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实际上是“二世皇帝”。如果他愿意的话,他随时都可以和李渊进行一场“公平的决斗”。发动玄武门事变只是一条捷径。
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我们从地位、军事、行政、地方控制四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李世民的地位:太子及三皇子之上
皇帝和太子在宫廷中拥有最独特的地位。他们属于“王”,其余的都是“臣”。大臣也分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太子、三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三太子(太尉、司徒、司空)。
李世民头上戴着七八顶黑纱帽。从三品到一品的重要职位他都包揽了,不可能当“副皇子”。于是李渊无奈,只得下了一道圣旨:李世民的地位在诸侯、三皇子之上,相当于“一品加”,仅次于李渊、李建成。
李世民的兵权:天策府统领天下兵马
李建成虽然拥有“二号”的称号,但实际权力却远远不如李世民。比如,论军事实力,二号人物其实是李世民。
人员权力意味着控制权力。显然,这样的结果导致天策府的官员只承认李世民为大佬,实际上与朝廷分裂成两个平行的军事体系。
李世民又退一步,在天策府设立了“文学馆”。这个名字很“温馨”的机构,实际上是李世民与朝廷争夺人才的“魔爪”。
李世民政权:司徒兼任尚书令、中书令
李世民除了担任太尉之外,还兼任司徒。除了“司空”之外,李世民还兼任了两个角色。和太尉一样,司徒在唐朝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外朝第一人,并没有实权。谁拥有真正的权力?三省总督又称“总理班子”。
三省是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负责决策,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审查监督。中书省最高领导称“尚书令”,副手称“中书侍郎”;尚书省最高领导称“尚书令”,副手称“左右仆射”。门夏行省的最高领导称为“侍中”(纳言),副职称为“门下侍郎”。
三省的一、二品官员,以及“平章事”、“参政”、“同三品”的官员,都是宰相班子的成员,一般以尚书令为首。首相的。
李世民一人兼任尚书令、中书令两个职务,是政务决策和执行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李世民的地方势力:分裂陕西割据政权
除上述中心职务外,李世民还担任过陕西道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等职。
永州、凉州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益州相当于今天的四川、陕西南部。陕西东路有点吓人。包括河南、河北、陕西、山东部分地区。
李世民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将整个北方都纳入了他的势力范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主宰这些地方。但陕西路值得一提。这就是李世民的勇气所在。
据史料记载,当李世民、李建成两派相互争斗时,李渊提出一个方案:分治陕西,以潼关为界,李建成在长安,李世民则去到洛阳。但这一计划最终因李建成的强烈反对而破产。
我个人认为这是李世民即位后编造的历史。李渊不可能想出这样的计策。这样做的结果将是将唐朝分裂为“东唐和西唐”,从而引发新的战争。除非李渊患有老年痴呆症,否则他宁愿杀掉两个儿子也不会这么做。
所谓“分陕西、治陕西”,其实是李世民一直想要达到的目标,并且为此做了很多准备,让人谈起不寒而栗。
早在李世民征讨窦建德、王世充时,李世民就开始建立个人势力。例如,他连续娶了两个韦伯斯特女孩。家庭。又如,他派张良潜入河南、山东地区,秘密联络当地各势力。
这些小伎俩被李渊识破后,李世民又玩起了“无间道”。他主动提出将陕西省的兵马控制权交给李渊的心腹温大牙。李渊欣然接受。殊不知温大牙早已是李世民的奸细!
在陕西的操作中,李世民唯一的错误就是在整肃刘黑闼的时候,得罪了河北集团。不过,李建成在魏征的建议下抓住了机会。如果没有那个错误,李渊和李建成就不会发生玄武门事件了。
李世民的实力为何会发展到如此恐怖的程度?原因很简单:
一是李世民的战功赫赫,李渊离不开他,从而培养了李世民的势力;
第二,李渊处理儿子问题不够理性,护犊子心态太严重。他对一个女人不断不断的善意,导致兄弟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第三,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李世民集团必须推动李世民夺取皇位。作为这支队伍的领袖,李世民恐怕很难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