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康熙时期的一场政治博弈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然而,表面上的一切可能并不如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关于康熙与佟国维之间的争斗,看似是康熙对佟国维的斥责,实则是一场巧妙的计谋,旨在打压老八的声望。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后,康熙表面上提出要立新太子,并下旨允许官员举荐一位皇子。这一举动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却颇有深意。在清朝这个皇权高度集中的时代,康熙无需通过举荐的方式征求百官意见。这个决策背后隐藏着康熙对老八背后势力的警觉。康熙想要知道支持“贤王”之名的老八背后,有多少人真正站在他的一边。他的目的是摸清老八的实力,为后续行动做准备。
官员们纷纷举荐老八,结果超出了康熙的预料。两百多名官员中竟然有大部分支持老八,形成了巨大的声势。这让康熙感到不安,因为老八的势力可能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于是,康熙需要采取行动来削弱老八的势力,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佟国维。
康熙决定通过佟国维来打击老八。他将佟国维召见,表面上是共进晚膳,实际上是为了向佟国维传递一个信息:康熙认为自己老了,需要年轻人上来接班。这是一种明示,也是对佟国维的提醒,暗示他不要再全力支持老八。
佟国维并不是省油的灯,他深谙康熙的意图。为了保全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他决定配合康熙的计谋。在晚膳中,他故意与康熙唱反调,声称康熙还在壮年,不应该说老了,同时表达自己愿意继续为康熙效力。这是一场明争暗斗的表演,佟国维在不得罪康熙的前提下,成功地传递了自己的立场。
康熙为了迷惑其他官员,特意提到了老十三,创造了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信号。这让一些官员保持观望,不敢轻举妄动。康熙通过这些手段,成功地制造了一场政治迷阵,将官员们引入他设计好的局面。
当官员们的举荐结果出来时,康熙感到惊讶和压力。两百多名官员中,几乎所有人都支持老八。康熙必须采取措施,否则老八的势力将超越他的掌控范围。于是,他选择将佟国维召见,以警告和限制佟国维的行动。
在晚膳中,康熙向佟国维透露了自己对老八的不满。他表示担心老八的势力过大,需要年轻人上来接班。康熙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老八的支持者佟国维,传达了他对佟国维立场的不满。而佟国维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明白康熙的意图,但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故意装糊涂。
康熙通过这番表演,成功地让佟国维在不得罪自己的情况下,明白了康熙的意图。康熙对佟国维展示了自己的不满,提醒他年龄不小,不要再过多干预朝政。康熙的目的是清晰的,他想要削弱佟国维与老八的联系,防止老八的势力继续蔓延。
佟国维回到府中后,继续玩着政治游戏。他知道自己选错了阵营,但也不是没有应对的计划。他召见隆科多,向他传达了自己的打算。佟国维解释了自己之前派隆科多出关的用意,但隆科多因为无法忍受关外的艰苦条件,早早回到京城,使得佟国维的计划受到了干扰。
在夜谈中,佟国维与隆科多达成了一种默契。佟国维向隆科多表示,他是唯一可以挑起整个佟家的人,而隆科多也是唯一可以保全佟家的人。佟国维告诉隆科多,现在是关键时刻,佟家人必须一致对外。这是佟国维的求援计划,他需要隆科多的支持来维护佟家的声誉。
但隆科多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明白佟国维的意图,但表面上装作迷糊,直接问佟国维是否要他去“烧冷灶”。这是对佟国维的责难,认为佟国维之前过于迎合老八,现在反而要他去对付被冷落的老四和老十三。佟国维只能解释眼下是关键时刻,大是大非面前不容分说。在这场明争暗斗中,佟国维和隆科多达成了一种默契。
为了稳固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佟国维选择了用自己的侄子隆科多来完成这一戏码。隆科多在表面上拒绝了康熙的九门提督之位,声称自己不忠不孝,故意制造了一场苦肉计,迷惑了康熙,使得康熙误以为是老八的意愿。而实际上,隆科多在背后配合佟国维,成功地稳坐了九门提督之位。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康熙、佟国维和隆科多各自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康熙通过巧妙的手段,成功地削弱了老八的势力,同时通过任命隆科多来警告佟国维。佟国维则通过配合康熙的计谋,成功地保全了佟家的地位。而隆科多则通过表演一场苦肉计,巧妙地稳坐了九门提督之位。
这场政治博弈,看似复杂,实则是各方利益的交织。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目的,通过交锋和妥协,最终形成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