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读《史记》的正确姿势!
迪丽瓦拉
2025-09-02 01:33:50
0

“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

是背不完的年号人名,还是考完试就忘的无用知识点?

我们总以为历史是尘封的旧纸堆,

直到一位台湾大学教授的课刷屏全网——学生挤爆教室走廊,万人追更他的MOOC课程,

留言区满屏‘听完颠覆认知’‘后悔没早点遇到’。

吕世浩,这位北大考古学博士、末代皇族私塾传人,

用一句话点破历史教育的困局:

为什么读历史没有用?

因为你本来就不是以“有用”的方法来读历史。

书有古今,智慧没有古今。

如果想让自己的智慧更加充实而锐利,

那么学习历史是最快最简单的捷径。

翻开他的新书《〈史记〉可以这样读》,你会看到:

- 李斯从‘职场卷王’到满门抄斩,是站错队的血泪教训;

- 张良给老人捡鞋的‘屈辱’,藏着以退为进的博弈智慧;

- 秦始皇的孤独暴戾,竟源自‘从未被真心爱过’的人性黑洞……

历史就是磨刀石,

它最大的功用就是用来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

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

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史记〉可以这样读》

全球中文MOOC排名第一的文史课程

一读就放不下的《史记》解读

逐字逐句文本分析

重回历史现场,抵达人性幽微

,即可购买

↓↓↓

《史记可以这样读》特惠仅需158元!下单即送价值320元的《中华短史记》全10册一套,赠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不是历史没有用,

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式出了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读史现在还有用吗?

如果你也曾为此困惑过,那么不妨听听吕世浩的回答:

二十多年前,当大学联考放榜之后,许多长辈朋友都会问我:“你考上哪里?”

当我回答“台大”后,所有人的反应几乎是如出一辙的惊喜:“哇!”

接着回答“历史”后,所有人的反应几乎是如出一辙的失望:“喔。”

从他们的反应,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大众对于学历史前景的看法。

从那一天起,也常听到许多朋友终于忍不住问我:

“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

是啊,在这个时代,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呢?

希望正在读这本书的你,能够认真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要犹疑也不要回避:

学历史对你而言,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

如果无用,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学历史?

如果有用,请明确地说出来用处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我足足思考了二十多年。

这本书就是身为历史人的我,针对许多非文史专业的朋友所呈现的答案。

不是历史没有用,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式出了问题。

现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是为了因应工业革命以后,填补各种专业人力的需求而设计出的教育。

换句话说,现代教育是一种专门用来培养工匠的教育,

至于人文教育的本质—人怎样才能活得像个人,基本上不是关心的重点。

在这种工匠教育的影响下,历史教育也被极大地改变了。

短期、大量的灌输式记忆成了现代历史教育的面容,

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我们人人都接受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教育,花费了无数时间背诵年代、人名、地名、事件,

但却往往不明白,除了应付考试外,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长此以往,年轻人普遍对历史学失去兴趣,更不知学习历史的作用何在。

最糟糕的是,我们的教育生产了大量的专业工匠,但却很难培养出宏观的领袖人才。

其弊害之深,远超想象。

那么,怎样读历史才能有用呢?

当你读一本历史书,读到书中的古人面临重要的抉择关头时,请你这时立刻把书盖上。

好好想一想,如果你身处对方的位置时,你会如何决定?

做什么样的决定?

把一切都想清楚后,再把书打开,看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做的,他最后做了什么样的决定?

他的决定带来的是成功或是失败,原因何在。

然后比较自己与古人,在选择和方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重视的不是“记忆”,而是“思辨”。

像吕祖谦这样学历史,每个人都可以透过一件又一件史事的锻炼,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来一步步锻炼自己的思辨。

最后不仅历史知识会有所增长,连处世智慧也会不断提高。

历史学所以如此被重视,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陶冶人文情怀”“丰富人文素养”而已。

古人重视历史,是因为历史有很强烈的实用性——

它教导人们如何从前人发生的无数案例中分析事情,了解成功和失败的道理。

这也就是太史公所说的,读史是为了“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报任少卿书》)。

如果你读完一本书后,书还是书,你还是你,没有任何改变,你就等于没读过这本书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拿书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历程不断相互印证,

不断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前人的智慧,

最后将书上的道理与自己的生命融合为一,让古人的智慧为己所用。

这样读书、学历史的方法,才是真正有用的,历史学也才能成为一门真正有用的学问。

点击下图即刻下单

《史记可以这样读》特惠仅需158元!下单即送价值320元的《中华短史记》全10册一套,赠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吕世浩说,历史学有三大功用:

第一个功用是“启发智慧”。

把历史当成是磨刀石,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磨炼自己的智慧,

这才是学历史真正有用的方法。

也只有这样读书,中国古代的经典才能成为智慧的宝库。

历史学的第二个功用是“审时度势”,

前面以秦始皇的结局为例,已经和各位说明“审时度势”的重要性。

这个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

而历史学正是为了培养眼光不局限于当代,

而能洞彻事物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的人才,

这也就是古人会把历史学当成是领袖必备教育的原因。

历史学的第三个功用,也是最后一个功用,就是“感动人心”。

荀子说:“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

经过无数个时代却始终没有改变的东西,才能作为纵贯古今的“道”而存在。

什么是这样的东西呢?

那就是人性,就是良知。

要改变世界,只能从改变人心开始。

要成就大事业,也一定要了解人性、掌握人性。

只有人心变了,世界才能改变。

历史是追求真实之道的学问,

只有从真实出发才能提炼出真实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动人心,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第一次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

读到最后的“后五年,天下定于汉”,不禁潸然泪下。

因为历史终究没有放弃我们,人类最后还是走向了光明。

在那一刻,《史记》越过了两千多年的时空深深感动了我,

而我从此深信历史学必能感动人心。

如同前面所说,生在这样“格局未定”的巨变时代,

一切都未成定局,任何道路都有可能。

只要我们肯抱持这样的信念,相信历史终究会走向光明,

就一定能开创一个比过去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与同生于第三次巨变时代的各位共勉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晚清的历史,宛如一出悲剧,笼罩着时代的迷雾。在这一时期,曾国藩——这个被后人誉为“中兴第一名臣”的人...
原创 跟...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清朝无疑是最后一波封建王朝,纵使它所经历的历史与文化,在今天看来已近尘封,但因为...
古代欧洲的粮食亩产量远低于中国 粮食产量关系人口基数,而人口基数关乎文明发展,因此粮食产量也是衡量文明发展水平的一把很客观的尺子。但...
原创 风... 北齐是东魏权臣高欢开始打下基础的,整个北齐的皇帝大多都是荒淫无度的,所以像兰陵王这样的有才的人注定没...
原创 知... 一 吴王阖闾死后,伍子胥全力扶持夫差,坐上了吴国王位。然而,夫差继位之后,听任谗臣太宰嚭摆布,为政多...
原创 官... 朱棣当政的明朝永乐时期,其发生的重要事件在《明太宗实录》当中都有所记载,下面就是永乐十五年发生的文职...
诸葛亮死后就没有可打的呢 为什... 蜀汉后期“诸葛亮死后无将可用”与“魏延死后无人可战”的断层现象,本质是人才梯队断层、战略资源错配与权...
原创 晚... 曾国藩是晚清的一位大红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身上的标签有很多,...
奋力攻坚·东陆先锋 | 工匠技... 作者丨彭凤瑶、漆春洋、刘牧泽 第73集团军某旅装甲技师胡文平 工匠技师,奋勇前行! 人物名片 胡文平...
新华全媒+|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是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新疆喀什市东北33千米处,坐落在固...
原创 这... 创下这四大记录的皇帝就是武则天,她十四岁入后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
原创 大... 抗战时,一个“大汉奸”搂着日本美女,赚日本人的钱,却用8个字,帮助我军杀死2万多日本鬼子。 今天要讲...
高清 | 坦斋周博临金文《作册... 作册大方鼎 时代:西周康王时期。因铭文提到“铸武王成王异鼎”,故此器应铸造于康王时期。 出土:192...
原创 大... 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大明帝国创始人朱元璋驾崩,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新皇上任的第一把火...
原创 唐... 你是不是听到过这样的言论:假如我生在唐朝就好了,这样就会被皇上选中了。 那么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吗? ...
蒙古对待金国皇室和宋朝皇室的态... 南宋那会儿,有个忠臣心里憋屈,直接跳江了,还背着皇帝一起跳海,反观金国那位末代皇帝,却是被乱军给干掉...
原创 从... 由于受到现代影视剧的影响,提起清朝军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破破烂烂的军装和油乎乎的大辫子,还有一触...
原创 老... 这组老照片由德国海军军官FriedrichCarlPeetz拍摄,地点是山海关。1900年,他在侵华...
黑美出版经典连环画故事《封神演... 今天继续分享老连堂《封神演义》之临潼关,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吴琼编文,孙福林绘画。 这临潼关是《封...
原创 从...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今河南省上蔡县),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辅助秦王嬴政统一六国,...