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京出土一座太监墓,墓内惊现一行碑文,专家称:老外该闭嘴了
迪丽瓦拉
2025-08-23 22:33:37
0

导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在当时万国来朝的朝贡制度下,明成祖为了加强与各藩属国的联系,特此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前后历时28年,郑和访问了国家数量30有余,甚至远至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而当年载着郑和出的那支宝船船队也被称作是“世界之最”。然而随后却引来外国学者唏嘘一片,纷纷质疑其真实性,我国考古界为此忧愁,直到一座明朝太监墓的出土才解开这个世界性大谜团。

其实外国学者争论不休的不是这艘宝船是否存在,而是15世纪的中西方海上科学技术究竟谁更强?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英国1416年建造的卡拉克船才能配得上“世界之最”的称呼。无论他们承认与否,明朝的航海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据《明史》和《郑和传》记载:郑和宝船长达44丈4尺(约151.18米)、宽达18丈(约61.6米)、共四层高,差不多是一个足球场大小。随后他们又质疑,由于明朝建造的船只都是木质结构,既不可能造出这样体积大小的船,也不可能靠人力在海上持续航行。面对这一片质疑声,考古界仅能提供的只有史料,始终拿不出一个有力的证据。

直到南京出土了一座古墓,真相才得以大白于天下。这座陵墓位于今天的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当年南京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主是明朝太监洪保,也是当时随行郑和下西洋的副使,可以说洪保见证了郑和下西洋全过程,而他墓中的一行碑文犹如一剂猛料瞬间点醒考古学家——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

料是当时作为船舶排水量的计量单位,五千料就相当于2500吨,而外国学者竭力吹捧的卡拉克船却仅有1400吨排水量,前者明显要大的多。这个证据犹如一记耳光狠狠打在外国专家脸上,我国考古界对于这个喜讯也是激动不已,随后洪保墓还被列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项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古代社会既是宗法社会,也是男权社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往往低于男性。她们与男性的关系通常是依附...
原创 “... 我知道,有些喜欢追求个性的朋友,在装修自己家的时候,会把洗手间设计成透明的。但你可能想不到,竟然有人...
原创 国...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1948年5月20日,蒋中正胜利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并在南京宣誓成为行宪后的第一...
原创 统... 说起两岸统一,总有人把矛头指向美国军售或者岛内台独势力,这没错,但要深挖根源,你会发现真正卡壳的地方...
原创 古... 前言 人类历史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现象,很多历史事件甚至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同的史书对同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原创 台... 在《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里,美人计常被用来作为一种巧妙的手段,通过美色来获取重要情报。这种方式不仅...
原创 六... 1945年夏天,蒋介石坚持反共政策,拒绝与中共组建联合政府,并计划于11月召开国民大会,推进其独裁思...
原创 晚... 这组老照片将我们带回到了1910年晚清的北京,揭开了那个时代的面纱。这些照片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也...
《三国杀·蚀心入魔》魔关羽,有... 魔关羽作为《三国杀·蚀心入魔》扩展包的核心武将,其技能设计兼具历史叙事。 一技能【撼国】每轮开始时强...
原创 五... 标题:五个最让人望而生畏的姓氏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姓氏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血脉和传承,更是文化与故事...
原创 蒋... 谁能想到,蒋介石到死都没弄明白,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国防部参谋次长,竟然在给共产党送情报。这个人手握国...
原创 宛... 宛城之战中,典韦为保护曹操撤退,最终被敌军围攻致死,这一幕让许多人感到惋惜。大家不禁好奇,如果当时换...
原创 美... 1991年苏联倒下,美国迎来了它梦寐以求的时刻。冷战结束,竞争对手没了,自信的气息弥漫整个华盛顿。学...
原创 胡... 卢俊义对吴用的话深信不疑,决定前往东南方避难。管家李固不同意,“卖卦卖卦,转回说话”,算卦先生全都察...
原创 聂... 聂荣臻元帅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他被认为是福大命大的元帅。他的戎马生涯中从未负伤,身体健壮,一直活到...
原创 李...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功臣们分封了爵位,共有六位被封为公爵,他们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
关于明代琴谱《西麓堂琴统》 中国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带动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徽州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在当时的琴学发展上也显现...
原创 宋... 并不是说害怕,生活安稳了之后,人们更愿意享受安逸,谁愿意去打仗呢?而且打仗死了怎么办?有钱了,当然是...
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 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清末货币改革的稀世见证 在清代晚期的货币革新浪潮中,陕西省造光绪元...
原创 明... 明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内外问题层出不穷。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崇祯皇帝朱由检心中充满了对大明江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