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个空城计最大的疑点
迪丽瓦拉
2025-08-27 18:34:11
0

“细节之处透露出关键问题。”

的确如此,在历史上,很多时候有些不经意的举动,其实反而透露着很多的关键问题。而在我国历史上,也是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之间也有很多的机缘巧合相互应证。也有很多的事情因为一时间的机缘巧合而成就了最终的结果。

司马懿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而他在当时,之所以会选择撤兵,其实就是因为看到了城楼上的两个书童。因此看出了空城计的最大疑点。

而这两个书童之中到底透露着怎样的机密呢?司马懿又从中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想要了解的话还是要结合历史来一探究竟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背景

想要了解故事的经过,其实还是要先了解一下“空城计”。“空城计”来自于《三十六计》之中的第三十二计。

这个计谋主要是指,如果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的一方反而故意示意

他们没有设兵备,从而造成错觉,迷惑对方,然后让敌军劝退。

而在三国时期,“空城计”被诸葛亮应用,主要是在北伐之中。

当时,刘备已经去世,是他的儿子刘禅继位,虽然蜀国发展一帆风顺,但是诸葛亮明白不进则退的道理,所以他开始密谋北伐。

而在后来,曹丕驾崩,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诸葛亮准备

计划

开始北伐。

时隔一年,诸葛亮眼看当时的各方面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诸葛亮开始了北伐,

而此时他的选择是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进攻。

本来一切都是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但是,因为诸葛亮错用了马谡,当时的他派马谡来守卫街亭,

但是马谡刚愎自用,导致整个街亭都失守了,从此诸葛亮的就开始北伐处于不利状态。

02

守卫西城,实施“空城计”

街亭之战的失败导致蜀国失去主力。

而此时司马懿也是一鼓作气,直接率领十五万大军进攻诸葛亮所在的西城。

此时诸葛亮身在西城,在他的身边当时仅仅只有千余名士兵,和一些文官。显然是无法抗衡当时的司马懿的。但是,诸葛亮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安之若素。

并且诸葛亮还对身边的人说:“等曹魏的军队到了都不要慌张,我自有打算”。紧接着诸葛亮开始了自己的计划,而这也就是我们知道的空城计。

诸葛亮下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要求士兵也是原地不动,不能够私自外出或者大声喧哗。

同时又命令士兵把所有城门都打开,在每个城门上都派20名士兵,让他们扮成百姓。

而诸葛亮自己则是披上鹤氅,戴上纶巾,然后领着两个小书童,在城门上弹琴观望。

就这样,过了一会儿,果然司马懿的军队前来进攻,而到了城门之前,当司马懿看到这样的情景后,反而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他也知道诸葛亮本就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所以这种模样看着就是有诈。

因此,此时的司马懿觉得,诸葛亮这是在骗他们自己想的城内没有士兵,其实是暗中做好了埋伏,

所以司马懿立刻下令全军撤退,就这样,诸葛亮凭借着“空城计”解决了当时的危机。

而对于“空城计”,虽然看似非常聪明,也是诸葛亮大获全胜,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受到了很多的争议。

很多人觉得司马懿应该也懂得兵法,更是知道“空城计”,怎么就中计了呢?其实这还是要从两个书童说起。

03

两个书童最为关键

司马懿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不仅拥有着雄心壮志,而且也是十分坚韧,在兵法方面也是有所研究,

所以司马懿本应该是没那么容易上当。而他之所以中计,其实就是因为那城门上的两个书童。

的确,在当时,这两个童子的确是“空城计”成败的关键。

因为我们都知道,书童年纪很小,还是年幼的孩子,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小孩子一般是不会撒谎和演戏的。

而一反常态的是,当时这两个书童却表现

十分镇定,所以也就让司马懿内心犯了嘀咕。

这其实是因为,在当时的时候,这两个书童之所以如此镇定,并不是像别人一样是假装的。

而是因为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告知两个书童有关城中的真实情况,因此他们以为当时的确是诸葛亮胸有成竹,于是就也就表现的十分的理直气壮。

也正是因为身为孩子的两个书童也如此淡定,让司马懿相信在西城中其实是有很多的埋伏的,

所以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而这两个书童,当之无愧就是整个“空城计”中最大的疑点,也是关键所在,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书童,导致了司马懿最终相信了“空城计”,选择了撤兵。

由此也可以发现,其实在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而且也是心思缜密,设想到了所有会发生的情况,最终也是做了完全的准备,保证万无一失。

因此,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这两个书童其实是最为关键的证据。

04

结语

很多时候历史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因为一些细节才最终决定了成败。而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他巧妙

安置了两个书童,最终才使得司马懿能够相信他,认为这西城看起来空空如也,其实里面也是暗藏玄机,从而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这也是整个空城计最为关键之处。

而历史中也是有着很多类似的事情,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以史为鉴,做事情的时候也要保证万无一失,才能够有备无患,事半功倍。而这不仅是我们的经验,也是历史所交给我们的智慧所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1955年,中国解放军举行了历史性的首次授衔仪式。这一年,55位开国上将正式诞生,其中有三位将军姓杨...
原创 赴... 淮海战役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当时,杜聿明正在葫芦岛处理国民党军从海上撤退的事务。他于11月9...
原创 古...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战争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很多古装剧中,我们常常看到战场上凌乱不堪的景...
原创 三... 39年前,9位专家曾坚决反对修建三峡大坝,警告称如果大坝建成,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甚至到时再无...
原创 小... 女英雄穆桂英是历史文学中的虚构人物,最早出现在明代熊大木的小说《杨家将演义》里。随着不同朝代戏剧和小...
原创 徐... 徐达和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两员猛将,他们在整个明朝的建立过程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说他们精通兵法,...
《三国志·战棋版》PK9汉中之... 哈喽大家好啊,PK9汉中之战的诸侯合战马上开始啦,如果大世界已经大局已定的话,就可以考虑出多队在诸侯...
原创 明... 明朝的建立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特别是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背景。朱元璋并非出身贵族,而是来自贫寒的农民...
原创 秦... 提到唐朝的著名将领,大家可能会想到许多名字,尤其是在小说和演义中广泛传播的人物,比如程咬金、秦琼、尉...
原创 初... **前言** 盛宣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政治人物之一,智慧与谋略并存。他的一生充满了非凡的经历...
原创 中... 这年头,提起“间谍”这两个字,你脑海里浮现的或许还是电影里那些飞檐走壁、西装革履的冷酷特工。但现实,...
原创 勾... 易中天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作家和教育家,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修中国古代文学。毕业后,他长期在厦门大...
原创 刘... 因为受到《三国演义》等历史演绎作品的影响,后人往往对三国时期的刘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刘备一生追求仁德...
原创 日... 在过去的78年里,日本在很多方面几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在面对历史,尤其是战争历史的反思和态...
珍贵文物集中亮相 展现沈阳故宫... 由沈阳故宫博物院主办的“风华共筑——沈阳故宫四百年”专题展览于11月15日在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
原创 赵... 在三国时期,赵云是众所周知的英雄之一,凭借着骁勇的武艺,他被誉为三国武将中的佼佼者。很多历史学者都高...
原创 这... 1978年初夏,安徽黄山脚下的谭家桥,迎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不是来登山的游客,而是开国大将粟...
原创 五... 五代十国:范延光阳奉阴违,桑维翰从容不迫 自李改国号为唐,史家恐与唐朝相混,特标明为南唐。先是江南...
恐龙化石中发现残留血液蛋白,真... 化石中提取到的血管组织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供图 英国学术期刊《皇家学会会报A辑》最近发表了...
中外学者发布东北亚旧石器时代考... 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所在地形地貌(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春11月16日电(记者张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