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士国王贝希斯顿碑文讲了什么:古波斯荣耀
迪丽瓦拉
2025-08-27 14:04:19
0

和罗塞塔石碑齐名,在破译楔形文字过程中立功的,刻在悬崖峭壁上的贝希斯顿碑文用三种语言书写了相同的文字,讲述了大流士国王的征服故事,以及臣服于他的 23 个省的名称。碑文中还刻有大流士国王和其他随从的真人大小的雕像。

维基共享资源

碑文的内容是波斯大流士一世的声明,用三种不同的文字和语言写了三次。

马修-麦金托什(Matthew A. McIntosh)策划/审核公共历史学家

简介

贝希斯顿碑文之于楔形文字,就如同罗塞塔石碑之于埃及象形文字: 它是破译失传文字的最重要文件。它位于伊朗克尔曼沙阿省,包含同一文本的三个版本,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语言书写: 古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文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格罗特芬德(Georg Friedrich Grotefend)、亨利-罗林森(Henry Rawlinson)等人相继对该文本进行了翻译,并在 19 世纪中期完成了翻译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许多其他楔形文字得以翻译,揭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文明的许多信息。这是人类知识进步、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过去的重要一步,也是创造更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

碑文

碑文的内容是波斯大流士一世的声明,用三种不同的文字和语言书写了三次:并排的两种语言,古波斯语和埃兰语,以及上方的巴比伦语。碑文描述了大流士面对波斯篡位者斯默迪斯的登基,以及大流士随后成功的战争和镇压叛乱。大流士从公元前 521 年到公元前 486 年统治波斯帝国,大约在公元前 515 年左右,他安排人刻下了这块碑文。碑文刻在伊朗扎格罗斯山脉山脚下现代比西斯通镇附近的一处悬崖上,从克尔曼沙平原正好可以到达那里。

碑文高约 15 米,宽约 25 米,位于连接巴比伦尼亚和米底亚(巴比伦和埃克巴塔纳)首府的一条古道的石灰岩悬崖上 100 米处。该遗址本身极难进入,因为在碑文完成后,为了使碑文更清晰可见,山坡被移走了。

碑文的现代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古波斯文碑文共 5 列 414 行,埃兰文碑文共 8 列 593 行,巴比伦文碑文共 112 行。碑文上有一幅真人大小的大流士浮雕,大流士手持象征王权的弓,左脚踩在一个仰卧在他面前的人的胸前。匍匐在地的人物据说是篡位者高马塔。大流士的左侧有两名侍从,右侧站立着十个一米高的人物,他们双手被绑,脖子上套着绳子,代表被征服的民族。法拉瓦哈尔漂浮在上方,为国王祝福。其中一个人像似乎是在其他人像完成后才加上去的,大流士的胡子也是(奇怪的是),它是用铁钉和铅块固定在一块单独的石块上的。

据说,大流士把碑文放在了一个不易触及的位置,以防篡改。在这种要求下,可读性被放在了第二位: 从地面上看,文字完全无法辨认。波斯国王没有考虑到在悬崖底部形成的水潭会给该地区带来更多的人流,导致一些雕像受到严重破坏。

历史描述

希腊人克尼多斯的克特西亚斯(Ctesias of Cnidus)首次在历史上提到了该碑文,他在公元前 400 年左右提到了碑文的存在,并提到巴比伦的塞米拉米女王将碑文下方的一口井和一个花园献给了宙斯(希腊语中的阿胡拉-马兹达-拜火教主神)。塔西佗(Tacitus)也提到了它,并描述了悬崖底部一些消失已久的附属纪念碑,包括一座赫拉克勒斯祭坛。已发现的遗迹,包括一座公元前 148 年献祭的雕像,与塔西佗的描述一致。狄奥多罗斯(Diodorus)也提到了 “巴吉斯坦”,并称它是由塞米拉米斯女王刻写的。

波斯帝国及其继承者灭亡后,楔形文字失传,碑文的性质被遗忘,虚构的起源成为常态。几个世纪以来,碑文不再被认为是波斯第一代国王大流士的作品,而是被认为是波斯最后一位国王乔斯里斯二世的作品

然而,誊本保留了它的神奇光环,在《乔瑟洛斯与希林》一书中出现了一个传说,说乔瑟洛斯妻子希林的情人法哈德是将半座山移走的人,这是对他过失的惩罚之一。他死了,但也被认为是一棵树的源头,树上结出的果实可以治病。不过,是否有人在碑文处的水池中治愈了疾病还不得而知。

第 1 柱(DB I 1-15),弗里德里希-冯-施皮格尔(1881 年)绘制的草图/维基共享资源

阿拉伯旅行家伊本-霍加尔(Ibn Hawqal)在 20 世纪中叶就注意到了这一碑文,并将其解释为老师在惩罚学生。直到 1598 年,英国人罗伯特-舍利(Robert Sherley)在代表奥地利出使波斯期间看到了碑文,碑文才首次引起西欧学者的注意。他的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这是一幅耶稣升天图,碑文为希腊文。

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欧洲人对《圣经》的曲解层出不穷。法国将军加尔丹纳(Gardanne)认为这幅画表现的是基督和他的十二使徒,罗伯特-柯-波特(Robert Ker Porter)爵士认为这幅画表现的是以色列的十二个部落和亚述的沙尔马尼瑟(Shalmaneser)。

翻译工作

意大利探险家彼得罗-德拉瓦莱(Pietro della Valle)在 1621 年左右的朝圣途中参观了碑文,德国测量学家卡斯滕-尼布尔(Carsten Niebuhr)在 1764 年左右为丹麦腓特烈五世探索阿拉伯和中东时参观了碑文,并在 1777 年的旅行记录中发表了碑文的副本。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格罗特芬德(Georg Friedrich Grotefend)等人在破译古波斯楔形文字时使用了尼布尔的誊本。到 1802 年,格罗特芬德已经破译了古波斯 37 个符号中的 10 个。

贝希斯顿碑文部分内容的转写/维基共享资源

1835 年,为伊朗国王训练军队的英国军官亨利-罗林森(Henry Rawlinson)爵士开始认真研究碑文。由于比希斯屯镇的名字在此时被翻译成了 “贝希斯屯”,因此这块碑文就被称为 “贝希斯屯碑文”。尽管路途遥远,罗林森还是登上了悬崖,并复制了古波斯碑文。埃兰文碑文横跨一条峡谷,巴比伦文碑文则在峡谷上方四米处;这两处碑文都无法轻易触及,只能留待日后使用。

有了波斯文碑文,再加上格罗特芬德的工作为他提供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音节表,罗林森开始着手破译碑文。幸运的是,该文本的第一部分包含的波斯国王名单与希罗多德中的国王名单相同,通过匹配人名和字符,罗林森在 1838 年破解了古波斯文所使用的楔形文字,并将他的成果提交给伦敦的皇家亚洲学会和巴黎的亚洲学会。

接下来是剩下的两个文本。在阿富汗服役一段时间后,罗林森于 1843 年返回。他用木板穿过古波斯文本和埃兰文本之间的缝隙,复制了埃兰文本。然后,他找到了一个有进取心的当地男孩,让他爬上悬崖的裂缝,用绳索横跨巴比伦文字,这样就可以用纸做成文字的模型。罗林森开始工作,翻译巴比伦文字和语言,与爱德华-欣克斯、朱利叶斯-奥珀特和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独立工作,他们也为破译工作做出了贡献;埃德温-诺里斯等人是第一个翻译埃兰文的人。

作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三种主要语言和楔形文字的三种变体,这些破译工作是将亚述学推向现代的关键之一。

翻译

该纪念碑讲述了波斯在公元前 490 年大流士在马拉松被希腊人击败之前的辉煌历史,当时波斯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强国。

该文本的英译本从大流士的家谱开始,直接追溯到阿查美尼斯,然后提到大流士之前的坎比塞斯统治时期、斯梅尔狄斯(坎比塞斯的兄弟)被杀以及坎比塞斯在埃及征战期间波斯人的叛乱。此时,被称为 “伟大的伪装者 ”和马吉安人的高马塔抓住了机会。他宣称自己是居鲁士的儿子斯默尔迪斯,并要求继承王位。坎比塞斯匆忙回国,但在途中去世,正如巴比伦契约碑所显示的,高玛塔曾短暂地掌权。

希斯塔斯佩斯的儿子大流士向篡位者发起了挑战,并以少量兵力杀死了他,夺取了王位。许多行省都爆发了叛乱,大流士的头几年都在镇压这些叛乱。尼丁图-贝尔夺取了巴比伦,自称是尼布甲尼撒;马提亚领导了苏西安娜的革命: 在米底,弗拉奥特斯自称是基亚萨雷斯家族的喀什特里塔(Khshathritha),并领导了另一场起义。这些起义都被成功地解决了。

大流士是希斯塔斯佩斯的儿子,他向篡位者发起了挑战,并以少量兵力杀死了篡位者,夺取了王位。许多行省都爆发了叛乱,大流士的头几年都在镇压这些叛乱。尼丁图-贝尔夺取了巴比伦,自称是尼布甲尼撒;马提亚领导了苏西安娜的革命: 在米底,弗拉奥特斯自称是基亚萨雷斯家族的喀什特里塔(Khshathritha),并领导了另一场起义。

这些叛乱都被成功平息,所有这些不幸的 “伪装者 ”都可以在铭文上方的雕刻板上看到。国王举臂站立,脚踏高马塔;他身后是他的将军或侍从。在他面前,顽抗的酋长们一个挨着一个,顺序如下:

阿特里纳,第一个苏西人的篡位者;尼丁图-贝尔,巴比伦人;弗拉瓦蒂什(弗拉奥特斯),米底人;马蒂扎,第二个苏西人的篡位者;西特兰塔赫马,萨迦提亚人;瓦哈亚兹达塔,第二个伪斯美尔迪斯人;阿拉克哈,第二个巴比伦人的篡位者;弗拉达,马尔吉亚纳人;后来,尽管破坏了苏西人碑文的一部分,但还是加上了戴着高帽子的斯基泰人思昆卡。

应当指出的是,除思昆卡外,所有的叛王的排列顺序是依照被处死的时间先后的。在浮雕边上还有三种文字的铭文12段(内容与铭文多有相同)。

后期工作

1904 年,由大英博物馆赞助,伦纳德-威廉-金和雷金纳德-坎贝尔-汤普森率领的探险队,以及 1948 年由密歇根大学的乔治-G-卡梅伦率领的探险队,获得了照片、铸模和更准确的文字抄本,包括罗林森没有抄写的段落。此外,还发现雨水溶解了刻有文字的部分石灰岩区域,而在其他区域留下了新的石灰岩沉积物,覆盖了文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们曾用这座纪念碑进行打靶训练,对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后来,伊朗考古学家开始对其进行保护。2006 年,该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参考文献

· Cameron, George G. 1950. “大流士在不朽的岩石上雕刻历史”。国家地理杂志》,第 XCVIII 卷,第 6 期,825-844 页。2007 年 3 月 20 日检索。

· Payvand's Iran News. 伊朗比索通历史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Rawlinson, H.C. 1953. 考古学》,第 XXXIV 卷,第 74 页。

· Thompson, R. Campbell. 1937. “贝希斯屯岩石”。过去的奇迹》,第二卷。纽约: 760-767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北十堰完成堵河流域旧石器文物... 武汉3月12日电 (记者 梁婷)记者12日从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获悉,湖北十堰近日完成堵河流域旧石...
原创 为... 前言 如果说史书是以“汉族”为正统民族的史书,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虽然大部分事件华夏大地是由汉族为...
原创 诸... 在民间,诸葛亮被描绘成高人、智慧的化身,被一代又一代人封神,其实,他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也有...
【视频】百年回望:帅府红色文物...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3月11日,“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广州大元帅府里的红色文物”展览在孙...
原创 花... 中国古代能够名传千古的女性很少,哪怕是像马皇后那样贤能的皇后,史书上也没有留下确切的名字,而能够去领...
原创 保... 南朝青釉瓷唾壶。 福州人都知道台江有个南公园,开设至今已有百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是福州城内最具...
孙中山铜像被拉倒后尘封11年,... 中国台湾网3月12日讯 据台媒“中时新闻网”消息,11年前被拉倒的孙中山铜像近日重见天日,矗立在台南...
原创 孙... 古代作战,特别是三国时代,擒获敌军大将通常都是要劝降的,很多著名的将领也都就此投了降,比如张辽、关羽...
上新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三年新... 三载集珍,今朝开启。从运河出发: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2—2024年藏品征集成果展,将于3月14日至...
原创 康... 康熙作为清朝最能生的皇帝,除了生了35个儿子以外,还生了20个女儿。为什么说康熙是清朝最能生的呢?根...
原创 史... 说起女子,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提倡自由,平等等观念。尤其是近来,女权主义女性思想更是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原创 朱... 核心提示:朱棣派亲信郑和下西洋,表面是为通商,实则暗查明惠帝下落。 一 《百家姓》上没有“让“姓记载...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 中国古代皇帝有400多人,但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最令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朱元璋。 作为起点最低的皇帝...
原创 光... 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不过,他这个皇帝可以说做得十分憋屈,从登基开始,朝政大权就事实上掌握在...
泥河湾文化专题临展走进国家自然... 日前,由国家自然博物馆、河北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张家口市科协联合举办的“闪耀东方——泥河湾...
原创 孙...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己亥岁》 这首诗是晚唐诗...
商鞅为秦国富强称霸,立下汗马功... 商鞅之死 渭水之畔,血色残阳映照着森森白骨。一袭玄色官袍的商鞅端坐于青铜轺车之上,冷眼看着刽子手...
原创 为... "呜——" 绿皮火车驶过鸭绿江断桥时,同车厢的北京大爷突然红了眼眶。他颤抖着指向窗外:"1983年我...
原创 南... 南昌起义是三大起义中最宏大的一次,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是它的后续。 起义的部队首先是张发奎的二方面...
原创 瓦... 明朝时期的瓦剌曾经盛极一时,怎么可能看得上倭寇那三瓜两枣的兵力,纯粹不在一个档次上,瓦剌联合谁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