新兵,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被逼当兵,有的被征调服役。

日军战斗意志高,武士带足轻冲锋,战死或等援军扩大缺口。

相比之下,元军内部矛盾和战斗力问题,使其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处于劣势。

渡海作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而台风更是对元军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在日本海域,每年5-12月,是台风多发季节,而忽必烈两次出征,都选在了这个时间。

日本武士部队组织严密、不易溃散,他们以死在君主马前为荣,战斗顽强。

而且,他们还善于利用战术灵活性的优势,驾驶小船夜袭元军大船。

元军不习水性,加上天气闷热、瘟疫流行,死伤惨重。

在第二次东征时,日本有了第一次的经验,防守做得很充分,在滩头筑起石坝,导致东路军抢滩失败。

此外,日本方面还改进了弓箭,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已与蒙古强弓不相上下。

五、结论

谁说小刀不能锯大树,小蛇不能吞巨象?

貌似彪悍的,不一定赢;

貌似弱鸡的,也不一定输。

只要条件具备,一切都有可能。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一点。

#爆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盘... 革命的故事,令人难忘! 在近代史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太多舍己为人,倾尽所有的英雄与战士。今天,就来...
原创 北... 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6月22日),字乾伯,武乡郡武乡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北周第四位皇...
原创 难...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封神演...
原创 国... 他是从台湾飞回大陆的国军第一人,当时他只是一名小小的飞行见习教官。没有人能想到是这名不起眼的年轻教官...
原创 揭... 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热衷于修道,追求长生不老。为了保持神秘感,他常常用扶乩的方法,写下几句充满玄...
原创 楚... «——【·前言·】——» 其实楚国最终走向灭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楚国的内部已经出现了内部矛盾,一个国...
原创 被... 看了日本近代皇族的那些歪瓜裂枣,实在无法想象《源氏物语》中美貌的光源氏到底该是何等模样。 但日本近代...
原创 非...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每个角落都藏着令人惊叹的故事。今天,咱们要聊的,可是一位来自非洲的“传奇”女...
原创 隋... 俗语常言:“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安蜀未安”,其所言虽不十分精准,却反映出拥有封闭地理环境的巴蜀地区...
原创 他... 他是“红顶商人”,何为红顶商人?既是官又是商,清末年间,红极一时,有句名言为商必读《胡雪岩》,他给后...
原创 雍... 雍正在位仅仅13年,他身边出了不少能臣干将,大家所熟知的有爱新觉罗·胤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马齐...
原创 吕... #深度好文计划# 吕布是三国历史第一猛将,这应该没有任何人有疑问。他胯下赤兔马,手拿方天画戟,膂力惊...
锡兰偷袭明朝海军,结果呢?抓国... 当年斯里兰卡国王贪图大明舰队的金银财宝,竟动兵五万劫掠,结果呢,被大明海军端了老巢,俘虏到北京。 ...
原创 陈... 毛泽东,这一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册中,恰如其人在群山中的独特峰顶,独一无二。 他在民族最危如累卵之秋,...
确认!岭南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址在... 近日,桂林恭城牛路冲遗址发掘咨询会召开。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考古研究所、湖北大学、广州市文物...
原创 他... 【本文由吕小汪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吕小汪,本篇文章约6800字,阅读需耗时9...
原创 曹... 如果我们看过司马懿的个人传记,我们就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据史书记载,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曾经...
原创 徐... 公元669年,年届古稀的唐朝重臣李绩(即徐茂公)卧病在床。当太医带着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赐下的御药走...
原创 回... 前言 1948年年末,就在所有人都在庆祝新年到来的时候,却有一个人正在黯然神伤,而这个人就是蒋介石。...
原创 “... 前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这段朝代顺口溜,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