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三国时期的名将,其生平事迹在《三国志》中有详尽的记载,尤以襄樊之战为最具戏剧性和悲壮的一幕。然而,关羽在襄樊之战中的覆灭,始终令历史学者百思不得其解。孙权竟敢亲自下令杀害这位骁勇善战、功绩赫赫的名将,这一疑问在上世纪末得到了解答。
1984年,一座三国古墓在安徽被发现,其内容颠覆了人们对关羽覆灭的传统认知。考古专家深入挖掘后,确认这座古墓的主人正是孙权麾下的大将朱然。朱然,原姓施,后被过继给舅父朱治为子,成为朱家的一员。他之所以有胆量杀掉关羽,关键在于他的身份,是朱氏家族的成员。
朱然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官,但在襄樊之战中崭露头角。关羽败走麦城,朱然趁机加入捉拿关羽的行动,并在湖北临沮一战中成功擒获了关羽。此后,朱然的战功日隆,率兵夺下江陵城,成名迅速。然而,他在战争频发、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居然能活到近七十岁,显示了朱家豪族的庇护。
关羽的溃败与刘备的救援不力也有关系。刘备并未提前做出有效的战略部署,使得蜀汉无法在关键时刻有效救援。此外,蜀汉刚刚占领益州和汉中,根基不稳,前往救援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因此关羽最终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战败被俘。
朱然的身份和地位成为孙权下令杀害关羽的背后原因。孙权依仗江东四大家族的庇护,而朱氏家族是其中之一。朱然作为朱氏家族的一员,他的行为在孙权面前得到了充分的支持,使得他敢于执行孙权的命令,杀掉了关羽。
朱然的死亡标志着蜀汉走向历史边缘,联合误国灭曹的最佳时机也因此错过。尽管关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英勇的形象,但他的覆灭也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