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个王朝的覆灭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当今的时间并没有过多久,因此现存的资料相比于其他王朝来说也更多。而对于诸多历史爱好者来说,对于清朝历史的研究也从未有中断过,而清朝种种制度也是许多人所喜欢研究的话题。
清朝建于1636年,统治者是来自游牧民族,但是在入主中原之后,统治者迅速的吸收了中原的封建制度,使清朝迅速的统一了全国,并且开始了自己的统治生涯。清朝的很多制度延续了明朝,总督制度也是一样,虽然起自于明朝,但是却在清朝飞速的发扬光大。
清朝的总督更相当于封疆大吏,是真正有实权的官员。除了极少数之外,大多数总督都是能够影响国家统治的官员,而中国人总是喜欢用九为极数,所以清朝分管地方的军政总督也一共有九个,这九位大臣负责维持整个国内的秩序。但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之后,那他的九个位高权重的总督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呢?这个话题可能从来都没有人注意过。
我们首先来说一说东三省总督,这位总督掌管了吉林,辽宁,黑龙江三个省份。因为这东三省是清朝起家的地方,所以也被称为龙兴之地,是拒绝关内人入住的,所以东三省的总督名义上是九大总督之首,他的名字叫赵尔巽,是一个对清朝非常忠诚的大臣。
虽然东三省的名声足够好,但是东三省在当时却是一个很穷苦的地方,没有什么人口,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产业。最后这一位总督并没有抵抗住袁世凯的施压,向袁世凯投降成了清史稿的总编辑,后来就没有关于他的消息了。
虽然东三省是名义上的第一总督,但是真正实权第一名还是管理清朝京城地区的直隶总督。清朝灭亡的时候,这位总督叫做张振芳,一开始是清朝被认定为对付袁世凯的主要干将,但是后来大家才发现他本来就是袁世凯的亲信,他忠诚于袁世凯,并且为袁世凯的统治立下了悍马功劳。但是袁世凯的统治结束之后,他也很快进入监狱了却余生。
在清朝最有钱的总督莫过于两江总督了,两江总督管制着江苏,安徽,江西等省份,是清朝最为繁华的地域,清朝灭亡的时候,两江总督名字叫张勋,他的部队被称为辫子军,而张勋最想复辟清朝,但是最终却遭遇失败,最终流亡国外,虽然最后被豁免,但是却也早早病死。
福建,浙江一带也样是当时最富裕的地区,所以统治这个地方的总督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赫赫威名,他的名字叫做松寿,是一位满族,也是清政府认为的自家人。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松寿不负重托,与起义军交战最后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与这位总督松寿比起来,同样是满人的湖广总督瑞澄就非常丢人了,辛亥革命就是在湖广一带爆发的,所以湘军大多数掌握了武装。而这个地方可谓是清朝末年最危险的地域,朝廷希望瑞澄能够控制局面,但是没想到正是瑞澄的到来导致了局势进一步恶化。
因为瑞澄发现了反叛军的名单,当时手下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应该尽快地把这些人都抓起来,然后一一除掉,以防止暴乱。而另一谢人则让他把名单烧掉,以免人心惶惶。但是瑞澄却犹豫不决,最后决定先抓几个人试一试,正是这种愚蠢的决定导致起义军知道自己计划败露,提前起义。在这个时候瑞澄作为一个官员,第一反应却是带着小妾逃命,当然他被没收财物,最后病死。
也许你认为瑞澄已经足够窝囊废,但是他远远不是最倒霉的总督,两广总督才是当时最倒霉的人。因为当时两广地区已经成了列强手下的肥肉,他在此处毫无地位,而当时的张鸣岐则是选择了投降日本人,但是并没有收到:“凡诸爵赏,同指山河”的待遇,最后在1945年被在全国人的唾骂中死去。
陕甘总督是蒙古人升允,在军事上非常有一套,在当时的情况下还连下许多城市,在溥仪退位之后,他希望能够帮助清朝复辟,但是却没有成功,最后在遗憾中死去。四川总督是赵尔巽的弟弟赵尔丰,他对于起义军严苛镇压,最后被公审致死。
最后一个云贵总督是最不值钱的总督李经羲,对齐军还是比较好的。所以起义军虽然俘虏了他,但是却没有杀死他,最后他还当了北洋政府的总理,虽然上任不到一周就死去了,但是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结语
谁能想得到呢,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官员最后并没有一个人有好的下场,病死也算是最好的死法了,不得不说世道风云轮转,世道轮回永远也看不破。而清朝的秘密也成为了诸多史学家们心中想要探究清楚的谜团。如果想要知道更多关于清朝历史的秘密,不妨购买一本《从晚清到民国》,带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纷纭。
参考资料:《泊秦淮》《讨武曌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